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重点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26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 . 光照强度 B . 食物种类 C . 湿度 D . 温度
  • 2.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 .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 .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 .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3.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 .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 .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 . 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 4.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 .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 .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 .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 . 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 5.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 . 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 . 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 . 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 6. 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
    A . 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 . 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C . 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D . 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 7. 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A . 第二营养级 B . 三级消费者 C . 次级消费者 D . 初级消费者
  • 8. 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 .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 B . 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 .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D .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9.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为(     )
    A . a=b+c B . a>b+c C . a<b2c D . c=a+b
  • 10. 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 . 二氧化碳 B . 碳酸盐 C . 蒸腾作用 D . 异化作用
  • 11. 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培养.从接种后到发酵完的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    )
    A . B . C . D .
  • 12. 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    )
    A . 光合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碳酸 D . 碳水化合物
  • 13. 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 . 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 . 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 . 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 . 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 14. 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 . 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 B . 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 C . 生态系统的成分 D . 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
  • 15. 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
    A .   13亿以内 B . 16亿以内 C . 13.3亿以内 D . 13.6亿以内
  • 16.

    在如图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 . 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 . 一片墓地里的狗尾草 C . 一棵树上的寄生物 D . 一座山峰上的树
  • 18. 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

     

    A . 种内斗争 B . 种内互助 C . 种间斗争 D . 种间互助
  • 19. 能影响种群密度的是()

    A . 年龄组成 B . 性别比例 C . 出生率、死亡率 D . 以上都是
  • 20. 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 光合细菌、酵母菌 B . 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 . 乳酸菌、酵母菌 D . 硝化细菌、乳酸菌
  • 21. 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条最不可能发生( )
    A . 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 B . 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 . 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降 D . 群落中有机物总量增多
  • 22.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 . 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 . 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 . 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 . 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 23. 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
    A . 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 .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 C . 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D . 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 24. 下列属于竞争实例的是(     )
    A . 蚂蚁取食蚜虫幼虫分泌的蜜露 B .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 25. 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分类,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
    A .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 .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 . 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 . 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 26. 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 .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 . 生产者、消费者 C .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物环境
  • 27. 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

    A . 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 B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 . 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 28. 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
    A . 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 B . 各营养级能量利用率的关系 C .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捕食量的关系 D . 生物种类与能量的关系
  • 29. 下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 )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⑥ C . ②→③→⑤ D . ①→③→⑥
  • 30.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 .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 . 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原状的能力就越强
  • 31. 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 . 生态系统 B . 生物群落 C . 种群 D . 食物网
  • 32. 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B . 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C . 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 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
  • 33. 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 . 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 . 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 . 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 34. 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 . 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 . 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 . 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 . 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 35. 下列除哪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会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 )
    A . 水土流失加剧 B . 土地沙漠化 C . 降雨量减少 D . 空气污染严重
  • 36.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 资源状况 B . 科技发展水平 C . 人口的文化 D . 生活消费水平
  • 37.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 . 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 . 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 . 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 38. 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 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 . 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 . 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 . 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 39. 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种群处于衰退期 B . 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C . 种群死亡率超过10% D . 种群结构太复杂
  • 40.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则稻田生态系统中( )
    A . 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 . 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 . 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 . 物种多样性上升

二、非选择题

  • 41. 回答下列关于人体稳态与调节的问题:
    (1) 冬季在户外人会感觉寒冷,是因为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为 ,从而产生兴奋,并传入 形成冷觉,此过程中兴奋传导方向是(“单”或“双”)向的。
    (2) 某人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位于的渗透压感受器,使激素释放增多,导致尿量减少,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
    (3) 人在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体内由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使血糖浓度恢复至正常水平。在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增多,使血糖浓度升高,该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
  • 42. 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 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状况。
    (2) 图中纵轴表示该群落的结构,且具有明显的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的影响。
    (3) 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的结构,由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 43.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 ;猫头鹰属于,它共占个营养级;兔处于第营养级。
    (2) 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分解者通过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4) 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千克。
    (5) 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 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 44.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特性。
    (2) 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3) 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