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阶段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41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 1.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
    A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 .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C . “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 .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 2. “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仕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而桀奸无良者或有焉。”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 宋代《西厢记诸宫调》描写大家闺秀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都体现出当时( )
    A . 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形式 B . 社会生活丰富多变 C . 文学艺术迎合市民需要 D . 程朱理学渐趋僵化
  • 4. “文化牌”、“文明牌”、“遗产牌”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的名片,恢复历史建筑风貌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开封要展示原汁原味的皇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的是( )
    A . 街道两边遍布商铺 B . 进行“坊”、“市”严格区分的规划 C . 在城内四方建立游乐场所 “瓦子” D . 建立一座活字印刷坊
  • 5. 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   )

    ①宗法观念      ②忠孝观念        ③等级观念    ④神道观念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6. 学者蔡仁厚提出:“(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这表明他认为理学(    )
    A . 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念 B . 使先秦儒学发展为人性修养的学说 C . 以先秦儒学来对抗佛道学说的冲击 D . 在佛道学说体系之中发展先秦儒学
  • 7.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④
  • 8. 如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
    A . 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 B . 采用活字印制技术而成 C . 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 D . 书影中的绘画属于文人写意画
  • 9.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
    A .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 .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 C .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D .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10.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为了民族的发展强大;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 . 对世界文化没有积极作用 B .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 . 不如西方文明有积极作用 D . 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
  • 11.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瓦解历史 C .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
  • 12. 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解放作用”指的是( )
    A . 否定了满清王朝的合法统治 B . 动摇了懦学的统治地位 C . 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发展方向 D . 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
  • 13.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他( )
    A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 . 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 . 第一次高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D .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14.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 . 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 . 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 16.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B .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 .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D .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17. 美国《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以下是关于这段表述的评论,其中恰当的是( )

    ①体现人民主权的思想              ②源于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③体现北美人民反封建的愿望       ④表明北美人民追求民主自由

    A . ①③④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④
  • 18.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文中的“进门”“落户”是指( )
    A . 引进西学和先进的技术 B . 引进先进社会制度 C . 引进西方思想文化 D . 引进先进办学理念
  • 19. 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右表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B . 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D . 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
  • 20.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 互联网的诞生 B .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6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2)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3) 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日本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文部省把大力发展小学教育,把普及国民义务教育作为实施《学制令》的首要任务,并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并规定要开办工(机械、矿山)、农、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用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1879年颁布了《教学大旨》突出强调日本文化教育的宗旨在于根据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救语》则要求臣民“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

    材料二: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沙皇政府规定,只有在古典文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才能升入大学学习。古典文科学校的教育,是使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古典学科上,修业期长达八年。实际上学生都是贵族的子弟。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与此同时,沙皇还保留了教会学校。此外,在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中就明确规定,神学在各类学校教学科目中居首位、僧侣有但任教师的优先权。请回答:

    (1) 根据材料,概括俄、日教育改革的异同点。
    (2)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俄、日教育改革对两国的影响。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黄宗羲说:指出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三  康有为说:“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请回答:

    (1)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思想有何异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主要原因
    (2) 材料三中的思想主题是什么?这一思想的宣传有什么特点?
    (3) 指出三段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曾说过,“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

    材料二:《社会契约论》(1762年卢梭著作)中:“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材料三: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须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材料四:参考书目

    书  名

    作  者

    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三是否可以作为研究近代人文主义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2) 作为研究人文主义的资料,你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3) 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四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   和进攻,……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三: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恩格斯认为在理性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材料三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证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 综合材料,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