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同步训练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570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含有煤层,说明(    )

    A . 喜马拉雅山区曾是海洋,后被挤压抬升的结果 B . 台湾海峡从温带漂移至此 C . 台湾海峡海底生长着许多海洋生物 D . 喜马拉雅山区有许多咸水湖,属湖中水生生物的化石
  • 2. 下列实例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

    A .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 .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 . 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D . 钱塘江的潮涨潮落
  • 3. 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    )

    A . 台湾海峡 B . 长江三角洲 C . 围湖湖田 D .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
  • 4.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据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1) 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 . B . C . D .
    (2) 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 . 陆地多成三角形 B .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 .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 .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 5. 以下叙述中,与大陆漂移说不相符合的是(    )

    A . 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 B . 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C . 大陆漂移说认为现在的大陆不会再发生移动 D . 大陆漂移说是通过研究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性后提出来的
  • 6.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构成 B . 板块内部是活跃的 C . 板块交界处是稳定的 D . 六大板块是静止的
  • 7. 组成岩石圈的六大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 . 美洲板块 B . 非洲板块 C . 印度洋板 D . 太平洋板块
  • 8. 促使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成山的两个相互碰撞的板块是(    )

    A .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 .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 . 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 D . 美洲板块和亚洲板块
  • 9. 喜马拉雅山是由哪两大板块相挤压而成的(    )

    A .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 .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D .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 10. 科学家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距离正在以每年0.5—1.2厘米的速度在相互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美国与中国可能会成为陆上邻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海浪和风力的作用 B . 地震和火山的作用 C . 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 . 板块运动的结果
  • 11. 下列关于今天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状况的原因,正确的是(    )

    A . 天生如此 B . 今天的海陆分布是从两亿年前零散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块大陆,经过缓慢漂移,逐渐形成的 C . 今天的海陆分布是从两亿年前的一块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后,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的 D . 无法用“大陆漂移说”来说明
  • 12. 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都为高大的山脉 B . 世界六大板块中南极洲板块全部为陆地,印度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C . 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现仍在继续进行 D . 板块构造学说最初是由美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 13. 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是(    )

    A . 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山中岩石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形抬升 B . 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 C . 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 D . 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
  • 14.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 日本国土狭小 B . 日本经济发达 C . 日本人口众多 D .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 15.

    依据板块运动的观点,下图中碰撞挤压形成安第斯山脉的两个板块是(    )

    A .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 . 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C . 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D .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 16. 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

    A . 非洲板块 B . 美洲板块 C . 南极洲板块 D . 印度洋板块
  • 17.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关于各点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地处板块挤压地带,会形成新的大洋 B . 乙处地壳相对稳定 C . 丙处两大板块相互张裂分离,会形成新的大洋 D . 丁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 18.

    读图4,完成小题。

    (1) 图中A板块的名称是(    )

    A . 亚欧板块 B . 印度洋板块 C . 太平洋板块 D . 非洲板块
    (2)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红海会缩小 B . 地中海会缩小 C . ①山脉会消失 D . ②山脉会消失
  • 19. “大陆漂移说”提出的依据之一是(    )

    A . 火山、地震都分布在各个大陆的边缘 B .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几乎是吻合的 C . 生活在各个大陆的生物几乎相同或相似 D . 据观测,红海、大西洋每年都在扩大
  • 20. 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板块内部比较活跃,交界地带比较稳定 B . 红海正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 C . 地中海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将会成为新的海洋 D .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的下方,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 21. 下列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是由七大板块构成的 B . 一般说来,各大板块之间地壳比较稳定,难以形成火山、地震 C . 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从古到今都是比较稳定的 D .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 22.

    读“东非大裂谷图”,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完成小题。

    (1) 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原因是(    )

    A . 这里地震频繁 B . 这里火山活动剧烈 C . 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 D . 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碰撞运动
    (2) 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

    A . 几千万年后,会成为山脉 B . 几千万年后,会形成盆地 C . 几千万年后,会形成海洋 D . 几千万年后,不会有什么变化
  • 23.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小题。

    (1) 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 . 张裂 B . 碰撞 C . 挤压 D . 消亡
    (2) 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 . 四川芦山地震的发生 B . 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 . 红海不断扩张 D . 太平洋不断缩小
  • 24.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A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 .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 . 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 .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 25.

    读世界板块的分布图,完成小题。

    (1) 关于图中板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板块①是欧亚(亚欧)板块 B . 板块②是非洲板块 C . 板块③几乎全部位于印度洋 D . 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
    (2) 下列地区地壳较为稳定的是(    )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

  • 26.

    读“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六大板块名称:

    A板块;B板块;C板块;

    D板块;E板块;F板块

    (2) 六大板块中几乎是海洋板块的是 , 格陵兰岛位于 ,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均填代号)

    (3) 在图中标注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火山、地震带在分布上的共同特征是

    (4) 亚洲东部的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地震国”,每年的有感地震达1500多次,甲、乙两地中代表日本的是 ,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5) ①处是山脉,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山脉仍在持续增高的原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