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涡阳县新兴中心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58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汉文有道恩犹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因思杜陵梦,。(温庭筠《商山早行》)
    (5) 《行路难(一)》中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句子是:
    (6) 范仲淹《岳阳楼记》一诗中,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喜”句子是:
    (7)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里,化用典故的句子是:

二、名著阅读

  • 2. 请利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1) 以上文段选自《水浒传》,作者是,该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的主题。
    (2) 下列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江谦逊深沉,是《水浒传》中难以捉摸的人物。 B . 林冲足智多谋,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智者。 C . 李逵性情急躁,是《水浒传》中有勇无谋的典型。 D . 武松桀骜不驯,是《水浒传》中鲁葬刚烈的代表。
    (3) 请结合选文情节,将下面回目补充完整。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客    

    (4) 金圣叹评价武松“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这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请你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评价武松的形象。

三、综合性学习

  • 3. 家风,即门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世代传承的为人处世的规则、规矩和风范。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你参与解决。
    (1) 【寻家风】下面是活动搜集到的一些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读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曾国藩

    材料二: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赤子情,学父亲勤俭生活。

    ——《习近平家风》

    材料三: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未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们将如何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 【传家风】下面四则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让你选一项请学校书法大师刘老师书写后挂在学校阅览室,你选择哪一项,并说明理由。

    ①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④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3) 【赞家风】下面是小明写的一段介绍自己家风的稿件,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多交朋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家的家风。(A)爸爸妈妈总是鼓动我广泛交友,多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交往。在与人相处时,又常常给我讲一些古今中外宽厚待人的故事。父母让我懂得:(B)只有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真心相待。当我刚刚懂事的时候,妈妈就经常用孔子的话“不与小人同座”来教导我。妈妈还说不要和品德不好的人交朋友。孔子对待品德不好的人连坐在一起都不愿意,何况是交朋友呢?妈妈还告诉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品德不好的人交往会受到不好的影响,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时间久了,自己的品德也会得到提升。

    ①文中有个错别字是“”,正确写法是“”。

    ②(A)处画线句存在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

    ③(B)处画线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改为“”。

    (4) 我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
    A . 元宵 B . 饴糖 C . 腊八粥 D . 饺子

四、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考加分“瘦身”是怎么回事?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有关要求,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五部门《意见》明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同时,《意见》还明确要求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据统计,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2014年的95个逐年减少,到2018年仅剩35个,减幅63%。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材料二: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

    (一)对于目前全国各地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和增加高考加分项目民意情况调查表

    态度

    占比

    项目

    大幅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

    增加见义勇为加10—20分

    支持

    91.47%

    3.56%

    反对

    4.05%

    68.44%

    (二)对于高校不同录取方式的民意情况调查表

    态度

    占比

    方式

    裸分录取

    自主录取

    适当加分录取

    其它

    支持

    51.10%

    11.73%

    19.83%

    17.34%

    材料三:

    高考加分背后的民意“温差”

        “你孩子的分数在全省排多少名”,成了高三学生家长们眼下谈论最多的话题。家长们心情纠结的背后,是每年高校招生1分压倒上万人的现实。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现实下,今年全国各地出台的高考加分新政务受社会关注。高考期间,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记者就高考加分这一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

        作为普通家长的陈女士对于高考加分有质疑,地告诉记者,太多教的家长对加分高度警惕,认为加分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并对一些加分项目表达不满。,北京一位既是中学教师又是考生家长的于先生表示,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改革进程的加快,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实际上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已经有所考虑,这样,两者在优惠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其实存在一定的重叠。记者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区域内的绝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今年19岁的张桓(化名),2012年高考“裸分全县30名的他进入录取环节后,名次跌至70多名。最后无缘自己心仪的学校。张桓的经历,实际上折射出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无法遮蔽的劣势。

        陕西师范大学史耀疆教授认为,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地区在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时,与民意存在较大的“温度差”。

    (1) 根据材料一,请分析国务院、五部门相继出台了给高考加分“瘦身”的政策之后,全国各地高考加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 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分。 B . 被调在区域内的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都反对高考加分。 C . 受访者极少部分赞成大幅压缩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认为这样更体现社会公平性。 D . 由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
    (4) 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高考加分的看法。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相忘

    张丽钧

        ①慕名去峨眉山访猴。

        ②走完长得不可思议的山路,终于看到前面人头攒动,知道那便是猴子出没的地带了。

        ③早买好了数包猴食,捏在手里,预备作为见面礼的。看到一只肥硕得像熊的猴子,高傲地从我的一个同伴那里取走了食物,不由心中发急。遂学了当地人的口音,唤猴子来食。这招儿还真灵,一只又小又肥像皮球一样的猴子听得我唤,犹犹豫豫地朝这边走来。我连忙讨好地将手中的猴食捧了过去。猴子灵敏地将纸包取走,急不可待地撕开了看,像是要检验我所进贡的食品的优劣。还好,它总算满意了,开始美美地享用。它离我那么近,吃相又有趣,我不由蹲下身子,想看得更仔细些。不想,它居然腾地跳动起来,威胁地冲我挥了一下手臂,“嗖”地逃掉了。我扫兴地站起身,心里埋怨这只猴子莫名其妙!导游在一边笑着问我:你是不是看它的眼睛了?我说:它不让人看吗?导游说:它对人的眼神很敏感的,它看你可以,但只要你和它对视,即便你是出于善意,也会惹得它生疑——它以为你不会平白无故地看它,看它,就是冒犯它的第一步。

        ④原来,峨眉山的猴子是看不得的。

        ⑤突然想起母亲的野鸽子的事。那时,我家有一个不小的院子,院子北头有一个水龙头,水龙头旁边的低洼处总是积存着一些水。有两只脖颈生着绿羽毛的野鸽子,习惯了在树上高歌之后不定期这里饮水。

        ⑥那年暑假,我回家探望母亲。第一次看到两只好看的野鸽子在那么近的地方从容地低头啄水、仰脖咽水,感到特别惊喜,不由想靠近它们一点,再靠近它们一点。终于,它们觉察出了我的靠近,“忒儿”地飞走了。那之后的三四天,野鸽子都没有出现。母亲说:看你把野鸽子给吓着了,要不人家天天都来这里喝水的。我听了,心中生出些歉疚。那是母亲的小伴儿呢,就因为我吓着了“人家”,“人家”就不肯光顾了。后来又听到梢头有了“咕咕咕——咕”的歌唱声。母亲说:一会儿准来喝水!果然,两只野鸽子唱累了,双双栖在我家院子里,从容地喝水。我端着个簸箕,正要去倒垃圾,看到眼前的一幕,不敢动了。母亲笑着接过我手中的簸箕,说:你看着!说完,端着簸箕径直走到院子里去了。她走过两只野鸽子身边的时候,它们好像没有察觉,继续低头啄水、仰脖咽水。等母亲倒完垃圾回到屋里,我迎上去,低声问她:你比我上次离它们近多了,它们怎么不害怕?母亲笑笑说:你要假装没有看见它们,忘了它们的存在,这样,它们就不怕你了。

        ⑦我想,大概在猴子和野鸽子的眼里,我的眼神是不值得信赖的。

        ⑧其实,大自然怀抱中的动物们原本活得多么好。它实在不需要你或恶或善的注视。如果你爱它,就不要拘禁它,折磨它,也不要挖空心思地想保护它,爱抚它。千百年来,它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繁衍生息,活得快活惬意,它不需要你为它的冷暖操心,更不需要你为它投食喂水。

        ⑨峨眉山猴子一身的赘肉,是对游客畸形好奇心的无声挞伐。真的大自然饿不死一只猴子,但争先恐后的投食却扭曲了一只猴子的形象。

        ⑩如果你真心爱它们,那就请你“忘了它们的存在”吧,因为它们最美好的祈愿,就是与你相忘。

    (1) 文中记叙了“我”两次与动物接触的经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 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等母亲倒完垃圾回到屋里,我迎上去低声问她,你比我上次离它们近多了,它们怎么不害怕?

    (3) 第⑦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如果你真心爱它们,那就请你‘忘了它们的存在’吧。”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余一小舟

    ②焉得有此人

    毳衣炉火

    ④强饮三大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原文中相映衬。巧遇知音,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请你写出两句有关“知音”“知已”的古诗文抒发一下当时的心情
    (4) 作者在描绘西湖雪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六、作文

  • 7. 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并按照要求作文。

    永远在                            的路上

    要求:①请先把文意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或人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