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二第二章第3节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训练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471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有关岛弧链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个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B . 两个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C .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 D .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大洋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
  • 2. 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  )


    A . 裂谷或海洋 B . 海沟和海岭 C . 岛弧链和海岸山脉 D . 褶皱山脉和高原
  • 3. 板块构造学说中,意见还不一致的问题是(  )

     

    A . 板块构造是指地壳还是岩石圈 B . 板块构造运动的方向 C . 板块运动能否引起火山、地震 D . 板块持久大幅度运动的动力
  • 4. 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大西洋由板块碰撞而形成 B . 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C .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 . 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 5. 科学家依据下列哪个事实推断海底在扩张(  )

     

    A . 离海岭越近,岩石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 B . 海底有高原、盆地、海岭、海沟等多种地形 C . 大陆会漂移 D . 海底有火山爆发
  • 6. 有关全球构造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大陆漂移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 B . 海底扩张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C .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产生的 D . 上述三大学说的提出,说明人类对海底地形已有了科学完整的认识
  • 7. 东南网2011年6月17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有关大陆旅客来台观光自由行,两岸经

    多次沟通,以6月底前实施为共同目标,据此回答问题。

    台湾岛形成的原因是(  )

    A . 台湾海峡断裂扩张 B . 太平洋洋壳向亚欧大陆俯冲,大陆板块受挤压隆起形成的 C . 海底火山喷发 D . 洋中脊抬升
  • 8.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 . 海底火山喷发 B . 位于洋中脊裂谷带附近、多裂隙 C . 位于日本海裂谷带 D . 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接处,地壳运动活跃
  • 9.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是下面哪两个板块相撞形成的(  )


    A .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 .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D . 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 10.

    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图中②是(  )

    A .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B .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的 C . 地幔物质的对流将新洋壳不断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的 D . 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 11.

    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图中③处岛屿是(  )


    A .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的 B .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的 C . 地幔物质的对流将新洋壳不断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的 D . 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 12. 海底岩石年龄最古老的地方是(   )


    A . 海沟 B . 岛弧 C . 海岭(洋中脊) D . 海盆
  •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海岭两侧的岩石年龄呈不对称分布 B . 海岭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交界处且最不稳定 C . 海沟是大洋地壳消亡处 D . 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年轻
  • 14. 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因为红海位于(  )


    A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C .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D .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共同张裂处
  • 15. 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  )


    A . 裂谷 B . 海沟 C . 洋中脊 D . 岛弧链
  • 16.

    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图。读图,比较K、L、M、N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

     

    A . L>N B . L<N C . L>K D . M>N
  • 17. 有关海底地形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大陆坡、大陆架、洋盆和洋中脊 B . 岛弧和海沟分布于洋盆中 C . 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带 D . 岛弧与海沟是独立的
  • 18.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洋中脊是(     )

    ①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   ②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

    ③老的大洋地壳消亡处                         ④大洋地壳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9. 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该岛屿附近的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

    A .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 . 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 .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 . 印度详板块、非洲板块
  •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 . 海底岩石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B . 海底岩石年龄以大洋中脊为轴对称分布,由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 C . 海沟是洋壳的生长地带 D . 大洋中脊是洋壳的消亡地带

二、非选择题

  • 21. 综合近年GPS测量结果,菲律宾海板块平均每年以30°角向西北移动8.2厘米,与台湾所处的亚欧板块形成顶撞。“9·21”台湾大地震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而板块造成的冲撞集中在车笼埔断层,本次地震震源深仅1km……花莲东部正是菲律宾海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地带,这里直接可以在地表观察断层的活动,是世界上少有的可测量活断层的地质奇观。科学家们测量的结果表明,这里每年被菲律宾海板块顶推而垂直升高1cm,向西北推移2~3cm。

    (1) 菲律宾海板块属于六大板块中的板块。

    (2) 台湾位于地震带上。

    (3) “9·21”台湾大地震按震源深浅分类属地震。

    (4) 花莲与震中相比(  )

    A . 震级不同,烈度相同 B . 震级相同,烈度不同 C . 震级和烈度均相同 D . 震级和烈度均不同
  • 22.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在M、N板块的地壳部分,硅铝层较薄,甚至缺失的是(填写字母)板块的地壳处。

    (2) 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  )

    A . 玄武岩 B . 页岩 C . 花岗岩 D . 石英岩
    (3) 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由老到新依次排列是,这个发现为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4) 如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到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山系。

  • 23.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数码①代表板块,②代表板块。

    (2) 图中甲和乙之间,丙和丁之间距离逐渐缩短的是,为什么?


    (3) A处与B处相比,地壳较稳定的是,原因是什么?


    (4) 现在大西洋仍不断扩展的原因是什么?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05年11月4日电:“大洋一号”科考队员利用仪器勘测数据绘制出北大西洋一段洋中脊的海底地形图。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为大西洋海底地形“画像”。

    这幅地图覆盖了北纬14.85度、西经44.9度一带2 70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地图涵盖的区域还包括著名的罗卡切夫海底热液场区。这片海底由地热驱动形成的海水喷涌,不仅在深海形成了烟囱状的奇特景观,而且在“烟囱”附近沉积了大量热液硫化物,其中富含的金属物质具有可观的开发价值。

    材料二 大西洋轮廓图

    (1) 分析岛屿A的形成原因。

    (2) 字母B处的海岸线特征是,最有可能是海岸(填海岸类型)。

    (3) 图示海域处于海洋发育的期,其面积将,请用海底扩张说解释之。

     

  • 25.

    读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写出图中甲、乙两地的海底地形名称:甲,乙

    (2) 简要分析甲乙两类地形的成因有何不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