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逢入京使》同步练习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760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读《逢入京使》,本文作者,唐代诗人,其诗与齐名,并称“高岑”。擅长于七言歌行。本诗选自《岑嘉州诗》,表达了作者远涉边塞的之情。

  • 2. 读《逢入京使》,“行旅诗” 写作上或,或,或 ,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 3. 读《逢入京使》,本诗用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摄取生活镜头,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 4. 读《逢入京使》,本诗属于“行旅诗”,这类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以及

  • 5. 读《逢入京使》,本诗语言的特点是,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 6. 读《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

  • 7. 读《逢入京使》,“双袖龙钟泪不干”用修辞手法写的情状。

  • 8. 读《逢入京使》,本诗中点题句是“ ”。其中一词是说明作者与“入京史”都在来去匆匆的征途上,暗含了事件的环境,更突出了作者的乡思之情。

  • 9. 读《逢入京使》,本题的主旨句是“”,其中“”一词表达了诗人的心愿。

  • 10. 读《逢入京使》,诗人把自己的心愿寄托在相逢路人的“”上,联想到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一诗中诗人把同样的心愿寄托在上。

  • 11. 读《逢入京使》,诗的标题读法是(   )

    A . 逢入京/史 B . 逢/入京/史 C . 逢入/京史 D . 逢/入京史

二、问题理解

  • 12. 读《逢入京使》,从标题结合诗的内容来看,诗人的行踪是离故乡渐行渐远还是渐行渐近?而这与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关系?

  • 13. 读《逢入京使》,为什么“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和“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会成为乡愁诗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

  • 14.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 ①劳歌:送别歌。


    (1) 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5.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2) 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什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