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四): 名著导读(浙江专版)

修改时间:2019-08-07 浏览次数:462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名著导读

  • 1. 下列与《飞向太空港》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 《飞向太空港》主要讲述了“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全过程。 B . “亚洲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的商业卫星。 C . “亚洲一号”卫星是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的。 D . 香港李嘉诚先生亲临卫星发射场观看卫星发射。
  • 2.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 下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B .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 . 《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D . 《长征》是王树增所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以长征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居住在草地里的A,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它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吧!”

    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A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它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

    上文选自名著《》,划线处的A是指(填昆虫名)。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B ,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上文语段节选自《》,文中的B是(人名)。

  • 3. 名著阅读。 
    (1)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写过《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同样写红军长征故事的书还有写的《红星照耀中国》。
    (2) 《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许多领袖人物,有周恩来、彭德怀、朱德、贺龙等人,请从以上四个人中选出一位,说说这个人物在书中的主要事迹,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 4. 请根据提示写出《长征》一书中对应的人名。
    (1) 他出生于江西萍乡的一个地主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 重要人物,以暴躁蛮横的性格、反复无常的政治立场和寂寥冷落的人生结局而著称。

    他就是

    (2) 他出生时家道衰落,十岁开始读书,但很快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后来考上师范学校, 在学校第一次穿上军装,经过磨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成为老师张荫梧在战场上最可怕 的对手之一。

    他就是

  • 5. 《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不仅关注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对“小人物”的刻画也很成 功,作品中讲述的几段关于“红小鬼”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联系其中你印 象最深的一个情节,说说这群“红小鬼”的性格特征。
  • 6. 从下列二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以及其他影视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请任选一个主题进行探究。

    A.一位领袖人物的革命之路     B.长征精神的内涵

    (2) 以下哪部作品曾带给你巨大的震撼?请结合名著内容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A.《长征》    B.《飞向太空港》

  • 7.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积累,完成下面表格。

    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记录表

    人物

    事迹

    共同特点

    他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很复杂的人,南京悬赏20万买他的人头,而他却时常在大街上和农民聊天、身边最多有一位警卫员。

    他原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却毅然放弃荣华富贵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彭德怀

    他9岁离家闯荡世界、17岁带领饥民攻打粮仓。对待士兵胜似兄弟,长征途中的马常让给部下骑。

  • 8. 以下是《红星照耀中国》三个不同版本的封面,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说理由。

    甲                                    乙                          丙

  • 9. 名著阅读。

    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的父亲去赴宴,他的父亲把他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的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结果,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红星照耀中国》

    (1) 上述文字中的他是谁?
    (2) 关于他,《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介绍了什么事?请另写一件。
    (3)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一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 .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C . 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毛泽东,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 D . 书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
  • 10. 名著阅读。

        “我在甘肃随红军骑兵骑了几天马,或者精确地说,随红军骑兵走了几天路。他们借给我一匹好马,配有俘获的西式鞍子,但是每天行军结束时,我觉得不是马在侍候我,而是我侍候马。这是因为我们的营长不想让他四条腿的宝贝过累了,要我们两条腿的每骑一里路就要下马牵着走三四里路。他对待马好像对待狄翁尼家的四胞胎一样,我的结论是,任何人要当这个人的骑兵得首先是个护士,而不是马夫,甚至最好是个步行的,不是骑马的。我对他爱护牲口表示应有的敬意——这在中国不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我很高兴终于能够脱身出来,恢复自由行动,这样反而有的时候真的骑上了一匹马。”

    (1) 以上语段选自美国记者(填姓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翻译为(后两空均填作品名)。
    (2) 请联系这个语段内容,分析以这位骑兵营营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
  • 11.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回答问题。

    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1) 选段中的统计数据属于红军的哪次军事行动?
    (2) 路上红军遭遇了诸多“险峻”,请结合作品内容,举两例具体说明。
  • 12. 名著阅读。
    (1)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的评价。
    (2) 《飞向太空港》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 13. 名著阅读。
    (1) 根据提示的内容,分别写出A,B,C三个人物的名字。

    美国记者A在他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如果没有它的两个孪生天才B,C是无法想象的,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都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人。B是这一斗争的冷静的政治头脑,C是它的热烈的心,以行动赋予了它生命。”

    (2) “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以上材料中的“我”为第(1)小题中的B。请联系采访B的整个过程,说说在作者的印象中B是一个怎样的人?

  • 14.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我一边和________(人名)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 这段文字选自《》,作者是,语段横线处是(人名)
    (2) 请列举文中人物的主要事件(至少两件)
  • 15. 名著阅读。                                                
    (1)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 . 八一三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九一八事变 D . 七七事变
    (2)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实际写了哪两个层面的事实?
    (3) 阅读下列材料: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①文中的“我”是谁?

    ②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他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哪三本?

  • 16. 名著阅读.

    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初2019级某班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下面是某同学的读书分享发言,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1) 《红星照耀中国》是__(国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这本书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名字是《__》。
    (2) 本书中展现了中共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个人风采和独特魅力。例如,作者在书中写到:“他像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就是被作者在书中称为“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的(人名)。“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
    (3)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 . 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 . 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 .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 17. 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
    (1) 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这正是他的眼睛。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什么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保尔他们在从事这项工作时面临哪些困难?(写两个)

    (2) 选出对文学名著有关内容及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A . 《精神明亮的人》一文中“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 B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书主题全面展开的部分,表现了熔铸“钢铁”和“钢铁”的炼成。 C . 《昆虫记》一书既表达了法布尔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D . 史铁生是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走”进地坛,并写下了散文《我与地坛》;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 18.   名著阅读。
    (1)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诸多磨炼后最终成长为一名钢铁战士。请你根据整本书的内容,完成小题。

    ①保尔·柯察金的成长与革命者朱赫来有着重要的关系,请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将下面的图文重新排序。

    ②成长路上,革命导师的引领很重要,自我要求更重要。在创作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过程中,保尔·柯察金就表现出很高的自我要求。请结合他在创作过程中的两个具体情节,说说你对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 我国古代文化经典所蕴含的智慧适用非常广泛,如果用《论语》中的语句来评论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铁路工厂的壁报登着一些吸引工人注意的文章。大家大声念着,热烈地讨论着。当天晚上,在从来不曾有过那么多人参加的团员大会上,这些文章成为大家谈论的惟一话题。弄坏钻头的菲金被开除了,一个新同志被吸收到团委会里来,担任政治教育部长。这个人就是保尔·柯察金。

    A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B .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C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论语·学而》) D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 19. 名著阅读。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他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选段文字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人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在陕北,作者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等。

  • 20.  请根据你课外阅读的积累,完成下面的填空。
    (1) 《昆虫记》是一部“昆虫的史诗”,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卷帙浩繁、色彩绚丽的画卷,描绘了一个个大自然的精灵,其中有,“它们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黄蜂是一个不知动脑筋的建筑家,它们虽然能够建造出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巢穴,却“完全不具备的能力”;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一队潜水艇。
    (2) 《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和“过大草地”两个重要事件,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险和红军的伟大精神。
  • 21.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徐晃逃回见操,说王平反去降刘备矣。操大怒,亲统大军来夺汉水寨栅。赵云恐孤军难立,遂退于汉水之西,两军隔水相拒。玄德与孔明来观形势。孔明见汉水上流头有一带土山,可伏千余人。乃回到营中,唤赵云吩咐:“汝可引五百人,皆带鼓角伏于土山之下。或半夜,或黄昏,只听我营中炮响。炮响一声,擂鼓一番。只不要出战。”子龙受计去了。孔明却在高山上暗窥。次日,曹兵到来搦战,蜀营中一人不出,弓弩亦都不发。曹兵自回。当夜更深,孔明见曹营灯火方息,军士歇定,遂放号炮,子龙听得,令鼓齐鸣。曹兵惊慌,只疑劫寨。及至出营,不见一军。方才回营欲歇,号炮又响,鼓角又呜,呐喊震地,山谷应声。曹兵彻夜不安。一连三夜,如此惊疑,操心怯,拔寨退三十里,就空阔处扎营。孔明笑曰:“曹操虽知兵法,不知诡计。”遂请玄德亲渡汉水,背水结营。

    (1) 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2) 孔明笑曰:“曹操虽知兵法,不知诡计。”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孔明所说的“诡计”具体是指什么。
    (3) “一连三夜,如此惊疑,操心怯,拔寨退三十里,就空阔处扎营”这样的结局,诸葛亮抓住的是曹操性格上的什么特点?
  •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的,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1) 以上文段的内容选自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
    (2) 在作者笔下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歌唱五个多星期。
    (3) 作者在本书中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处处洋溢着之情。
  • 23. 名著阅读。 
    (1) 判断题

    ①武松恩怨分明,怒杀西门庆,被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与母夜叉孙二娘不打不相识,并与其丈夫张青结拜为兄弟。

    ②为了夺取生辰纲,晁盖等人进行了周密分工,其中阮小二负责卖酒,白胜等扮作贩枣子的客商

    ③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冲获罪发配沧州,路经野猪林,鲁智深砍死两个公差,救下林冲,并一路护送林冲安全到达沧州府。

    (2)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李逵向那柳树根头拾起布衫,搭在胳膊上,跟了宋江、戴宗便走。行不得十数步,只听的背后有人叫骂道:“黑杀才!今番来和你见个输赢!”李逵回转头来看时,便是那人,脱得赤条条地,匾扎起一条水儿,露出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头上除了巾帻,显出那个穿心一点红俏髯儿来,在江边独自一个,把竹篙撑着一只渔船赶将来,口里大骂道:“千刀万剐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好男子!”李逵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抢转身来。

    文段中大骂李逵的人是谁?两人起争执的原因是什么?

  • 24. 名著阅读。 
    (1)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根据描述,写出人物。

    ①他身穿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的帽檐软垂,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这就是财政人民委员。

    ②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都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一笑,嘴里就露出两个掉了门牙的大窟窿。

    ③他在彝族的总首领面前同他一起饮了新杀的一只鸡的血,两人按照部落传统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2) 下列句子中文学常识、名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昆虫记》常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如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又如小麻雀“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贡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B .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描述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国外商业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全过程的报告文学,它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C .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句话是《长征》中的红军将领瞿秋白在就义前留下的遗言。 D . 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今天天气‖真好。”这个句子中“ ‖” 前边是主语部分,后边是谓语部分。
  • 25. 名著阅读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 “海滨公园那一幕”指:。保尔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回来后向求婚,两人成了政治上的好伴侣。
    (2) 选出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A . 阿尔焦姆是保尔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后来因为组建家庭而渐渐脱离组织,但最终又回到队伍中。 B . 保尔因救朱赫来被告密而被警卫队关押,后来撒谎才被释放。他不敢回家,怕哥哥阿尔焦姆打他,便到林务官家找冬妮亚,可冬妮娅的母亲因怕受牵连而拒绝接受保尔。 C . 保尔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能干的士兵,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他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D . 保尔因伤寒再次回乡住进了医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一处弹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伤,于是保尔又回到家乡养病。
  • 26.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B .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 . 《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D . 《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名著阅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①语段节选自,文中的A是(人名)。

    ②在作者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27.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文章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师生之间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2) 《答谢中书书》选自《全梁文》,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3)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作品。作者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请你结合书籍内容,从毛泽东的成长经历中试举两例,分析他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 28. 名著阅读                         
    (1) 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本书是《》这个人是,这本书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
    (2) 毛虫的毒素在哪里?
    (3) 萤火虫的攻击武器是什么?
  • 29. 名著阅读。                               
    (1)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    )
    A . 北伐战争 B . 红军长征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
    (2) 他曾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年资高过蒋介石的几个元老之一,但他在四十五岁那年放弃了他的名誉地位,把自己的命运同年轻的共产党人结合在一起。在苏区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边区军民,积极贯彻中央的政策,进行经济文化建设,财政预算订得很仔细,尽力节约,设立监督委员会,以防舞弊行为。把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

    此段文中的“他”是谁

    (3) 《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 30.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