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圳市龙华区中考模拟第二次调研测试卷历史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870 类型:中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资料中,能作为研究远古居民“北京人”历史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是(   )

    A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 . 科幻电影《北京猿人》 C . 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 D . 网络文章
  • 2. 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他的主张体现了哪个学派的思想?(   )

    A . 墨家 B . 法家 C . 儒家 D . 道家
  • 3. 我国推行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展顺利,这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 原产西域的核桃、葡萄等,西汉时经过丝绸之路传入内地 C .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洛阳 D . 西汉时,班超为丝绸之路开通做出重大贡献
  • 4. 北魏孝文帝改革,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这主要是针对(   )

    A . 匈奴族等少数民族 B . 契丹族等少数民族 C . 鲜卑族等少数民族 D . 在北魏经商的外国人
  • 5. 南宋设有“市舶司”机构。这一机构的职能是(   )

    A . 管理海外贸易 B . 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C . 管理沿海行政事务 D . 管理海防
  • 6. 元朝时,在“勾栏瓦舍”中常常有穷苦的艺人以表演元曲、杂剧谋生,这些表演经常得到大量市民的围观。这些现象反映了元朝(   )

    A . 农业发达 B .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 人民艺术水平高 D . 市民很同情穷苦人
  • 7.

    图6和图5相比,最大的变化是(   )

    A . 加强了相权 B . 废丞相,权分六部 C . 整顿了吏治 D . 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 8. 民生问题关乎着国家的命运。下列古代的作品中,与民生问题直接相关的是(   )

    A . 《史记》 B . 《红楼梦》 C . 《西游记》 D . 《本草纲目》
  • 9.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 . 英国商人对中国打击鸦片走私不满 B . 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C . 中国闭关锁国损害英国人的利益 D . 中国落后于英国
  • 10.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上述内容属于哪个条约的规定? (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1.

    观察图7,据图分析这些企业的分布的特点(   )

    A . 分布往北方地区 B . 分布在沿江沿海地区 C . 分布在南方地区 D . 随《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而布局
  • 1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红军长征结束后,中国革命战略重心转移到(   )

    A . 湘鄂赣地区 B . 闽浙赣地区 C . 云贵川地区 D . 陕甘宁地区
  • 13.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十四年抗战史”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始于(   )

    A . 西安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华北事变 D . 七七事变
  • 14.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抗日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的关系是(   )

    A . 相互斗争 B . 互不下涉 C . 相互配合 D . 从属关系
  • 15.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在对和平、民主的渴望中盼来了国共两党的一次和平谈判。这次谈判的地点在(   )

    A . 重庆 B . 南京 C . 北平 D . 广州
  • 16.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社会习俗也朝着民主、自由的方向发展,下列符合这种趋势的习俗是(   )

    A . 见面行跪拜礼 B . 女子缠足 C . 见面称呼“老爷”、“大人” D . 学校开始招收较多女学生
  • 17. 中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

    A . 新中国成立后 B . 抗美援朝胜利后 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 工业化开始起步时
  • 18. 1958年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运动,给国家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中对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的是(   )

    A . 浮夸风 B . 大炼钢铁 C . 共产风 D . 吃大锅饭
  • 19.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一个美国记者对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所发挥作用的评价。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   )

    A . 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B . 坚持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的原则 C . 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坚持与苏联结盟的政策
  • 20. 我国一位科学家说:“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是要奔世界先进水平。”他领导的团队所取得成果,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这位科学家是(   )

    A . 邓稼先 B . 钱三强 C . 钱学森 D . 杨振宁
  • 21.

    世界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刻于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制

    定这部法典的古代国家在图8中位置是(   )

    A . B . C . D .
  • 22. 10世纪开始,在今天英、法、德、意等国境内,一批工商业城市重新兴起。这些工商业城市原先属于(   )

    A . 国家政治中心 B . 军事战略要地 C . 文化艺术中心 D . 教会或世俗封建主领地
  • 23. 英国历史上一份文献,为英国确立新的政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批准法律、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这份文献是(   )

    A . 《权利法案》 B . 《宪法》 C . 《人民宪章》 D . 《民法典》
  • 24. 1858年6月16日,林肯作为参议员竞选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他用“裂开的房子”喻指(   )

    A . 美国实行联邦制 B . 英困仍然对美国南方实行殖民统治 C . 美国中央政府三权分立 D . 美国南北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
  • 25. 1928—1937年间,苏联共建成六干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包括汽车、飞机、化工和机械制造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越剧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这些数据可以说明苏联(   )

    A . 工业化建设进展迅速 B . 建立了完整的轻川少体系 C . 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D .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26. 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要制定本行业公平经营规章。目的是(   )

    A . 保障工人就业 B . 保证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C .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 D . 避免盲目竞争,利于经济恢复
  • 2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下列二战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袋波兰    ②德军占领法国

    ③德军进攻苏联    ④日本突袭珍珠港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③②④
  • 28. 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经济得到发展,共同原因是(   )

    A . 得到别国的经济援助 B .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C . 实行民生改革 D .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 29.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1953年后的苏联改革都没有成功。这些改革都(   )

    A . 都放弃了公有制 B . 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 .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 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 30.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国家经济实力 B . 国家社会制度 C . 人口素质 D . 国家经济制度

二、综合运用题

  • 31.

    历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与发展,均适应了不同的历史、地理

    环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封建诸侯,各自管理诸侯国,卿大夫也世袭做官……因此弊端越来越多……秦皇消灭了六国……在地方虽然没有了世袭的臣子,但最高统治者仍由皇族世袭。

    ——据清朝史学家赵翼《廿二史札记》改编

    材料二:选举制度,隋唐时有一大变迁。隋炀帝始设进士科,而其制不详。唐时则设科甚多,其常行的为明经、进士两科……然所考试的东西,虽不足取,而以考试之法论,则确是选举制度的一大进步。

    ——吕思勉《每天学点中国史》

    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四:境外媒体称,林郑月娥当选香港下任行政长官,港澳办发言人表示,林郑月娥符合中央政府关于行政长官必须爱国爱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及港人拥护的标准。

    ——《参考消息网》2017年3月27日报道

    请回答:

    (1)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凹答,赵翼批评某种制度“弊端越来越多”,这种制度是什么?为革除这种制度的弊端,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在最高统治者的产生问题上,秦朝与古代雅典有何区别?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吕思勉先生评述的是什么制度?

    统治者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制度是“一大进步”?

    (3) 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率军队打败侵占荷兰殖民军,收复台湾的将领是谁?图二所反映的史实是中央对哪一地区加强管理所采取的方法?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哪个朝代?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作用是什么?

    (4) 结合材料四,依据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解决港澳台问题的伟大构想是什么?到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多少周年?

  • 32.

    科学技术的创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所示为“圣玛利亚”号船模型,是l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世界”的探险活动的工具。

    材料二:下图选自《全球通史》部分目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

    材料四:科技让人们体验着不同的出行方式。中国在这方面现已走在了世界前列(非出租车共享、单车共享等)。

    请同答: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同答,哥伦布等人能够驾驶“圣玛利砸”号帆船远航,得益于什么技术? 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人“发现世界”探险活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2) 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在第十章“科学革命”一节中,介绍了“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所取得的成就。谁被称为“近代白然科学奠基人”?在第十一章所介绍的“工业革命”中,哪个国家取得的技术成就最突出?

    (3) 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知识同答,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期均发生了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改革,分别是什么?但是,两国改革结果决然不同。哪一历史事件证明了两国改革不同的结果?

    (4) 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之前,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推动“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5) 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汽车最早发明者是谁?我们能够共享汽车和单车主要得益于什么技术?

  • 33.

    人类的思想解放历史,是一部文明交流的发展史。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学者布克哈特在其著作中写道“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l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

    ——《全球通史》

    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选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1978年5月《光明日报》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所说的“共同的纱幕”指的足什么?在意大利,驱

    散这层纱幕,促使人觉醒的思想是什么?

    (2) 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提出“社会契约论”的启蒙思想家是谁?在启蒙思想作用下,欧洲和美洲发生了“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历史事件。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3) 结合材料三,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一新理论指导下,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胜利的革命是什么。在新文化运动中,向中国人民比较系统地介绍这一新理论的先进知识分子是谁?这一理论指导了中国哪一个革命并取得胜利?

    (4) 材料四中文章的发表,是什么历史事件的成果?为中共召开的哪一次会议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该会议住经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伟人决策是什么?

    (5) 综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分析,进步的中外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