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23 类型:中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

  • 1.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2020 年初,新( )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无数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前仆后继,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牺牲。我们在 miǎn( )怀他们的同时,更要弘扬其精神,众志成 chéng( ),共时艰。

    (1) 给加点字注音:新

    (2) 看拼音写汉字:miǎn怀;众志成 chéng
    (3) 解释“共克时艰”的“克”
  •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B .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儿子诸葛瞻:“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 . 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D .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 3. 下列各项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 我们在学习上不能敷衍了事,不求甚解。(解说: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是正确的。) B .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初一清晨吃饺子、放鞭炮的情景。(解说:这是一个陈述句,并列短语“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初一清晨吃饺子、放鞭炮”作定语。) C . 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吵嘴”。) D .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解说:这是选择复句。)
  • 4.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3) 当窗理云鬓,
    (4) 浮光跃金,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的句子是:

     

    (6) 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正在紧急研制,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我们相信在世卫组织的协调下,在全球 120 多名科学家、医生、资助者和生产商组成的专家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迎来“”(请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作答)的崭新局面。
  • 5. 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

    学校在九年级开展“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1) 【名著人物我来猜】根据原文或提示猜人物,将姓名写在横线上。

        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 A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筒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儒林外史》)

        B 和他的士兵们一样,只有两身军装,而且在军装上并没有等级的标志。一件私人的衣服,这件衣服使他孩子气地高兴骄傲着,这是一件背心,是用在长征中射下来的敌人飞机上所得到的一把降落伞所做的。(《红星照耀中国》)

        宋江已有八分酒,脚步趄了,只顾踏去。那廊下有一个大汉,因害疟疾,当不住那寒冷,把一锨火在那里向。宋江仰着脸,只顾踏将去,正呲着火锨柄上,把那火锨里炭火,都掀在C脸上。 C 吃了一惊,——惊出一身汗来,自此疟疾好了。(《水浒传》)

        D 是 19 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2) 【小说卡片我来做】你们小组负责小说卡片制作,下面是小熙制作的小说人物档案卡片。

    ①请你将卡片①缺少的内容补全。

    典型情节:

    人物点评: 

    ②你认为卡片②不符合制作要求,你的理由是“”。

    (3) 【经典话题大家谈】巴尔扎克说:“女子就像一把竖琴,它仅仅向懂得如何弹拨它的艺术师吐露美妙曲调中的奥秘。”你们小组就“女子”这个经典话题展开了讨论,试图领略“美妙曲调中的奥秘”。

        小熙:女性,一直是脆弱的代名词。可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我看到了女性身上的很多面:面对可怕病毒逆向而行的勇气;毅然剪去长发时的干脆;抚慰、开解病患时的柔美;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力量;面对疫情反反复复时的坚韧……唯独没有看到脆弱。尤其是一批 90 后女孩,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

        小云:是的,小说中的女子也有很多面。比如《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丈夫牛

        魔王的结拜兄弟孙悟空上门借扇时,她果断拒绝并将其扇到了小须弥山,显得有些不

        近情理;但(    )。

        小瑾:透过女性对婚恋的态度,我们也能看到其精神世界。简·爱得知罗切斯特

    先生已婚,疯妻子被关,身无分文的她毅然决然地离开,我们可以看到她……

    ①小熙的发言中画线句子表述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②请你将小云的发言补充完整,要求有情节,有性格特征。

    ③小瑾故意卖了个关子,没有讲完,你能将她省略的部分表述出来吗?

二、阅读理解。(60 分)

  • 6. 阅读曾国藩的《送凌十一①归长沙》一诗,完成各题。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⑴    首联用“ ” “ ”等物来烘托离别的气氛,用一个“ ”字暗写漂泊之况。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朽木为琴》,完成各题。

        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①都尽,声始发越②。予曾见唐初路氏琴③,木皆枯朽,殆不胜指,而其声愈清。又尝见越人陶道真,畜一张越琴,传云古冢中败棺杉木也,声极劲挺。吴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微碧,纹石为轸④,制度音韵皆臻妙。腹有李阳冰⑤ 篆数十字,其略云:“南溟岛上得一木,名伽陀罗,纹如银屑,其坚如石,命工斫为此琴。”篆文甚古劲。琴材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木坚如石,可以制琴,亦所未喻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木性:木材的本性,这里指木材所含的水分、营养物质等。②发越:激扬。③路氏琴:唐代著名制琴师路氏所制作的琴。④轸:弦柱。⑤李阳冰:唐代书法家。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声发越               ②见越人

    ③南溟岛上一木         ④亦所未

    (2)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谓“四善”

    A . 女家(《富贵不能淫》) B . 以塞忠谏路也(《出师表》) C . 先天下忧而忧(《岳阳楼记》) D . 登轼而望(《曹刿论战》)
    (3) 根据要求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①予 曾 见 唐 初 路 氏 琴(主谓之间)

    ②畜 一 张 越 琴(动宾之间)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皆枯朽,殆不胜指,而其声愈清。

    ②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

    (5) 文章题为“朽木为琴”,写路氏琴和越琴即可,为何还要写吴僧智和的琴呢?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①结核病是一种严重损害健康的古老传染病,以肺部表现居多,因此通常被称为

    肺结核。发明卡介苗最初是为了预防结核病。卡介苗是目前唯一一种含活细菌的常规

    接种疫苗。卡介苗发明后,全球超过 40 亿人接种了卡介苗。卡介苗在世界数十亿人

    的左臂上留下了疤痕,从肺结核手中夺回数千万人的生命。但这远未能尽述卡介苗的

    优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古老血清对许多疾病都能发挥意想不到的疗效:感染、

    过敏、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甚至癌症。一系列惊艳表现,令专家重新审视卡介

    苗的使用方式。

        ②近 40 年来,卡介苗一直被用于膀胱癌的治疗。许多实验也证实,直接向膀胱

    注射卡介苗就能产生足以摧毁肿瘤的免疫反应。而实验本身的灵感来自 20 世纪初,

    人们对结核病感染者中低膀胱癌发病率的观察。

        ③更大的惊喜在于,卡介苗对某些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也令人鼓

    舞。这一发现是得益于过去 30 年,由“卫生保健”理论发展所带动的大量相关研究。

    该理论认为,在富裕国家出现的许多慢性疾病,和人们与微生物的接触日益减少有关。

    因此,这为人们借助活疫苗治疗慢性疾病带来了希望。活疫苗能让人们直接抵御“丢

    失”的微生物,从而避免引发病症。

        ④首先是过敏性疾病。在小白鼠身上进行的若干实验表明,接种卡介苗能够预防

    及治疗诸如哮喘和湿疹等疾病。而研究人员在人类身上也观察到这一现象:例如日本

    青少年群体,在接种卡介苗或感染结核病的情况下,患哮喘的风险降低了 28%。澳大

    利亚和荷兰正在对过敏性疾病高发儿童进行临床试验,以测试卡介苗对哮喘、湿疹和

    食物过敏的预防作用。

        ⑤而卡介苗对两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疗效,首先是多发性硬化

    症。全世界约 200 万人因这一疾病而出现神经系统退化。意大利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连

    续两次临床试验中对几十名患者进行了卡介苗注射,并在每次注射数月后,对患者进

    行磁共振检查。研究人员发现,患者的脑损伤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而

    脑损伤是多发性硬化症显著病征。今年,该团队还将对百名尚处于无症状阶段的患者

    进行新的临床试验,以确定疫苗能否防止脑退化。

        ⑥不过,卡介苗最出众的疗效体现于对I型糖尿病的治疗。该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而多项研究表明,卡介苗可以遏制该病的恶化。数

    月前的一项涉及 50 余名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仅注射两次卡介苗就足以治愈受该病

    折磨多年的患者:在注射 8 年后,他们的血糖水平仍比注射前稳定。

        ⑦不久,研究人员将启动更为广泛的临床试验:传染病、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癌症……没有任何其他疫苗表现出像卡介苗这样的巨大潜力。

    (选自《科学大众》2019 年第 10 期)

    (1) “百年疫苗的新疗效”和“结核克星——卡介苗”,哪个更适合做本文题目?请说明理由。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卡介苗在医学上有着神奇的治疗效果,但它的发明最初是为了预防结核病。 B . 因为活疫苗能让人们直接抵御身体“丢失”的微生物,因此理论上它能治疗所有慢性疾病。 C . 卡介苗对多发性硬化症和Ⅰ型糖尿病这两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疗效。 D . 第①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3) 阅读文章第②节和下面的两则材料,探究其中包含了哪些科学精神和方法。

    材料一:卡介苗能降低新冠风险的说法,最早源自美国纽约理工大学 3 月的一篇

    论文。文章分析 178 个国家数据后发现,一些从来没有推广过卡介苗的国家,如美

    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等,新冠发病率高于普及卡介苗的低收入国家。此外,若

    普及时间较晚(如伊朗),新冠死亡率也偏高。

    材料二:世卫组织介绍,目前正进行两项相关临床试验,均旨在研究一线医护人

    员接种卡介苗后的新冠预防效果,世卫组织将对可能得出的有关证据予以评估。在还

    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世卫组织不推荐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新冠肺炎,但继续建议在结

    核病高发的国家和地区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 9. 阅读王开岭的《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完成 各题。

        ①近来,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在一个雾霾的时代,让我们提升内心的光线,做一

    个精神明亮的人。何谓精神明亮的人?我的理解是:精神意义上的“年轻人”。

        ②具体地说,是有着清晨特征、闪着露珠、身披霞光的人,是有行动品质的理想

    主义者,是头脑合格有公民意识和共同体责任的人,是性情温美、内心充满诗意的人,

    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③在我看来,教育的目标、读书的任务,即繁衍这样的生命类型:精神明亮的人。

        ④如果说,大学侧重培养的是能力,是专业技能和系统化智识,那中学孕育的就

    是种子,是本色和基因,是生命的奠基工程,尤其在基础信仰、生命性情和价值观的

    常识启蒙上,它显得更为关键,比如对生命和个体的态度、对大自然和动物的态度,

    比如独立思想人道主义、宽容精神、自由信念、悲悯情怀、体恤意识、共同体责任和

    使命感。如果说社会能让一个初出校门的人轻易变质,那说明这种子还不够强壮,不

    够结实。

        ⑤读书,就是育种。读什么书,就是育什么种。个人的心灵发育史和精神成长史,

    取决于他的阅读史。作为精神食粮,一个人在少年时代读的书,塑造了他一生的性情、

    格调、品位乃至信仰,决定了他的内心气质、价值走向和审美趣味。

        ⑥吃饭可以不挑食,但读书应该“挑食”。而且要挑对食,专挑美食来吃。什么

    是好书?书该如何读?我个人体会,它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考核:语言系统、美学系统、

    价值观选项系统。适合少年人的书,应分别或同时在以上三个方面有所贡献:第一,

    展示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美,包括创造性使用,以显现汉语的能量、逻辑、技巧和魅

    力;第二,提供自然美学、情感美学、生活美学、艺术美学、人格和精神美学;第三,

    输送优秀的价值观选项,供孩子们借鉴、比较和录取。

        ⑦读书的最大利益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做人,把人做对、做好、做美。“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确是人生最幸福的事。读书也是旅行,内心之旅,

    它穿越的是人类史上那些璀璨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一个人即使踏遍了全世界,若

    回不到自己的内心,那在精神上依然足不出户、孤陋寡闻。

        ⑧老师,尤其语文老师,应成为汉语世界里的旅行家和鉴赏家。你是什么,语文

    就是什么;你有多大,课堂即有多大;你有多美,语文即有多美;你读什么书,孩子就

    会读什么书;今天的孩子读什么书,中国的未来就是什么样子。

        ⑨最后,赠送大家一句话,海明威说:这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

        ⑩记住,奋斗一是个动词。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①②第④段划线句从(选填:正、反)面形象地阐述了

    ②第⑧段划线句阐述了老师的语文素养对课堂教学、学生发展和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起到的表达效果。

    (3) 这是一篇演讲稿,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发表此演说时的主要听众是哪些群体。
  • 10. 阅读蔡勋建的《一针一线皆关情》,完成 各 题。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5 月 1 日第 8 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开篇引用父亲的话,表现了他作为一名乡间裁缝的专业和权威,自然地引出 下文。 B . 第⑦段强调父亲裁缝工具的简单,是为了突出家境贫穷。 C . 第⑩段加点的“白头偕老”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父母与缝纫机一生相伴, 彼此感情之深。 D . 文章结尾将父亲比作“绗针”,既回扣题目,又突出文章主题:父亲的“一针一 线”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 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②第⑥、⑧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随手”“随意”表面是写, 其实是为了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4) 本文第②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从师学习,试比较它们写作内容的相同写作目的的不同

    【链接材料】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写作内容的相同:

    写作目的的不同:

三、作文(60 分)

  • 11. 请以“会好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⒈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⒉不少于 600 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⒊书写工整规范。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