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99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大行不顾细谨 B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 张良出,要项伯
  • 2. 下列各项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 . 夫晋,何厌之有? B .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 .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3.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群贤至,少长咸集        毕:全部。 B . 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 . 举酒客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D . 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到……去。
  • 4.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

    ③不出,火尽。                       ④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A . ①和②的“然”相同,③和④的“且”不同 B . ①和②的“然”不同,③和④的“且”相同 C . ①和②的“然”相同,③和④的“且”也相同 D . ①和②的“然”不同,③和④的“且”也不同
  • 5. 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 . 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 . 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 . 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 . 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 6. 下列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但是彭祖现在以特别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B .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译文:鹤、野鸭所栖息的水边平地和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用桂木、木兰修筑的宫殿,(高低起伏)像山岗的样子。 C .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D .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译文:朝菌不知一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一年的时间变化,这就是寿命短。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    , 预售1.9亿,上映60小时票房破12亿,从来没有这样一场电影让众多城市    。从开始到结束,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他们为影片掌声雷动、热泪盈眶,甚至出现了观影后全场观众合唱主题曲的动人情景。艺术是现实和时代的投射。一部影片赢得广泛共鸣,(    )。《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历史瞬间映射出新中国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展现普通人与国家    、同心同力。电影以普通人的视角、当事人的身份切入历史瞬间,触摸时代的心率和脉搏,使得宏大叙事有了温度,接了地气。《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 , 变献礼片体大思精的宏大叙事为生活化的日常叙事、个人化的个体叙事、    的细微叙事。这种通时合变的做法,拓展了献礼片的格局,展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国气魄。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横空出世    万头攒动  休戚与共  积少成多 B . 脱颖而出    万人空巷  息息相关  积少成多 C . 横空出世    万人空巷  休戚与共  集腋成裘 D . 脱颖而出    万头攒动  息息相关  集腋成裘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定是切中了时代的脉动,更一定要具备深刻的现实基础 B . 具备深刻的现实基础、切中时代的脉动的影片才能够成功 C . 时代脉动一定要准确地切中,而现实基础更是一定要深刻 D . 一定是具备了深刻的现实基础,一定是切中了时代的脉动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和我的祖国》的主题围绕爱国,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 B .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 C .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的爱国主题,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 D .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为主题,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

二、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司马迁与班固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显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

    (1) 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汉书》完成于汉和帝永元四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成书年代相差约180年。 B . 《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 C .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D . 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的思想并未受此影响,而班固则不同,这也是《史记》和《汉书》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支持当时政权。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 B . 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 C . 《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D . 《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B . 《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术的态度。 C .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 D . 《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芽

    游睿

        接连几天,都有人来买树。无一例外,都是冲着那一棵金桂来的。经过他这些年的精心培育,眼前这棵金桂早已郁郁葱葱,每到八月,花香四溢,十分醒目。

        他很纳闷。树已经栽了多年,之前从无人问津,为何这段时间频频有人来买。他思考再三,想起了给儿子通个电话。树由儿子当年所栽,卖与不卖,还是应该征求儿子的意见。

        电话接通,瞬间被挂掉。他习以为常,儿子身居要职,经常开会、接待,接不了电话,正常。半小时后,儿子回了电话,说刚才正在大会上讲话。他便说起有人买树的事情,儿子在电话里哈哈一笑,说有人愿意买你就卖吧,只要价格合适,一棵树也卖不了几个钱。说完,儿子又要去开会,就挂了。

        他回到自己的院子,再次打量那棵树。那是儿子在林场上班的时候栽的,那年儿子刚参加工作。有天儿子匆匆忙忙拿回了这棵树,当时这棵树还算不上树,连苗都不算,只能算芽,仅有两片嫩嫩的叶子,趴在一个塑料花钵里,并看不出品种来。儿子说是林场落下不要的,扔了觉得可惜就拿了回来。然后儿子就和他一道将那株芽小心移出,栽在了院子里。不想十多年过去了,当初弱不禁风的嫩芽已经长成今天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子也和这棵树一样,不断变换岗位,一直走到今天。很多时候,他甚至觉得这棵树是和儿子的命运紧紧捆在一起的。

        尽管买树的人不断前来,但他都一一拒绝。眼下,他并不需要卖这棵树,这些年,儿子对他孝顺有加,物质生活早已经超过村里人许多倍,所以他根本就不想卖树。偏偏来买树的人就是穷追不舍,价格也越发诱人,从最初的5万,现在有人竟然出到了15万,如果再这样一路高上去,他难免会心动。

        这天,又有一个人来找他。来人40多岁,短寸头,戴眼镜,自我介绍说姓方,是专程来拜访他的。他想,可能又是来买树的。

        果然,方先生开门见山,问起了这株金桂的具体种植时间。他也没避讳,就把当年种植的时间说了,然后问,你打算出多少钱?

        方先生淡淡一笑说,别急于说价格,你不想知道我为什么会来这里吗?

        他说正想问这个问题,这些天为什么老是有人来买这棵金桂树,而自己并没有对人说要卖。

        我知道这棵树是你儿子种的。方先生说。

        你怎么知道?

        你儿子在一次会上谈到了这棵树,虽然是个小型的座谈会,还是有很多人知道了。你想想,在他的岗位上,谁不想离他近点儿,所以来买这棵树的人自然多。方先生说。

        他沉吟片刻,看了看方先生说,这么说来,你不是来买树的?

        我是你儿子以前在林场工作时的同事。我只是想来看看。方先生用手摸了摸树干,感叹道,当初那么小,长得真快!

        当年他告诉过你栽这棵树的事情?他问。

        没有。方先生说,我是最近才知道他栽了这棵树。不过,方先生说到这里看了他一眼。

        你请讲。他感觉到方先生还有话。

        好吧。方先生说,当年我是林场苗圃的保管员,那年我们培植了100株金桂,可是后来发芽之后,却只剩了99株。这事儿领导们都没有发现,只有我知道,但当时我也不知道这一株金桂去了哪里。

        他顿时觉得额头冒汗。板下脸说,你的意思是我儿子偷回来的?可他告诉我说是林场不要的。

        林场怎么会不要,你不知道当时培养一株金桂是多么不容易,跟宝贝似的,哪里舍得丢?方先生叹了口气说,如果不是最近听到有人到你们家来买金桂的事情,我怎么也不会联想到是你儿子拿了一株回来。而这棵树栽种的时间,正好吻合。

        他顿时脸色惨白。他中年得子,尽管家境贫困,但他拼尽全力把儿子供到大学毕业。儿子工作后,一直是家庭的顶梁柱,更是他无时不有的骄傲。却不想,儿子的背后却有如此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狠狠跺了跺脚说,早知道是这样,当年我肯定不会让他栽!

        方先生淡淡一笑说,要是你当年阻止了,就好了。有些东西一旦种下了,就会疯狂生长,枝繁叶茂。现在,这棵树已经不是你的了。

        是谁的?他奇怪,还能是谁的?

        有人已经给了30万元将树买下,你儿子已经收了钱。方先生说,现在只不过没来移栽而已。

        他没有告诉我已经卖了,难道你今天就是来移栽的?他问。

        不。方先生说,我是来取证的。方先生亮出了一个工作证说,我现在在检察院里工作。你儿子涉案金额巨大,半小时前已经被我的同事带走。

        他惊恐不已,赶紧拨打儿子的电话,却被告知已关机。再打,依旧是关机。

        这哪里是金桂树,这分明就是他种下的罪孽!他顿时瘫坐在地上。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的金桂树之所以价格昂贵,主要是因为金桂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到八月花香四溢,十分醒目。 B . “儿子对他孝顺有加,物质生活在已经超出村里人许多倍。”这句话不仅仅表现儿子孝顺,也为下文写儿子腐败埋下了伏笔。 C . 买树的人不断前来,而父亲却迟迟没有把树卖出去,因为价钱在不断攀升,还没有达到足以让他动心的程度。 D . 小说中方先生形象的塑造,说明哪里有腐败,哪里就有检察干部,即使是一棵树的被盗或以卖树为名的变相受贿,也要一查到底。
    (2) 金桂树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物象,试分析小说中金桂树对情节的衍生发展、对塑造人物形象、对主题深化有什么作用?
    (3) 小说的事件虽然并不复杂,但情节结构的设置和安排上别具匠心,请结合本文赏析其情节结构的设置和安排上的技巧。

三、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忠,弘农华阴人也。高祖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忠武艺绝伦,识量沉深,有将帅之略。尝从太祖狩于龙门,忠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邙山之战,先登陷陈。时侯景渡江,梁武丧败。朝廷因之,将经略汉、沔,乃授忠都督十五州诸军事,镇穰城。以伯符为乡导,攻梁齐兴郡及昌州,皆克之。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虽称藩附,而尚有贰心。忠自樊城观兵于汉滨,易旗递进,实骑二千,察登楼望之,以为三万也,惧而服焉。忠乃进围安陆。仲礼闻之,恐安陆不守,遂驰归赴援。诸将恐仲礼至则安陆难下,请急攻之。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南人多习水军,不闲野战。仲礼回师在近路,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袭之,彼怠我奋,一举必克,则安陆不攻自拔,诸城可传檄而定也。”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忠间岁再举,尽定汉东之地。宽以御众,甚得新附之心。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以齐主昏虐滋甚,阴为自全之计,曲意抚循所部,请降于周。忠与柱国达奚武援之,从间道驰入齐境五百里。城四面峭绝,但闻击柝声。武惮之,不欲保城,乃多取财帛,以消难及其属先归。忠以三千骑为殿,到洛南,皆解鞍而卧。齐众来追,至于洛北。忠谓将士曰:“但饱食,今在死地,贼必不敢渡水当吾锋。”齐兵阳若渡水,忠驰将击之,齐兵不敢逼,遂徐引而还。武叹曰:“达奚武自是天下健儿,今日服矣!”天和三年,以疾还京。高祖及晋公护屡临视焉。寻薨,年六十二。谥曰桓。

    (选白《周书·杨忠列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B . 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C . 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D . 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在这里指曾祖父的父亲,高祖也可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如文末的“高祖”。 B . 藩,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唐朝中后期开始设立藩镇,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等。 C . “檄”是古代文书的一种,多指讨伐性的文告,文中指用来讨伐其他城池的文书。 D . 柱国,又称上柱国,战国时设置的官名,当时立消灭敌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忠勇猛异常,打仗身先士卒。打猎时,毫不畏惧凶猛的野兽,得到太祖的赞赏;在邙山一战中,杨忠最先冲入敌阵;攻打安陆时,杨忠亲自冲入敌阵。 B . 杨忠见识精深,拥有将帅之才。为了让萧察不再怀有二心,杨忠用两千骑兵迷惑萧察,萧察因为畏惧而降服,安陆之战的进展也和杨忠所谋划的一样。 C . 杨忠胆略过人,善于用计攻心。救援司马消难时,杨忠率领将士驱马迎击,以致齐军不敢进逼;治理归附地时,杨忠用宽缓的措施,很合归附者的心意。 D . 杨忠战功卓著,颇受器重敬服。杨忠一生多立战功,他生病回到京师后,高祖和晋公宁文护多次亲临看望;被天下认为是勇士的达奚武也对他非常敬服。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

    ②齐兵阳若渡水,忠驰将击之,齐兵不敢逼,遂徐引而还。

四、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永遇乐

    刘辰翁①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②,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睛,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③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④今夜,此若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⑤无寐,满村社鼓。

    [注] ①创作此词时,临安被元军占领已两年,南宋残余政权濒临灭亡,词人蛰居在临安附近乡村。②李易安《永遇乐》:李清照南渡后,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③缃帙:书籍、书卷。④鄜州:州名。“安史之乱”中杜甫被叛军困在长安,写下“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诗句。⑤釭(gāng):油灯。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月明云淡,景色可嘉,却引发词人突兀一问,这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忧伤。 B . 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无处游玩,词人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C . 词人写李清照的经历、心绪,实则是抒发自己与李清照相同的郁闷之情。 D . 词人无路可走,无家可归,申诉了流离之苦,更突出了深沉的家国之痛。
    (2) 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两句,正面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表情。
    (2)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倒装既突出强调了孙权是英雄,也更能突出作者内心的无奈和心酸。
    (3) 李密《陈情表》中,作者以乌鸟反哺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六、语言表达

  • 13. 市三中高二年级学生会计划在明年高考前夕为2020届高三学子写一封公开信张贴在学校宣传栏,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学长学姐们送去祝福。下面是书信的内容,在格式、表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

        亲爱的高三学长:

        你们好!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学在2020年高考即将莅临之际,认真地祝各位学长高考成功。我们的一片心意,请学长笑纳!

        此致

    敬礼

    高二年级学生会

    2020年6月1日

七、材料作文

  • 14. 根据要求作文。

        ①古人教子曰:业精于勤,荒于嬉。

        ②现代教育家说:研究“玩儿”这一丰富的源泉,是我们的任务。

        ③以《中国古代漆器》《明代家具珍赏》《蟋蟀谱集成》《北京鸽哨》等“世纪绝学”享誉中外的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总结自己一生时说:“我这辈子没干别的,净玩儿了。”

        ④也有人说:玩物丧志,靠玩儿难以成就大事。

    请以“说玩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