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1103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

  • 1. 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局面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

    A . 581年 杨坚 B . 589年 杨坚 C . 605年 隋文帝 D . 611年 隋文帝
  • 2. “成由俭,败由奢”,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莫不如此。大力提倡节俭,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康熙帝
  • 3. 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 . 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 B . 西藏布达拉宫 C . 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 . 杭州岳王庙
  • 4. 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下列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分裂与战争 C . 繁荣与开放 D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 5. 唐朝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杜牧
  • 6.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唐代艺术,指的是(    )

    A . 李白的诗歌艺术 B . 杜甫的诗歌艺术 C . 敦煌的泥塑造像 D . 敦煌的飞天壁画
  • 7. 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 . 岳飞 B . 郑成功          C . 文天祥 D . 戚继光
  • 8.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 . 无徽不成镇 B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 . 苏湖熟,天下足 D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9. 我国经济中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 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B . 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和平 C . 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 . 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迁长江流域
  • 10.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此书内容包括(    )

    ①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②战国七雄  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④宋金南北对峙

    A . ①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③④
  • 1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 . 元宵节 B . 端午节 C . 中秋节 D . 元旦
  • 12.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13. 元朝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等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诏令司农司编写的书籍是(  )
    A . 《齐民要术》 B . 《梦溪笔谈》 C . 《农桑辑要》 D . 《天工开物》
  • 14.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明朝
  • 15.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

    ①清顺治时期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    ②清康熙时期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③清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④乾隆帝时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6. 清朝实际上的第二政治中心是(    )

    A . 紫禁城 B . 盛京 C . 颐和园 D .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 17. “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郭沫若)其中“夫子是指(    )

    A . 孔子 B . 李时珍 C . 宋应星 D . 徐光启
  • 18. 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请判断与明清小说有关的场景是(    )

    A . B . C . D .
  • 19. 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今天的万里长城是明朝修筑的雄伟工程,它东起鸭绿江,西至(    )

    A . 山海关 B . 居庸关 C . 嘉峪关 D . 陇西
  • 20. 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个主题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对此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 繁荣与开放并存 B .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 . 繁盛与危机并存 D .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二、非选择题

  • 21.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根据下列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1)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发展了哪一种选官制度,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2)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里提到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盛世,请写出这个盛世的名称和开创这一盛世的君主

    (3)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说出诗里的“此河”指的是什么河?“此河”的起止点在哪?该诗肯定了“此河”的什么作用?

  • 22.

    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了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2) 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最远到达哪里?这一壮举有何历史意义?

    (3) 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培根

    (1) 材料中提到宋代出现的“纸钞”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问它在当时被叫做什么?写出当时城市主要娱乐场所的名称。

    (2) 宋朝时期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宋词发展达到了极盛,请写出宋词的代表人物。(限写三人)

    (3) 材料二中的三种东西,指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在宋代有了怎样的发展?

  • 2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靖四十年(1561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首歼其魁,蹙(cù)余贼……──《明史•戚继光传》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郑成功

    材料三:中俄《尼布楚条约》是双方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作了让步的结果。条约的订立为中俄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

    (1) 材料一中的“贼”指的是谁?根据材料说说戚继光的主要战绩。

    (2)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材料二中郑成功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回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历史意义?

    (3) 材料三中的《尼布楚条约》是在什么战争后签订的?这一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哪一地区管辖。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