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第三次阶段统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68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运用

  •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绸(duàn)是时光里的旧美人,一腔一调皆有味,一眉一眼皆有韵。她是水,碧波微(lán);她是珠,润泽内(liǎn);她是阳,透过格子窗,华丽而又灰扑,暖暖的懒懒的,碎金的脚步沾了粉,长裙广袖皆掩映在一幅古意的画(zhòu)里。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5) 黔娄之妻有言:“,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6) 《过零丁洋》中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诗句:

    (7) 《水调歌头》对天下人祝愿的句子是:

  • 3. 文学常识填空。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填人名)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刘姥姥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填作品名)里的人物,她曾三进荣国府,给沉闷没生气的朱门带来些许的欢声笑语。

  • 4.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 .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是春季开始的意思,夏至是夏季开始的意思。 C .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 . 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二、阅读理解

  • 5. 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1) 根据原著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花和尚

    力大无穷

    小李广梁山射雁

    (人名)风雪山神庙

    奋起反抗

    (绰号)斗浪里白条

    急躁莽撞

    (2) 网络评价说“《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请任选两个英雄,结合相关情节来印证上述评价
  • 6.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扶自行车的人

    王东梅

        ①坐在胡同口的石墩上,丁大力足足吸了三根烟。吸第一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七个人。吸第二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四个人。吸第三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五个人。这些人有的手插在口袋里,耳朵塞着耳机,匆匆而去;有的呼朋引伴,彼此嘻嘻哈哈;有的心事重重,低头不语。相似的是,这些人都行色匆匆,好像谁也顾不上看一眼身边发生了什么。

        ②身旁的林荫路,十几辆自行车正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③北方的春天,多的不只是阳光明媚,还有风。就在刚才,大力就眼瞅着一股子风,打着旋儿从东边路口冲过来。这风像胡同里撒野的孩子,不管不顾,一路冲将过来。把东头的那辆自行车在风里只歪了一下身子,就一头栽到身边同伴的身上。第二辆还没纳过闷来,就直接被拍到第三辆身上。第三辆躲闪不及,直接把第四辆推倒。第四辆又带倒了第五辆……眨眼工夫,就像电视里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林荫路的一排自行车悉数倒下。最后一辆还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倒下,终于还是晃晃悠悠地趴在了正在旁边修鞋的聋子身后,差一点砸到聋子师傅的后背。聋子真是聋啊,身后这么大的动静,他竟一点没听到,仍然闷着头锥着手里的破鞋。

        ④眼前的情景被正准备回家的大力看个正着,大力心想:这要是小时候,这是多好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机会呀!

        ⑤小时候的丁大力为了做点好人好事,和小伙伴们一天到晚在街上到处跑。扶老奶奶过马路,给老爷爷让座,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帮邻居抬水。当然,也包括扶起倒在路边的自行车。大力记忆里,到处都是争着做好人好事的小雷锋。

        ⑥可是今天,大力抽了三根烟,从他面前过去了十六个人,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把自行车扶起来。

        ⑦天色渐渐暗下来,太阳也早就躲到高楼背后去了,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连修鞋的聋子师傅都丢下手里的活计,准备收摊。

        ⑧唉!大力失望了:看来今天是不会有人扶自行车了。他原本只是想做个小测试:在扶不起的风潮之下,是否还有人愿意扶起自行车。

        ⑨聋子师傅是在站起身子,拍打围裙上的灰土时,发现身后倒着的一大片自行车的。

        ⑩聋子师傅顾不得拍打干净身上的灰土,就急匆匆跑过去扶起第一辆自行车,然后是第二辆。大力是在聋子师傅扶起第二辆自行车时站起身的。

        ⑪聋子师傅扶第三辆自行车的时候,一个路过的中学生参与了进来。接着是一个接孩子放学的大姐。再接着是两个穿着很时尚的年轻姑娘。一个拿着公文包的大哥,扶起了最后一辆自行车。

        ⑫这一切,都太快了。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等大力回过神的时候,路上的人已经散了,只剩下一排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自行车,还有正在收摊的修鞋师傅。

        ⑬眼前的情景,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

        ⑭唯有丁大力懊恼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别人的结果,发现的不正好是自己的犹豫吗?

        ⑮大力这会儿倒是盼着再来一阵风,再刮倒几辆自行车,让他也能做回好事。可偏偏这时候天空里没有一丝风,路边也没有一辆躺倒的自行车。大力更加懊恼了。

        ⑯拐进胡同口,天已经大黑了。大力觉着心里空落落的,回家的脚步没了精气神。突然,大力发现灯影里,停着一辆黑色的二八男车。

        ⑰大力立时来了精神。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只是经过时,脚尖向旁边划拉了一下。

        ⑱就听身后“哗啦”一声响,大力回头再看,二八男车就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大力倒像是很吃惊地样子,急忙忙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自行车,支好。然后,在自行车后座上柔柔地摸了一把,用谁也听不到的声音,说了句:对不起了。然后,大力才咧开大嘴,嘿嘿笑着回家了。

    (略有删改)

    (1) 请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丁大力坐在胡同口看有没有人扶自行车→→丁大力看到倒地的自行车都被扶起,自己没有可扶的了→

    (2) 结合语境,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可是今天,大力抽了三根烟 , 从他面前过去了十六个人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把自行车扶起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聋子师傅顾不得拍打干净身上的灰土,就急匆匆跑过去扶起第一辆自行车,然后是第二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 第⑭段中,丁大力在发现所有的自行车都排放地整整齐齐之后,“懊恼不已”,他懊恼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4) 文中除了丁大力,还主要写了哪一位人物?请简要分析他在文中的作用。
    (5) 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扶自行车的人”其实可以改为“测试”,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一只青蛙,最近走红起来。

        ②这是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让一只“特立独行”的青蛙成为人们竞相争养的“宝贝”。它独自吃饭,读书,做手工,外出旅行。你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偶尔,它会为你拍一张照片寄回,让你知道它身在何处,甚至还寄来一些“土特产”,给你些小惊喜。不过,你们的联系也仅限于此,更多时候你见不到它,也不知道它在哪儿。

        ③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朴素到寡淡的游戏设置,却能让这么多人走心地投入,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的内心共鸣。

        ④养蛙,养娃。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而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父母准备已久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帮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父母辛劳半生、奔波忙碌,所希望的,也是多换得一些“三叶草”,让孩子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安稳的成长条件。这份长情的付出,这些默默的奉献,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

        ⑤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一种“空巢”的孤独所覆盖。前一晚你还看到“蛙儿子”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二天一早,房间里已不见踪影,空无一蛙。更多的时间,是你自己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你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你离不开这座房子去陪它看外面的世界,只能守在原地等它回家。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为人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真正懂得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毕竟,游戏的体验与现实相比,终究还是浅薄了些。

        ⑥而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他们每天迎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陪伴,更多的时间是形单影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坚强起来——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于是寒暄和问候中,多说一些新成绩,少说一些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的各种美景,让你感到愉悦和安心。

        ⑦青蛙所到一地,便会寄来一张照片,让你知道它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正和谁在一起。生活中的你,是否也如这只青蛙一样,及时和父母分享你的生活?你未必需要每日一次的联络,哪怕几天跟他们通一次电话,发几条微信,告诉他们你最近在忙些什么。他们未必懂,也未必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在乎,参与进你的日常,知道自己没有游离于你的生活。而那些来自父母的关怀与问候,在某个寂寞夜晚,也能成为温暖身心的热汤。

        ⑧这只青蛙虽令人着迷,却总让你有种隔膜感,因为哪怕回家,它也只是低头做自己的事,默不作声。反观自己,每次回家,是不是只有在“该吃饭了”“该睡觉了”“该起床了”这样的时刻才和父母搭上一句话?在回程的路上,和父母告别时,才想起原来这次回家也没和他们好好地说几句话?或许你已经习惯一个人每日的虚拟社交生活,但那几日的抽离,可能换来的是父母更久的快乐与温暖。哪怕是一起看看电视、一起散散步,也远比“低头看触屏,抬头摸鼠标”的“自处”要好。那种“一起”的状态,是年迈的父母最渴望的事。

        ⑨其实,所谓“空巢青年”的“孤独寂寞冷”,并非老无所依的惆怅,很多时候,恰是封闭和“懒宅”的衍生品。跳出这种慵懒的心理区,用积极的心态去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充实的规划来填补无所事事的“无聊”时光,暖的不只是我们的“冷巢”,也是给家人一个安心的回应。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旅行青蛙”游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游戏走红的原因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 B . 玩家“养蛙”的情境,让人联想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 C . 一张张美景照片是玩家想象青蛙旅行生活的唯一凭借 D . 青蛙独自在外生活,就像“空巢青年”一样
    (2) 通读全文,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3) 有人说,这款游戏折射出现实人生。结合文意,谈谈这款游戏折射出哪些现实人生?
    (4) 请任选下列其中一句话并结合语句,谈谈你对文章中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青年的看法。

    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注释】方:原由,道理

    ②好男儿,志在四方

  • 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 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 9.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薛映、李及在杭州,每造其庐,清谈终日而去。尝自为墓于其庐侧。临终为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之句。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节选自《宋史·林逋传》)

    【乙】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逋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棋,常谓人曰:“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

    (节选自《梦溪笔谈》)

    (1) 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每其庐

    ②随弃之

    谓:“何不录以示后世?”

    ④逋必小船而归

    (3)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 性恬淡古          鸟相鸣(《与朱元思书》) B . 久之杭州          吾谁与(《岳阳楼记》) C . 二十年不及城市    不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 . 客坐              余人各复至其家(《桃花源记》)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5) 比较上文中的林逋和《湖心亭看雪》中的张岱,你认为两人的志趣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述观点和理由。

三、作文

  • 10. 针对下面材料,请你任选角度,对这一事件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100字左右。

    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地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拒绝。刘某对司机大加指责,司机不断回头解释与争吵,乘客大多选择旁观不语,矛盾逐渐升级。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刘某突然拿起手机两次砸向司机头部,司机冉某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双方开始殴打,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迎面的小轿车碰撞后冲出二桥护栏坠江,造成车上15个鲜活的生命在3秒内瞬间消逝。

  • 1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这是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小诗。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到现在,它仍能触动我们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对个性的思考。对此,你有哪些思考?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除了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