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32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化学教材序言中关于古代化学的发展向同学们介绍了很多的知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在翠绿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得到红色物质 B . 利用蜡染工艺制作宋代鹭鸟纹蜡染褶裙 C .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固体表面的原子排列 D . 纳米铜制作超塑延展性材料
  • 2. 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加热立即收集 C . 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 . 结束时停止加热
  • 3. API指数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指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下列属于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氮气   C . 氩气   D . 臭氧
  • 4. 一块石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 . 石墨的组成成分   B . 石墨的产地在哪里 C . 石墨有哪些性质   D . 石墨的微观结构如何
  • 5. 科学实验室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 澄清石灰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C .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D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6. 现有①液氧和固氧的混合物②干冰③30%的双氧水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剩余的固体⑤人呼出的气体⑥纯净的空气⑦液氮。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 . 纯净物——②⑥   B . 纯净物——⑤⑦ C . 混合物——①③④   D . 纯净物——①②⑦
  • 7. 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

    沸点/℃

    -88.6

    -42.4

    -0.5

    36.1

    69.2

    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  )

    A . 乙烷、丙烷和丁烷   B . 乙烷和丙烷 C . 只有乙烷   D . 戊烷和己烷
  • 8. 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受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再取出集气瓶⑥没有在试管口堵一团棉花    ⑦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A . ①②③⑥   B . ①②③⑤⑥   C .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 ①②③⑤⑦
  • 9.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仪器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实验方案如下:Ⅰ.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温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Ⅱ.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甲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见乙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铬或氧化铁 B . 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的数量应保持相同 C . 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因为橡皮塞被冲开 D . 实验中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气体,且反应放热
  • 10. 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c代表氧气 B .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 . 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二、选择填充题

  • 11. 磨砂是一种增强仪器密封性的工艺,下列仪器有磨砂处理的是(

    A分液漏斗          B试管         C锥形瓶               D

  • 12. 下列仪器的名称吻合的是(

    A. 坩埚钳

    B. 药匙

    C. 蒸发皿

    D.

  • 13. 化学的学习中常常药进行鉴别或除杂,下列相关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锰酸钾中的高锰酸钾

    取样,加热

    B

    鉴别过氧化氢水溶液和水

    各取少量液体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C

    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D

    鉴别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固体

  • 14.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物的燃点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反应物的种类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15. 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步骤为:集气瓶里先装a体积的水,在酒精灯灯焰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装置如图密封。用力把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白磷燃烧,开始时瓶中少量水被压到烧杯中,稍后,烧杯内水又被压入瓶中,燃烧停止后,稍振荡,完全冷却后,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b)和整个集气瓶体积(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

    B.燃烧匙中的白磷可以换成细铁丝或镁条

    C.集气瓶中预先放的a体积水仅有液封导管,防止气体受热膨胀逸出的作用

    D.该实验测得氧气与空气的体积比为(用a、b、c表示)

三、填空题

  • 16. 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 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
    (2) 锌:
    (3) 有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
    (4) 常见的黑色固体:;(写两种)

四、实验题

  •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氧气的性质进行研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 小李取一段铁丝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另一同学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炸裂,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 小王将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按如图所示放置,并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发现木条均复燃,且甲瓶中燃烧比乙瓶更旺。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18. 气压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密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并以数字、曲线等多种形式形象地显示出来。图1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连接好实验装置,将气压传感器接入电脑并打开,点燃燃烧匙内的足量红磷并塞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压一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

    (1) 图1实验需要足量的白磷,请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 图2中BC段气压变大的原因是:
    (3) t3时刻DE段气压又显著增加,因为进行了一个实验操作,即
  • 19. 认识仪器、选用装置以及正确处理实验意外,是实验素养的具体体现。
    (1) 以下为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2) 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在曲颈甑中装有硝酸钾固体和浓硫酸液体的混合物,置于火炉上加热,产生的氧气用动物膀胱收集。该实验若改用(1)中的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填字母)。

    (3) 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了导气管。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说出一种)。
  • 20. 用下图①所示的广口瓶(带双孔橡皮塞)和所给的一些仪器(②-④)进行组装,可灵活应用在不同的实验中

    (1) 请写出仪器④的名称:
    (2) 选用(填标号,下同)和与①进行组装,常用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请写出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3) 选用②、③与①进行组装可作储气瓶,若用该储气瓶收集氧气(排空气法),氧气应由端进入(填“a”或“b”,下同),若取用该储气瓶中的氧气,应从端向储气瓶中注水;
    (4) 将乙图所示装置与注射器相连接,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当向右拉注射器活塞时,看到现象,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21. 课后查阅资料后,小丽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 分析图2,氯酸钾熔点(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2) 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3) 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4) 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丽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检查气密性

    方法:…………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不填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木条较长时间才能复燃。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后可观察到木条立刻复燃。

    请回答:①步骤Ⅰ中检查气密性方法是:

    ②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③小丽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不变。

    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丽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2.               
    (1) 若要收集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80%的气体。如图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塞紧胶塞并打开活塞通入氧气,当量筒中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V mL后立即通入空气,当量筒中的水的体积达到100 mL时,立即关闭活塞。则设定体积V约是mL(用整数表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按照20%计算)

    (2) 小康欲称量5.6g胆矾用于实验,但是称量的时候砝码和胆矾放反了,这时托盘上的胆矾实际质量是g。
    (3)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已知试管的体积为60mL,注射器前沿停在20mL处,关闭弹簧夹,对白磷进行加热,充分反应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停在mL刻度处。

五、推断题

  • 23. 已知A~K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H为黑色固体,J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能转化,“—”表示相互间能反应,部分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
    (2) 写出E的一种化学性质:
    (3) 写出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
    (4) 已知E、G、D、J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物质K[化学符号为Cu2(OH)2CO3],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5)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六、科学探究题

  • 2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如图装置),发现一个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

    (1) 教材中利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选择该药品的原因是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不准确呢?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都认为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

    ①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高达14.0%、8.0%和16.0%;

    ②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乙同学又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横线上填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2.待冷却后,将燃着的(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该集气瓶中

    (2) (交流与反思)

    丙同学使用了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测得木炭、蜡烛分别在密闭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瓶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根据此曲线图分析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的原因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