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测试(一)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231 类型:单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慑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他所显示的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 . 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 . 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 C . 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 . 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
  • 2. 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    )

    A . 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 . 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 . 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 . 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 3. 孙中山、甘地、凯末尔革命思想的共同点是(    )
    A . 都以建立独立共和国为目标 B . 都具有反宗教的世俗主义思想 C . 都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 D . 都主张向苏维埃俄国学习
  • 4.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民主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 . 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D .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大力帮助
  • 5. 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两位杰出领袖人物,他们都(    )
    A . 形成思想体系 B . 主张暴力革命 C . 提倡世俗改革 D . 抵制西方文明
  • 6. 1904年,孙中山在《驳保皇报书》中说:“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
    A . 中体西用 B . 强权政治也需守法 C . 建立民主法治的社会 D . 由开明专制向民主共和过渡
  • 7. 下图是“甘地在纺车旁读书”。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这种经济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 打击了英国殖民经济 B . 实现印度的棉布自给 C . 促进了印度的种棉业 D . 培养了印度国民平和的心态
  • 8. 孙中山为曾为南洋路矿学校题写“造路救国”四字,甘地则发出过“回到纺车去”的倡议。他们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    )
    A . 非暴力不合作 B . 顺乎世界之潮流 C . 争取民主自由 D . 致力民族自强
  • 9. 新三民主义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
    A . 孙中山提倡的 B . 有了共同的阶段斗争目标 C . 增加了反帝要求 D . 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 10. 孙中山在《对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词》中说:“中国现在革命,都是争个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争团体的平等、自由。所以每次革命,总是失败……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

    A . 已经放弃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B . 正确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 C . 反思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D . 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二、非选择题

  • 11. “甘地”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父、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3月12日,甘地及其弟子向240英里之外的海滨丹迪村落进发,以“显示其独特风格”的食盐长征,开始了国民不服从运动。接着,抵制洋布与禁酒的运动、抵制法庭和公立学校、放弃公职的不合作浪潮,迅速在全国开展起来,斗争进入白热化,全印风起云涌的反抗震惊了英国。到1934年10月,国大党宣告停止国民不服从运动。

    ——摘编自林太《印度通史》

    材料二:甘地有极高的表演天赋,赤裸上身,腰上系一块土布,坐在一架小纺车面前,素食、 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他也善于利用媒体,除了使自己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动都会由媒体来放大效应。因此,历史学家约翰逊说:“甘地的全部事业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

    ——莫枫《被夸大的甘地》

    (1) 据材料一,说明甘地“独特风格”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不服从运动”取得的政治成果。
    (2) 据材料二概况甘地成功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的历史贡献。
  •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地无疑是战后这场反英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成立于1885年的印度国民大会党在1914年以前并没有对英国人构成严重的威胁。它实质上仍是一个极少得到乡村民众支持的中产阶级运动。而甘地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设法来到村民中间,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使他们参加为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材料二:他(凯末尔)因在战争中成功地保卫了达达尼尔海峡而成名。停战之后他带头反对《塞夫尔条约》,完全乐意放弃旧帝国的阿拉伯诸省,但却坚决拒绝割让东色雷斯,拒绝接受有关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的条款。在1919年10月的选举中,凯末尔的支持者赢得了多数席位。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甘地、凯末尔领导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背景是什么?其相同影响有哪些?
    (2) 甘地、凯末尔领导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 1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早期部分经历如下

    主要活动

    1878年

    到檀香山生活,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也开始接触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1883-1884年

    回国,先后就读于广州、香港的西医学校,密切注视当时正在进行的中法战争

    1892-1893年

    在澳门、广州行医

    1894年

    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的改革主张,但被拒绝。自此,孙中山放弃了“医人”的职业,改从事“医国”的革命活动。11月,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5年

    2月成立香港“兴中会”,10月组织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

    1900年10月

    发动了惠州起义,由于政府破坏了孙中山接济起义军的计划,起义失败

    1905年8月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告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阐述了民族、民权、民生思想

    材料二:关于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我们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对外的责任,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都来解放。”

    ——孙中山

    材料三: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

    ——孙中山《中国内乱之原因》(1924年11月)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思想变化的历程,并分析孙中山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 从民族主义的内涵看,与以往孙中山的思想相比,材料二有何明显进步之处?根据材料三,说明出现这种进步的原因。
    (3) 材料二,三中孙中山的主张在当时形势下有何积极作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