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年高考历史名师仿真模拟联考试卷四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19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西周初期,王畿的空间范围远在各诸侯国之上,此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战国时期,王畿的范围缩小,此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源在于(   )
    A . 周王实际权力弱化 B . 天子经济实力削弱 C . 分封制度逐渐解体 D .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 2. 在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周勃协助刘家后代平定吕氏叛乱,使汉王朝得以安定,立下了赫赫功绩,却因为日食,被汉文帝免除了丞相职务;汉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因为关于火星的一则天象而被赐死。材料反映出汉朝(   )
    A . 皇权相权矛盾相对尖锐 B . 重视天文学的政治实践 C .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D . 保有浓重敬天保民意识
  • 3. 唐朝政府非常重视佛经的翻译工作,从初唐到晚唐,译经工作不曾间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太宗时代,玄奘法师受政府委派,不远万里取经,并大规模译经。材料反映了唐代(   )
    A . 借助宗教思想巩固统治 B . 政府开始主导佛教中国化 C .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 D . 儒学地位受到佛教的冲击
  • 4.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愈严而寇愈盛。”以下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海禁是明代政府反侵略的自然反应 B . 市场经济已经是明代社会发展趋势 C . 海禁一定程度上产生逼商为寇的后果 D . 对外开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5.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之一韦昌辉告诉英国人:中国君主(洪秀全)即天下之君主,他是创世者的儿子,全世界人民必须服从及跟随他。同一个意思还以“万方来朝”字样刻于太平天国玉玺上。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
    A . 某些领导理解了西方宗教教义 B . 宗教信仰主导外交政策的制定 C . 仍未摆脱“天朝上国”的观念 D . 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
  • 6. 下表为部分沿江城市1906年和1930年人口变化表。

    单位:千人

    城市

    上海

    安庆

    宜昌

    沙市

    1906年

    840

    40

    45

    80

    1930年

    2 819

    111

    10

    190

    上表中沿江城市人口变化首先得益于(   )

    A . 自然经济的解体 B . 民族工业的推动 C . 通商口岸的开放 D . 交通运输的便捷
  • 7. 有学者认为,1918年5月的请愿和1919年的五四事件标志着学生对政治事务的积极干预,但当时学生很少与政党联系;1920—1921年他们开始与政党发展更紧密的关系,其中一些人参加了政党的活动;1922年到1924年学生开始参加政党的组织工作,因1924年国民党采取争取学生入党的政策而达到高潮。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新文化运动成为学生参与政治的开始 B . 学生积极参与反帝爱国革命运动 C . 政党政治是民国时政治活动的主旋律 D . 五四运动为民主革命注入新活力
  • 8. 1983年国务院文件规定城镇个体工商户最多可雇7人,同年安徽芜湖人年广久的“傻子瓜子”雇工140多人,月营业额60多万元,引起各方责难,甚至有人主张对他采取措施;邓小平得知后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说政策变了”,胡耀邦在一次会议上也旗帜鲜明地支持年广久。材料说明(   )
    A . 个体经济已经突破计划经济束缚 B . 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C . 中央领导开始认同市场经济价值 D . 经济发展要打破精神枷锁
  • 9. 公元前406年,雅典军队在一场海战中打了大胜仗,返回途中遭遇风暴,死亡者甚众,按照当时习俗,军人尸体应运回家乡安葬……将军们因未折回去寻找尸体而受到民众法庭的审判,其中6人被判死刑并被立即处死。据此可知(   )
    A . 民众法庭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B . 社会习俗左右雅典政治军事 C . 民主弊病昭示了雅典衰落迹象 D . 法律尚未从习俗中独立出来
  • 10. 1770年乔治三世启用诺思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遭到威尔克斯抨击,国王多次试图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此后议会宣称国王的影响应该削弱,诺思政府顶不住压力宣布辞职,乔治三世个人统治寿终正寝。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
    A . 国王滥用权力控制政府操纵议会 B . 在英国议会主权逐步成为时代潮流 C . 18世纪英国仍然残存着君主专制 D . 国王“统而不治”,议会制度尚不完善
  • 11. 17世纪末期,受到万有引力启发,欧洲许多人相信,造物主是位数学大师,它在使星球沿着预定轨道运行后,不再干预它所制定的运动法则发挥作用。这意味着(   )
    A . 世俗世界抵制宗教神学 B . 理性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C . 自然科学已经过度发展 D . 科学思想否定宗教信仰
  • 12. 美国里根总统时期,1982年失业率高达10.8%,失业人数1 200万以上,利率从1980年的18%降到8.5%,1980—1982年个人所得税税率削减幅度达23%,消费物价上涨率从1980年的12.4%降到1982年的3.9%,到1984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增长到6.8%。这(   )
    A . 结束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 .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 C . 使得企业破产率迅速降低 D . 无法解决资本主义“滞胀”危机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 –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后的清朝商业,外国列强享有协定关税税则权,列强逐渐控制中国国内商品和原料市场。列强自行雇中国人充当买办,买办为外商在中国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另外买办偷税获取非法利润,买办资本逐渐增多。随着大量外货输入和国货输出,民间兴起了经营进口货物的新式商业,如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广州开设洋货店户的有200家以上,专同外商做买卖。商人资本支配生产的范围也渐渐扩大,商人借助手工产品出口增长的趋势,投资于作坊和手工工场,把原有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1864—1894年我国10省24个城市有107个商业行会,其中新行会超过50%,商业的近代化发展促使商业行会冲破内外阻力,积极寻找新式的、高级的组织形式。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近代英国的经济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动下有一段激增时期,例如,棉织品的生产量从1785年到1850年增长了49倍。生铁产量从1740年到1850年增长了1300多倍。英国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185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煤产量的60.2%,铁产量的50.9%,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几乎全球各地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英国售卖的商品。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清末商业发展的特点与英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经济激增期出现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经济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上述知识结构图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崇德三年设理藩院,管理蒙古地区的事务,康乾时期不断改革理藩院。康熙让理藩院在漠南蒙古地区大规模设置官方固定驿站,理藩院负责管理与监督驿站的官员。理藩院协调中俄两国的外交关系及贸易往来,管理在京的俄国人员。作为管理边疆民族中央机构,理藩院管辖着……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等案件。蒙古地区十八至六十岁的人皆应登记入册,由理藩院请旨,发给各旗空白造册,在十月内报理藩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税务原本是由地方官办理的,乾隆让理藩院派专员前往征税。……六盟各旗兵丁、军装、器械及驼马数目,需报理藩院核查……军器的买卖,都要报理藩院并开具信票后才能交易。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指出理藩院在康乾改革后的职能。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乾理藩院改革的作用。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某些思想家认为20世纪的战争是速战速决的……可到了圣诞节还没停下来;两个海军大国英国与德国,抛弃了三百年来有关海战须严格限于可用来从事战争的物资约束,认定所有物资都同战争有关;海上战争双方靠人数更少的、负责改进武器与通信系统的科学家、技术专家的竞争;1870 年前,军队中死于疾病的人数通常都要超过死于战斗的人数,比例约为5∶1。1918年这个比例倒转过来了。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留下了几乎无法摆脱的恐怖印象,但对当兵的来说他们对战时衣食无虞和对社会地位与生活意义的怀念,成为混乱的政治活动的一个显著因素。到了20世纪20年代,便孕育产生了各种形式的法西斯主义。1917 年革命后的俄国政权和西方邻国保持共存关系;西方邻国看到有种危险正在危及他们的政权的稳定,即他们国内共产党的活动比一个外部的严重武力威胁危险更大。

    ——摘编自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之前战争相比发生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郭嵩焘(1818—1891年)曾亲身参加了抵御外国侵略的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以后,他是曾国藩创办湘军的重要谋士,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洋务运动中,他是积极的倡导者和支持者。19世纪70年代我国边疆危机之际,他毅然受命,成为我国首任驻英国、法国的公使。特别可贵的是,郭嵩焘毕生关心祖国的命运,对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这两个至关重大的问题,他毫不妥协地批驳封建顽固派陈腐守旧的思想和洋务派的本末观。他经历了自清道光朝以来半个世纪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面对近代中国所处的“三千年未有之奇变”,面对西方列强纷至沓来的侵略与中国落后闭塞的局面,郭嵩焘进行了艰难而痛苦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超乎同时代人的思想和主张,这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郭嵩焘全集》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嵩焘在近代的主要贡献。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郭嵩焘的贡献。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