广西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69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 1. 韩愈在《读<墨子>》中指出,“儒讥墨以上(尚)同兼爱、上(尚)贤、明鬼,而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春秋》讥专臣,不上同哉?孔子泛爱新化,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韩愈意在说明(    )
    A . 孔子吸收与借鉴了墨家思想 B . 儒墨两派在理念上有共通之处 C . 儒墨两家相互攻击甚为激烈 D . 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墨学冲击
  • 2. 秦朝统一六国后,把原关东各国的贵族、豪富分别迁徙到关中以及蜀郡各地。这些人中的一些豪商大贾迁徙到各地后重操旧业,冶铁煮盐,主要是使用奴隶劳动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还相当大。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
    A . 笼络关东各国统治阶层的策略 B . 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C . 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建设 D .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3. 唐朝初年,因袭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掺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据此可知,唐太宗时(    )
    A . 三省重新确定了职能分工 B . 三省体制已名存实亡 C . 中央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 D . 宰相的权力得到加强
  • 4. “(木棉)状如鹅毛,中有核,如珠殉,细过丝绵……关挟闽旷,首得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海通舶商,关陕壤接西域故也。”下列文献中可能查阅到此衣作物种植经验相关资料的是(    )
    A . B . C . D .
  • 5. 鸦片战争后,上海、福州、广州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发展起来。这种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的乡村人员进城。这一现象(    )
    A . 有利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B . 说明政府经济政策调整推动了城市化 C . 便利了列强经济侵略和掠夺 D .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 6. 维新运动期间,中国兴起了前所未有的创办学会的热潮。到1898年9月“戊戌政变”止,各地兴办的各类学会就有70余个,有政治性学会,也有各种专门学会,如算学会、测量会、不缠足会、农学会、法律学会等。这反映出当时(    )
    A . 民众结社权利得到清廷认可 B . 维新变法运动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C . 近代中国救国思潮的复杂性 D . 维新进步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
  • 7. 如图为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中国海报。这一作品(    )

    A .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风格 B . 展现了国共合作的成就 C . 具有时代特征和政治意义 D . 表明了国民党积极抗战
  • 8. 如图是1978~2012年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可知,这时期我国(    )

    A . 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B .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 C . 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强化 D . 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 9. 执政官伯里克利指出,参加公共事务的人无须拥有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人都应一切从城邦出发,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
    A . 忽视了城邦人民的政治素养 B . 直接民主制过于依赖公民的道德素质 C . 崇尚哲学家的人文主义精神 D . 城邦公民的权利缺乏法律制度的约束
  • 10. 伏尔泰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皙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孟德斯鸠说:“假如三角形也有神,那么它的神一定有三条边。”康德说:“人非工具。”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 . 运用理性的标准来理解世界 B . 言论自由无须以法律为前提 C . 借助科学理性反对封建专制 D . 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
  • 11. 如图为1929~1945年美国经济发展柱状图(以1932年为100)。图中变化(    )
    A . 说明美国成功根除了经济危机 B . 有利于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巩固 C . 表明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D . 加快了美国向工业国过渡的进程
  • 12.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工业4.0、3D打印等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随着后工业化水平的迅猛升级,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加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劳资结构被迫转型,“高消费﹣知识附加值”的经济运行模式应运而生。这些全新的变化(    )
    A . 说明欧美国家逐渐丧失经济主导权 B . 推动美国等欧美国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C . 表明各国的经济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D . 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进一步分化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7世纪,英格兰瘟疫频发。据统计,在1570~1670年的这100年中,仅伦敦及其郊区因瘟疫而死亡的人数就达到225000人……英国城市吸引了更多的人口,不少农村人走出乡村移民到城市进行工商业活动,导致城市人口拥挤。而当时的城市并没有现代城市的公共卫生设施和系统的管理措施,所以城市比农村更加容易发生瘟疫,瘟疫的影响也更大。当时英格兰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携带商品驶入港口的货船是瘟疫传播的载体,成为当时英格兰高度焦虑与关注的对象……英国政府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传染病人隔离体系,目标对准那些携带疾病入境的商业旅行者和商船。如果隔离只是应急手段,那海关监管便是预防有潜在威胁的外来商品与人员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救治及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外来商品可被接受,但必须运输到英格兰外港接受海关检测并收缴关税,否则必定引发一场经济瘟疫。

    ﹣﹣摘编自陶久胜《英国大瘟疫时期的外来商品焦虑:<狐狸>的经济病理学》等

    材料二:1910年10月,起源于东北的鼠疫很快延及直隶、热河、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到1911年3月,仅“东三省疫毙人数”“约计报知及隐匿者已达五六万口之谱”。清政府从京师到各地方,分设临时防疫事务局,令民间捕鼠,以预防鼠疫,并出台《预防传染病章程》《防疫章程》等公共卫生法规。政府还在防疫过程中显示出异常开放的姿态,特聘留学归国人员及外国医生参加防疫,如在武汉刘家庙设立检疫公所,查验由京汉铁路到南方来的旅客,所有检疫医生除以陆军军医派充外,又聘请法国医士梅尼、留英毕业医学博士王进歧。因此,民众对瘟疫的恐惧心理和对现代防疫手段的排拒心理逐步淡化,从迷信走向理性。

    ﹣﹣摘编自胡勇《清末瘟疫与民众心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英国大瘟疫频发的原因,并指出其应对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防治鼠疫的主要举措,并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瘟疫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人形成了一个顽固的看法:儒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帮凶,是封建社会或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两千多年来,历代封建王朝利用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专制统治,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其实,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存在着一种批判精神,可以说就是反专制主义的传统。他们以对民的态度来区分圣君和暴君,反对君主个人独裁暴政,主张以道对君权于以一定的限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道为本,道比权位更为重要。

    ﹣﹣摘编自韩星《儒学是专制主义的帮凶吗?》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15.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春秋时期,齐国为了改变在同其他诸侯国的战争中一再失利的现象,桓公任命管仲在士阶层聚居的15个乡(国都的行政区划单位)中实行“三选”制度,破格启用下层人士参与朝政。管仲还创立招贤之制,广泛收求天下贤士归齐,将选官范围扩及各诸侯国。这些由君主提拔起来的新官吏,没有值得夸耀的门第和出身,只能唯君主之命是从、唯君主之命是听,不能违背君主的意旨。因此,招贤制标志着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官僚制和“主尊臣卑、上威下敬、臣民畏服、令行禁止”的君主专制政体已初步在齐国得到确立。齐国因此逐步实现了富国强兵、取威定霸的大业。

    ﹣﹣摘编自陈德正《管仲与梭伦选官制度改革的比较研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选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及主要措施。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8月,英国正式向日本提出请求,在战时保护英国在远东的航运,日本根据《英日同盟条约》向驻守青岛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9月,日军主力进攻胶州湾,由970名官兵、240名中国劳工等组成的英军也抵达战场,英日联军向青岛外围发起进攻。11月,德国守军外,虽然殊死抵抗,但寡不敌众,宣布投降。于是,英国与日本彻底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证了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英军指挥官巴纳德迪斯顿准将战后抵达东京,受到自日俄战争胜利以来日本民众最为热烈的欢迎。英日两国海军部在战后互致贺电赞赏对方海军在战斗中的表现,这使得英日接下来的海军合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编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在青岛之战中合作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青岛之战的结局对英日两国的影响。
  • 17.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太原的战役时,山西许多青壮年都积极加入战斗和支援前线当中。时任观庄村互助组组长、13岁的姑娘任焕孩,带领全互助组的老人、妇幼起早贪黑、实干苦干,保证了300多亩土地的及时下种。她在安排生产时,优先考虑烈属、军属、支援前线的民兵,尽力把他们的土地收拾好、播种好,保证他们的土地精耕细作,墒好肥足。10月,她领导的互助组粮食丰收,支前任务超额完成,优抚工作积极到位,被评为全县。模范。1950年,地又被评为省一级劳模,1953年再被评为全国劳模。1958年,在“大跃进”热潮中,有人建议她也放上几个“卫星”,时任公社社长的任焕孩却说:“咱们从互助组到试办初级社直到高級合作化,都是实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不兴弄虚作假那一套。”

    ﹣﹣摘编自阎剑瑛《全国劳模任焕孩》

    (1) 根据材料,概括任焕孩能够被评为全国劳模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3年任焕孩被评为全国劳模的时代意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