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66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2008年奥运会期间,游客可以在北京地区实地考察到下列哪种古人类遗址(    )
    A . 元谋人遗址 B . 河姆渡人遗址 C . 北京人遗址 D . 半坡人遗址
  • 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居民 D . 半坡居民
  • 3. 在长江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    )
    A . 河姆渡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红山文化遗址 D . 龙山文化遗址
  • 4. 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是因为海内外的华人尊崇谁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黄帝和炎帝 D . 尧舜禹
  • 5. 传说中的尧、舜、禹先后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    )
    A . 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民主选举制 D . 人民代表选举制
  • 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 7. 将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的国力日益强盛的商王是(  )

    A . 商汤 B . 商纣 C . 盘庚 D . 武丁
  • 8.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 (   )

    A . 金文 B . 小篆 C . 甲骨文 D . 陶器上的符号
  • 9. 在农田中,一位农民正拿着铁制的农具进行耕作。此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 原始社会末期 B . 商朝 C . 春秋时期 D . 战国时别
  • 10.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 尊王攘夷 ”,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 . 齐桓公 B . 秦穆公 C . 楚庄王 D . 晋文公
  • 11. 下列诸侯国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 . B . C . D .
  • 12. 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对急剧的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    )
    A . 儒家 B . 墨家 C . 道家 D . 法家
  • 13. 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 14. 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 .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 . 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锡 C .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 . 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 15.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秦朝的暴政 C . 修建阿房宫 D . 项羽、刘邦起义

二、非选择题(四大题,共30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天子适(视察)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爵位),再不朝则削其地(领地),三不朝则六师移(出兵攻打)之。

    ——《孟子·告子》

    (1) 上述材料说的是什么制度?
    (2) 天子对诸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 这种制度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罚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 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依据材料回答商君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裂阡陌”和“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 商君改革所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 18. 阅读下列材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 这些材料是谁的名言?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2)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 他在教育上有何成就?
    (4) 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什么书?
  • 19. 阅读下列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1) “秦王”指的是谁?
    (2) “扫六合”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
    (3) 秦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怎样的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