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辽五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61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比较原核细胞拟核和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拟核

    细胞核

    A

    没有核膜、核仁,有染色体

    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B

    遗传物质是RNA

    遗传物质是DNA

    C

    转录和翻译能同时同地点进行

    转录和翻译不能同时同地点进行

    D

    只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遵循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有关组成生命的化学物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都由单体构成 B . 分解脂肪比分解等量糖类物质,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 C . 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是因为在细胞中含量最多 D . 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共有八种
  • 3.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的化合物都以碳链为骨架 B . tRNA,神经递质、激素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失去活性 C .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淀粉完全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相同,但释放的能量不同 D . 在小球藻的培养液中加入ATP合成酶,淀粉的合成量增加
  • 4. 下图是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图是在高倍显微镜下拍摄的细胞照片 B . 生命系统的边界是a、系统的控制中心是b C . DNA只分布在c中,RNA只分布在d中 D . 在进化历程中,结构f的出现是生命起源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 5. 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 B . 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 C . 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D . rRNA和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
  • 6. 生物的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都是有限的,衰老、死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方案应是(    )
    A . 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B . 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C . 将完整的年轻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重组细胞衰老的情况 D . 交换年幼和年老细胞的细胞核,观察交换后细胞的衰老情况
  • 7. 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    )
    A . 核仁 B . 核基质 C . 核被膜 D . 核孔复合体
  • 8. 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MDR(多耐药基因1)的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 P-gp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 . 化疗药物可提高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 . 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 9.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的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水通道和离子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的贡献。这项研究对彻底揭开水和离子透膜运输的机理以及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下列关于通道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不同通道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 B . 通道蛋白参与的只是被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 C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与水通道结构功能有直接关系。 D . 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过程都与钠离子通道密不可分。
  • 10. 细胞中的多种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用培养液培养单细胞小球藻时发现:若向培养液中导入臭氧,小球藻中只有K立即外流,若将溶液中臭氧除去,则K外流立即逆转,细胞中的K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以上结果不能证明(    )
    A . 臭氧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B . 臭氧对膜物质的作用具有选择性 C . 臭氧对膜的影响是可恢复的 D . 臭氧对小球藻的能量供应有抑制作用
  • 11. 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B . 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得多 C . 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产生O2总量相同 D . 在18∶30时,玉米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 12. 以下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及解释正确的是(   )
    A . 硝酸钾溶液处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现质壁分离,说明是死细胞 B . 健那绿处理人体蛔虫的体细胞,显微镜下没有发现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说明是死细胞 C . 显微镜观察到黑藻的叶绿体在细胞质中运动,并随着光线强弱而改变受光面,说明是活细胞 D . 适宜光照等条件下,装有某植物的透明密闭小室内气压没有变化,说明植物已经死亡
  • 13. 图甲中试管Ⅰ与试管Ⅱ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氧气产生量的影响,试管Ⅰ的结果如图乙曲线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Q点的O2净释放量为零,是因为此点光合作用强度为零 B . P点为负值的原因是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 C . 在图乙上绘制装置Ⅱ的曲线,Q点应右移 D . 降低CO2浓度时,在图乙上绘制装置Ⅰ的曲线,R点应右移
  • 14. 下图甲表示植物叶片气体交换速率与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乙图表示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片与外界净气体交换模式图,乙图各模式图与甲图中a、b、c、d、e点的对应关系是(    )

    A . ②①④③⑤ B . ②④①③⑤ C . ①②④③⑤ D . ①③②④⑤
  • 15.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细胞凋亡是因为环境因素的突然变化所导致的细胞死亡 B .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 . 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 . 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 16. 科学研究发现,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体内也存在一种被称为“ISL1”的心脏祖细胞,它可以分化为心肌、血管等特定类型的细胞。下列有关心脏祖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心脏祖细胞的分化程度比心肌细胞低 B . 心脏祖细胞的分化程度比胚胎干细胞的高 C . 心脏祖细胞与心肌细胞的核遗传信息相同 D . 心脏祖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的直接原因是mRNA不同
  • 17.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时截取的4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同学的装片制作过程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B . 依据细胞周期先后将图中4个时期排序,应为③①②④ C . 图①②③④的细胞都会有同源染色体 D . 图②时期,细胞中的DNA与染色体之比为1∶1
  • 18. 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 B . 效应T细胞经过IV过程使细胞1和细胞2凋亡,属于细胞免疫 C . Ⅰ~Ⅲ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Ⅰ过程和Ⅱ过程 D . 成体干细胞经过Ⅰ过程形成浆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 19. 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⑤和⑥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过程中细胞核体积缩小,基因逐渐不再表达 B . ⑤和⑥的核基因基本相同,而细胞的mRNA不相同 C . ⑤内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 D . 与①相比②的体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提高
  • 20. 果蝇中有一种突变型,人们利用这种突变型果蝇和纯合野生型果蝇做了下列杂交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B . 野生型为隐性性状 C . 突变型的基因型为显现纯合子 D . 没有隐性纯合子果蝇
  • 21. 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动物种群中白色个体共有3种基因型 B . 该动物体色为黑色的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C . A1、A2和A3互为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产生 D . 体色为棕色和黑色的个体交配不会产生白色后代
  • 22.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对黄颖(Y)为显性,只要有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 F2黑颖的基因型有5种,F2黄颖中杂合子占2/3 C . 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yyBb×Yybb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 D .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颖∶黄颖∶白颖=2∶1∶1
  • 23. 某研究所将拟南芥的三个抗盐基因SOSI、SOS2、SOS3导入玉米,筛选出成功整合的耐盐植株(三个基因都表达才表现为高耐盐性状)。如图表示三个基因随机整合的情况,让三株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比例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三者相同
  • 24. 某高等动物的尾巴有红色、黄色和灰色三种,现用多个纯合的红尾雌性个体与纯合黄尾雄

    性个体进行杂交全部表现为灰尾。若F1雌雄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红尾雌性∶黄尾雌性∶灰尾雌性∶红尾雄性∶黄尾雄性∶灰尾雄性的比例为298∶311∶793∶301∶308∶8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F2红尾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4 B . F2中灰尾个体一共有4种基因型 C . 控制该高等动物尾色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 D . F2中灰尾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数比黄尾个体的多
  • 25.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 . 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 . 沃森、克里克用概念模型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 D . 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非选择题

  • 26. 某学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丙三种生物材料,其中有菠菜叶细胞、大肠杆菌和鼠的肝脏细胞。发现它们细胞内有四种结构,分别为a、b、c、d,它们具有下列特征:a、b、c均有双层膜,其中a的膜上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d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其单层膜与核膜相连。根据观察结果整理如下表,请判断出三种生物材料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三种生物材料的名称分别是:甲是,乙是;丙是
    (2) 生物甲不具有上述细胞结构,这说明它是一种生物,此类生物最显著特点是,应当具有的细胞器是
    (3) 写出d结构的名称:d
  • 27. 研究者发现,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后,水稻在高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增加的机理,将水稻叶片放入叶室中进行系列实验。
    (1) 实验一:研究者调节25W灯泡与叶室之间的,测定不同光强下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在光强700~1000μmol·m-2·s-1条件下,转基因水稻比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增加最大可达到%,但光合速率。在大于1000μmol·m-2·s-1光强下,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

    (2) 实验二:向叶室充入N2以提供无CO2的实验条件,在高光强条件下,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到62μmol/mol和50μmol/mol。此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释放的CO2较多地被
    (3) 实验三: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利用电泳技术水稻叶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PEPC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
  • 28. 左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右图为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回答:

    (1) ③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其实质是
    (2) ⑤过程在生物学上称细胞癌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3) 请将右图中细胞按照正确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排序
    (4) 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右图中的
  • 29.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5~8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碳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 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 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3) 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碳酸-品红试剂是一种性染料。
    (4) 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5) 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6) 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30. 某二倍体植物种群的植株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深红色,受等位基因(R/r,R对r为完全显性)和复等位基因(I1/I2/i,其中I1与I2共显性,且它们对i均为完全显性)共同控制,且独立遗传。其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 R基因对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控制方式是。I1/I2/i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
    (2) 据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RRI1I2的植株表现行为,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3) 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植株∶红花植株∶紫花植株∶深红花植株=7∶3∶3∶3,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红花植株为、紫花植株
    (4) 现有一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白花=3∶1,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