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心血凝成的作品》同步练习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872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心血凝成的作品》选自《》,作者,当代音乐家。

  • 2. 请你为下面带下划线的字注音。

          悲天            布

                           憔悴

  • 3. 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 疲乏(fá)     积忿(fèn)     淫威(yín) B . 奢望(shē)    昂然(áng)     纠缠(jiū) C . 神妪(qū)     芙蓉(róng)    谦恭(gōng) D . 颤栗(lì)     突兀(wù)      雕琢(zhuó)
  • 4.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出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女儿就应;在我迷惘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女儿就应;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女儿就应 

    A、坚如磐石       B、虚怀若谷    C、勇敢如山

  • 5.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应变的__________,有__________的竞争性,有__________的兼容性,有继承的创造 性,这些都是新世纪青年人必备的品质要素。

    A . 灵活性  协作  个性 B . 适应性  节制   宽泛 C . 灵活性  节制  宽泛 D . 适应性  协作   个性
  • 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轻篾  幽怨  穷愁缭倒  祸不单行 B . 摔跤  亏空  家庭锁屑  深不可测 C . 惊异  疮疤  触目伤怀  微不足道 D . 唏嘘  狼藉  大庭广众  举著提笔
  • 7.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 B . 烦琐:烦恼而琐碎。   平易近人:非常平淡,容易接近。 C .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D .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念念不忘:老是思念,不能忘记。
  • 8.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 , 效果奇佳。 B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 .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 .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 , 连声诺诺。
  • 9.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过反复实践和思考,大家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B . 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的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C .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D . 最近各大门户网站的电影板块都在宣扬,《丁丁历险记》在票房中大败给某肥皂国产电影。
  • 10. 选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 .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比喻) B .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 .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 .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引用)
  • 11. 对课题《心血凝成的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指冼星海的作品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 B . 形象地指出了作家在艺术道路上艰难而执著的追求。 C . 课题用夸张的手法,指出了作家在艺术创作中的尽心尽力。 D . 抒情化的题目,便于作者真情地赞美。

二、能力提升

  • 12. 在下列语句间组一组,使之构成四副对联。

               黑发不知勤学早                 不尽长江滚滚来

               竹直心虚乃吾友                 一城山色半城湖

               无边落木萧萧下                 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面荷花三面柳                 水性淡泊是我师

  • 13. 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选择相应的选项 (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

    A .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B . 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 . 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D .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 14. 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平原上的一棵小草,也要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抹绿意。

  • 15. 根据要求完成下题。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

  • 16. 写出三个描绘音乐的成语。


  • 17. 文章《心血凝成的作品》第一段浓墨重彩地描写冼星海疲乏寒冷的情景有什么用意?

  • 18. 文章《心血凝成的作品》为什么要插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有什么效果?

  • 19. 马可所写的主人公创作《风》的过程有何特点?

  • 20. 马可抓住了风,把它作为《心血凝成的作品》全文的核心意象的同时,又把风的内涵作出拓展。请具体说一说本文中风具有的三重含义。


  • 21. 马可对“考场事件”描写的如此细致有何好处?

  • 22. 课文《心血凝成的作品》中的风雨只是自然界的风雨吗?象征了什么?简要分析。

  • 23. 学过《心血凝成的作品》,请从写作方法和内容方面谈谈感受。

三、课内阅读

  • 24.       他走近窗边,看皓月当顶,疏星闪烁,寒天清廖如洗。啊!这太空多么平和,宇宙多么宁静!可是地面上黑暗正浓,人们不得不屈服在烈风的淫威下。他想起了许多往事„„十多年前,在广州的小岛上那间小茅屋里,和母亲依偎在一起听珠江上的风雨声;以后在北京,在那些不安的夜晚,寒风传来远处的枪声和犬吠;他又联想到电影片上那些大水灾中的场面,作浪兴波,吹裂肌肤的烈风„„就是这些暴烈的、凛冽的、冷酷的风,它带给人们多少灾难,多少痛苦!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他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首名诗,眼前浮现“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的老诗人形象。哦,多少年月,多少世纪,你这暴虐的风,无情的风!你摧残了多少幼芽,又伤害了多少善良的心灵!

          凭借着这诗句,他脑海中浮现出一种旋律。开始他觉得是那悲天悯人的老诗人在唱,渐渐地觉得母亲也在唱,唱着一种他从来没有听过的激昂的调子。随着这曲调,风声好像也更加猛烈起来了,它拍打着门窗,撞击着墙壁,撕扯着电线,发出尖锐的吼叫和沉重的搏击声„„他把这些现实界的音响捕捉了下来,借如木的簧管和坚实的钢琴,把那些声音

          化成了自己的语言,让它们作为一个女高音(自己母亲的形象)的伴奏。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脚如麻未断绝。

          悲痛,悲痛,夹杂着隐忍的积忿。诗人所倾吐的岂止是个人的感怀!不,这是多少历史年代、多少苦难人民的心声!这是祖国的叹息,这是民族的呻吟!„„写下来,写下来,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那无涯的悲愤,那古往今来多少受难的人民的呼号!

    (1) 文中提到的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者将这首诗作为主人公创作的​ 线索,以传记 的手法,揭示了冼星海艰辛的创作过程。

    (2) 文中大量运用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四、拓展阅读

  • 2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亮月亮跟我走

    二十年过去了,月亮没有丝毫的改变。月亮的存在对于夜晚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她皎洁的光辉照着女孩眼眸永远不能穷尽的远方。

        远方对女孩来说仅仅只在医院院子的范畴之外。前面月光越过最南端门诊部的二层楼房,朝北月光漫过医院最后边田地里孤零零的太平间。太平间的长度仅仅比一个成年人的高度多出一点。太平间坐落在田地中央,四周是一片鲜艳丰硕波澜起伏的西红柿地。

        女孩家的窗户正对着太平间。这排宿舍是由原来的病房改造的,女孩的母亲以前手拿注射器在这些病房里忙碌地进出过。刚搬来时,女孩不敢朝北边的窗户看。十几米远的太平间在每一个夜晚黑魃魃像隐蔽了无数鬼似的异物。天一黑女孩早早睡觉了,她认为闭上眼睛,黑色异物就从她的世界消失了,连同一起消失的还有那洁白的月光。北窗下后来种了一棵丝瓜藤,在阳光的召唤下藤儿婀娜地朝上伸展开腰肢,长得茎繁叶茂,挂满了绿茵茵的丝瓜。丝瓜和鸡蛋做成汤喂养了女孩的童年,直到有一天女孩长得脸像西红柿身材像丝瓜。

        月光在丝瓜藤的掩映下,抵达太平间时开始有了宁静平和。在日久天长的对峙中,太平间永远没有变数的死寂日渐失去神秘与恐惧。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女孩和小伙伴手牵着手,从田地绕到太平间的门口,在那个废弃已久的屋外停留了一刻。她仔细打量装满了空气的空荡荡的小房间,然后一言不发地走开了。清风吹在她的身后。

        女孩从此不再惧怕从月光下的北窗眺望。

        月亮晶莹的光芒静静地倾泻下来,覆盖了生机无限的西红柿地。稠黏的月光仿佛是液体流进了西红柿的体内。西红柿是女孩童年时代对水果的唯一记忆,她对那刚刚从地里摘下的新鲜饱满的果实记忆犹新,她对那酸甜的滋味永远乐此不疲,满怀向往。

        西红柿的滋味就是月光的滋味。

        在弥漫了来苏儿气味的医院里,某一天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一位18岁的少女服毒自杀送进了医院,消息在医院被人们奔走相告。召唤医护人员抢救的铃声在医院上空刺耳地响着让空气骤添了几分紧张。在小城医院里职工家属看热闹的忙碌可与抢救病人的医护人员相媲美。一楼急诊室的窗外扒满了看热闹的人。女孩没有挤进去。

        抢救的结果,18岁的少女依然是死了。是在医生进行长时间的人工呼吸按摩之后停止呼吸的。女孩在事后听到大人们的闲谈,一个美丽的生命的逝去让人万分感慨,人们不知道一个18岁的生命选择死亡的理由。所有看热闹的人都目睹了18岁少女抢救时敞开的雪白的胸脯和她眼角最后滚落的泪珠。

        月光下,用毛玻璃挡住的一楼产房,婴儿诞生时的啼哭冲破夜色。女孩甚至能听到在白搪瓷的托盘中,闪着月光的剪刀碰出清脆的声响。

        月光之于夜晚,如同火升腾起的火焰。有一天,女孩走出童年的医院,走向月光照耀的远方。无需对往昔说跟我走吧,她知道,唯有月光,始终虔诚地挂在一生的星空。

        什么都可以改变,唯有月亮是永远皎洁的脸。

        月亮没有风烛残年。

    (1) “丝瓜和鸡蛋做成汤喂养了女孩的童年,直到有一天女孩长得脸像西红柿身材像丝瓜。”此句有何作用?

    (2) 18岁女孩自杀身亡与本文中心有何关系呢?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