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88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它是在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古运河基础上,不断开凿、连通而成,比较下列三幅图片,回答小题。

    (1) 比较三幅地图,我们可知大运河中挖掘最早的一段是(    )
    A . 永济渠 B . 通济渠 C . 邗沟 D . 江南河
    (2) 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大运河,并多次沿运河南下巡游,其主要目的是(    )
    A . 显示皇权威严 B . 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C . 满足个人享乐 D .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3) 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相比,进行了“裁弯取直”,主要原因是(    )
    A . 政治中心转移 B . 造船技术提高 C . 海运发展迅速 D . 陆路运输加强
    (4) 元朝运河改道后,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地位快速下降(    )
    A . 北京 B . 洛阳 C . 扬州 D . 杭州
  • 2.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推出的一档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它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1) 从写作的形式与内容来看,下列选项中,节选自唐诗的是(    )
    A .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B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 唐朝时期诗歌盛行,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科举制的发展 B . 造纸术的改进 C . 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D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 下列诗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与北宋灭亡有关的是(    )
    A .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张籍《送和蕃公主》) B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C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D .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
    (4) 和唐诗相比,宋词、元曲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活泼,将“吟诗”变为“唱歌”和“演戏”,其功能从“言志”逐渐倾向“娱人”。这种变化体现了(    )
    A . 统治者的意志 B . 八股取士的要求 C . 市民文化的兴盛 D . 科学技术的进步
    (5)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借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怀古思幽或讽刺时事的例子,如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史料,正确的做法是(    )
    A . 毫无价值,不能采信 B . 很有价值,应该采信 C . 没有价值,可以采信 D . 较有价值,谨慎采信
  • 3. 电影《大唐玄奘》以相对写实的方式,讲述了大唐高僧玄奘用时17年,沿长安、凉州、月牙泉、玉门关等地西行,历尽艰辛到达天竺的故事。电影也介绍了西域商人转运中西方货物,尤其是偷带“蚕种”出关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1) 天竺又称“身毒”,它指的是下面哪一个国家(    )
    A . 朝鲜 B . 印度 C . 俄国 D . 意大利
    (2) 在前往天竺的路途中,玄奘所利用的工具和物品不可能包括(    )

    ①马匹    ②骆驼    ③交子    ④指南针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3) 下列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最客观、最准确了解玄奘远赴天竺历程的是(    )
    A . 《史记》 B . 《西游记》 C . 《大唐西域记》 D . 《大唐》
    (4) 唐朝时期,严禁“蚕种”出关,你认为该决定(    )
    A . 错误:养蚕技术应该传播,要为世界多做贡献 B . 错误:应该保护西域商人利益,实现贸易自由 C . 正确:丝绸出口量太少,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D . 正确:养蚕技术是中国人民智慧结晶,应予以保护
  • 4. 在中国古代,皇帝和大臣特别是宰相的关系非常微妙,也很有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1) 有一位皇帝善于纳谏,将大臣比作帮助自己“明得失”的镜子。他是(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宋太祖 D . 明太祖
    (2) 有一位皇帝,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后来宠信宰相,疏于朝政管理,导致地方叛乱,王朝也因此由盛转衰。他是(    )
    A . 唐太宗 B . 唐玄宗 C . 宋高宗 D . 明成祖
    (3) 多数皇帝对宰相不放心,千方百计削弱宰相权力。有的是拼命增加宰相职数,让宰相们互相牵制;有的是认为宰相不靠谱,干脆把宰相一职废掉。其中,“拼命增加宰相职数”的是(    )
    A . 隋朝 B . 宋朝 C . 明朝 D . 清朝
    (4) 为了监视大臣动向,防止大臣谋反,有些皇帝还组建了特务机构。下列机构中,属于特务机构的是(    )
    A . 节度使 B . 转运使 C . 锦衣卫 D . 军机处
  • 5. 1987年8月,“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省阳江海域被发现。经考证,该船建造于南宋初期,始发地点是福建泉州,目的地是东南亚或阿拉伯地区。目前清理的船载文物已达14万余件,预计文物总量超过16万件,大量文物有突出的异域风格。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1) 南宋时期大量商船远赴重洋,与下列哪一工具的广泛应用有关(    )
    A . 造纸术 B . 活字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蒸汽机
    (2) 在“南海一号”清理的文物中,可能包括(    )
    A . 玉米 B . 瓷器 C . 京剧脸谱 D . 乾隆通宝
    (3) 根据宋代管理制度,“南海一号”在出海前,需取得哪一机构许可(    )
    A . 枢密院 B . 宣政院 C . 市舶司 D . 十三行
    (4) 在“南海一号”所经航线上,曾多次发现宋朝时期的沉船和文物,这表明宋朝(    )
    A . 海外贸易繁盛 B . 与西方关系紧张 C . 造船技术极其落后 D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6.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往往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1) 观察唐朝人口数量统计图。导致公元742—760年人口急剧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安史之乱 B . 靖康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李自成起义
    (2) 历史学家认为,北宋是我国人口的第一个高峰,当时人口已接近1亿。宋代人口数量

    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 . 引进了占城稻 B . 实行了坊市制 C . 种植玉米甘薯 D . 推行重文轻武
    (3) 在西晋末年、唐朝中期和两宋之交,中国均出现了人口大迁徙的现象。这三次人口大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A . 从东部向西部迁徙 B . 从南方向北方迁徙 C . 从西部向东部迁徙 D . 从北方向南方迁徙
    (4) 南宋时期,汉民族人口分布有了重大变化,南方人口数量开始超越北方。这一状况(    )
    A . 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B . 加剧了南方积贫积弱 C . 加速了黄河流域开发 D . 不利于南方技术进步
    (5) 1662年,在巨大压力下,所有滞留台湾的荷兰人撤退回国。与这一事件相关的是(    )
    A . 澶渊之盟的签订 B . 成吉思汗西征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尼布楚条约》签订
  • 7. 《红楼梦》将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市民生活以小说的形式进行了描写,内容丰富详实,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和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1) 《红楼梦》中,作者多次提及清朝最高统治者巡视江南的故事。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清朝建立者属于同一民族的是(    )
    A . 吐蕃 B . 西夏 C . D .
    (2) 下列回目标题,出自《红楼梦》的是(    )
    A .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B .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C .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D .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3) 《红楼梦》中记载了20多处中医方剂,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医药学修养。中国古代对中医药物、药方介绍最为全面的著作是(    )
    A . 《黄帝内经》 B . 《天工开物》 C . 《本草纲目》 D . 《农政全书》
  • 8. 《红楼梦》中对“西洋药物”的介绍仅有两处,不到中医药介绍的1/10。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中医祛病除根,治疗效果好 B . 闭关锁国,阻碍中西方医学交流 C . 西医打针、手术等方式,疼痛程度高 D . 西医治疗效果差,受到人们抵制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隋朝是继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之后出现的大一统王朝,它结束了400余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隋唐盛世的基本格局。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从元皇朝统治全国的历史来看,它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割据的局面,并显示出大一统的建国规模,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有所成就。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三: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1) 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被认为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请写出该制度的名称。唐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先后设置了什么机构?隋唐时期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
    (2) 材料二中元皇朝的建立者是谁?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元朝创立了什么制度?为了加强对台湾和西藏的管辖,元朝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3) 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清朝前期对西藏、新疆、台湾的管辖措施。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历史发展特点的认识。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6世纪开始,中国文明大规模地传入日本,由大陆渡海而来的学生、教师、匠人和僧侣,不仅随身带来了新的宗教,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它先是主动与海外各国沟通,后来又走向保守,命令沿海人民不得下海,也不得与来华的番船交通。出海的舰船被搁置废烂,连航海图都被焚毁。在最后一次航行的一百多年后,中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侵扰,澳门落入葡萄牙手中。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中国当康雍乾三世曾强盛一时,以致清廷及许多知识分子,自满之余一步一步走向心理上的自闭。实际上,在其全盛之时,清朝已是中国文化的黄昏,道光之后则是一抹余晖,隐入苍茫暮色。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 材料一反映出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何特点?为中国文明传入日本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有哪些?请写出一个。“新的宗教”指的是什么?日本为吸收中国先进文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2) 材料二中,中国历史的“转型”指的是什么?写出一个明朝时期与海外主动沟通的事例。材料中提到的“倭寇”来自哪里?在抗倭斗争中,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请写出一位。
    (3) 材料三反映出清朝时期中国人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 如果时空可以穿越,你有机会对明清统治者提出建议,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请简要写出两点有益的建议。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鹏所城,位于大鹏新区鹏城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深圳又名“鹏城”,即源于此。大鹏所城是“深圳八景”之首,也是深圳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0月,华侨城集团与大鹏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斥资300亿元人民币打造大鹏所城世界文化遗产小镇,使大鹏半岛成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材料二:

    (1) 上述3幅图片,哪些可以作为研究大鹏所城的第一手资料?
    (2) 在大鹏所城修建前后,明朝政府还在北方修建了被称为“世界奇迹”的大型防卫工事,并建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建筑群。“防卫工事”和“皇家建筑群”分别指的是什么?
    (3) 你是否支持对大鹏所城进行旅游开发?请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