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西省五市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785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唐中期以后,出现退任宰相之职改做节度使仍享有宰相荣誉之衔或者更多由地方权势强大的节度使出任宰相的“使相”。下列关于“使相”的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

    A . “使相”的出现反映了中央势力的衰退 B . “使相”笼络了节度使,强化中央集权 C . “使相”有利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 . 标志着唐中期以后中枢权力制衡加强
  • 2. 乾隆年间,和珅担任军机处领班,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据此说明(    )

    A . 军机处仅是皇帝秘书机构 B . 清制度设计制衡框架打破 C . 和珅成为清朝的中枢宰相 D . 专制皇权最终发展到顶峰
  • 3. 《商君书·境内篇》载:“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军。”这说明(    )

    A . 秦朝的阶级矛盾很尖锐 B . 秦国率先确立中央集权 C . 新的生产关系滋生暗长 D . 秦国统一战争异常激烈
  • 4. 南宋时,“安丰之境,主户常若(苦)无客,”“流移至者,争欲得之,借贷种种(子),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这反映了(    )

    A . 宋朝因战乱致流民甚多 B . 租佃关系中分成租盛行 C . 佃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D . 农业生产工具得到革新
  • 5. 南宋思想家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典籍也列为儒家经典,与汉代五经并称为“四书五经”,这表明(    )

    A . 四书的地位逐渐高于五经 B . 南宋理学体系趋于哲学化 C . 儒家的理论内涵日渐丰富 D . 朱熹欲构建新的儒家道统
  • 6. 王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据此可见(    )

    A . 王阳明鄙视孔子为圣人 B . 心学提倡善恶自明为良知 C .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精髓 D . 王阳明背离传统儒学思想
  • 7. 清学者戴震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现出其反对君主专制的倾向 B . 经世致用的朴实学风成为主流 C . 封建统治秩序遇到未有之危机 D . 天理人欲对立观受到理性批判
  • 8. 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    )

    A . 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B . 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 C . 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D .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 9. 1913年10月,袁世凯在镇压国民党人反抗之后,虽然持有绝对优势的军政实力,但为了当选正式大总统,除对国会议员威胁外,还动用贿赂,拉拢等柔性手段。这能说明(    )

    A . 袁世凯要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B . 统治权的合法产生渐被看重 C . 民国初期国会议员素质低下 D . 辛亥革命后艰难的思想解放
  • 10. 1936年12月23日下午,张、杨和周恩来与宋子文会面,蒋答应:“新内阁绝不会再有亲日派;同意将中央军调离陕、甘;中共军队应当易帜,改编为正规军某师之番号;中日一旦爆发战争,所有军队一视同仁。”蒋的上述表态,表明(    )

    A . 蒋介石已基本确定了对日持久作战的策略 B . 他已经认识到了抗日的急迫性而放弃反共 C .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抗战地位得以确立 D . 他已基本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
  • 11. 阅读晚清时期的田赋和工商税图(1842年—1911年),以下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代

    田赋

    工商税总额

    数额(单位:元)

    %

    数额(单位:元)

    %

    1842

    42293282

    76

    13030589

    24

    1885

    49829423

    48

    53405201

    52

    1890

    51999675

    44

    66323100

    56

    1903

    57269194

    38

    92143422

    62

    1911

    74076073

    27

    202723658

    73

    A . 世界市场对中国影响愈深 B . 近代中国农业的逐渐衰退 C . 晚清时商品经济异常发达 D . 清政府对工商业课以重税
  • 12. 会审公廨(晚清时期中外在公共租界设立的法庭)逐步废止了要求出庭人一律下跪的规定,以为它不符合西方社会的司法习惯;但是仍然没有为嫌犯、证人和旁听观众设置坐席。以下对材料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 . 清政府竭力维护中国司法主权 B . 出庭人平等权利受到有效保护 C . 折射出中国传统司法制度落后 D . 西方法治观念为民众普遍认可
  • 13.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说:“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下述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儒家思想 B . 儒家思想在晚清地位岌岌可危 C . 清王朝依旧坚持儒家为正统 D . 洪秀全思想与主流价值观相悖
  • 14. 章士钊在《新时代之青年》中强调:“不有旧,决不有新,不善于保旧,决不能迎新。”主张把东西方文化“撷精取粹”“熔铸一炉”,以成为“吾国新社会研治之基”。对以上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着力捍卫传统文化 B . 全盘否定西方文化 C . 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 . 主张调和东西文化
  • 15. 阅读“1953、195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与该统计表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产量

    年份

    粮(百万吨)

    棉(百万吨)

    布(亿米)

    原油(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发电量(亿度)

    1953

    163.42

    1.30

    65.6

    38.3

    43.6

    0.66

    1.35

    72.6

    1957

    195.05

    1.64

    84.4

    50.5

    146

    1.31

    5.31

    193

    A . 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B . 计划经济有利于经济发展 C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 . 体现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
  • 16. 1991年9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坚决惩治“官倒”》指出:“近年来冒出的官倒爷,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价格双轨制,从中谋取巨额利润,导致物价横飞,市场动荡,也滋生出很严重的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惩治。”这从本质上说明( )

    A .   当时中国官员腐败问题较严重 B . 苏联解体给中国经济带来动荡 C . 经济出现自开放来的重大挫折 D . 经济体制改革须触及纵深领域
  • 17. 在雅典政治体制上,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这表明(    )

    A . 雅典民主政治逐步完善 B . 雅典民主政治体制局限 C . 有利雅典公民积极参政 D . 雅典贵族始终把持政权
  • 18. 罗马法中有关于信托质权的规定: “债权人可通过曼兮帕蓄(一种关于物权转移的程序)或拟诉弃权的方式取得债务人转移物件的所有权,用以担保债务清偿,而债权人则于债务清偿后返还原物。”违反信托的人将受到“不名誉”的制裁。这主要体现出罗马法(    )

    A . 形式主义的原则 B . 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 C . 诚实守信的原则 D . 债务奴隶制较为盛行
  • 19. 2016年美国大选以特朗普获胜落下帷幕,美国宪法规定总统选举施行“选举人团”制度,美国绝大多数州规定“胜者全得”,从而造成美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赢得选民却没有赢得大选”的情况, 这种制度下,赢得那些“摇摆州”就显得非常重要。由此可见( )

    A . 美国制度设计的巨大漏洞 B . 美国一直奉行精英治国论 C . 总统选举是美国民主象征 D . 该制度忽视多数选民利益
  • 20. 下表是近代某时期各国占国际贸易比例表,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欧洲其他国家

    世界其他地区

    所占比例

    25%

    11%

    9%

    9%

    24%

    22%

    A . 当时新的国际贸易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B . 该表数据反映的是20世纪初的贸易 C .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D .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 21. 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法律状态的自由。为了克服冲突、调和矛盾,使权力与自由并行不悖,就必须限制绝对自由,这就需要国家及其法律。这表明( )

    A . 康德崇尚自然法原则 B . 他主张建立普遍法治的社会 C . 康德反对平等和自由 D . 康德追求纯粹理想社会状态
  • 22. 1917年俄国革命从二月到十月,列宁多次提出和放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917年9月6日列宁强调“尽一切可能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不放弃最后一次机会。”直到9月12日列宁提出“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由此可见(    )

    A . 俄国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 B . 暴力革命始终是俄国的必然选择 C . 布尔什维克并未掌握局势的领导权 D . 列宁更倾向于革命的和平发展取向
  • 23. 2008~2010年,世界实际GDP增长率依次为2.9%、-0.5%和5.0%,其中欧美国家增长率依次为0.2%、-3.4%和3.0%,亚洲(不含日本)国家增长率则为6.1%、2.7%和7.3%。这能说明( )

    A . 发达国家普遍开始衰弱 B . 世界经济发展步入瓶颈 C . 世界经济格局渐变趋势 D . 中国经济引领世界经济
  • 24. 今年英国公投脱欧为其他欧盟国家开创了一个“先例”,将会起到“示范效应”。荷兰表示也应该收回对财政、移民等政策的自主权。法国极右政党国民阵线对英国脱欧表示祝贺,并声称法国人民也应在欧盟成员国地位问题上享有决定权。这说明(    )

    A . 欧盟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B . 欧洲一体化中体制性弊端暴露 C . 欧盟内部国家权利义务不对等 D . 逆区域化已成为新的时代浪潮
  • 25.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群居村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并创造了“hip”这个词,这就是嬉皮士文化。关于这种文化产生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A . 物质生活丰富和传统信仰缺失 B . 美国的民权运动已经取得成果 C . 是文化在特定时期的自我调节 D . 有利于新的荒诞派文学的产生

二、综合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迟自西周开始,已经就医药事物而设官立制。汉代出现太长太医和少府太医令两种职能上有所区分的官职;北齐发展为太常寺太医署和门下省尚药局两种机构。隋炀帝时将药藏局归殿内省。实现了药藏局职能与隶属关系的统一。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此外,根据各个时期需要,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宋代重视医学,政府设有各类医疗机构。宋初设翰林医官院,掌供皇帝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又设太医局,掌疗官吏军民疾病;以“恤贫疗疾”为宗旨的社会救济设施也随之建立。同时政府建立了将翰林医官院中医官剩员派往地方行政单位服务的“驻泊医官制度”。政府还经常性地施药济民,尤其在疾疫流行时,更是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诊治灾民。此外,政府重视医官考核和医学人才培养,为总结前代医学经验,政府也多次下令征集医书、方论,对之进行校订、编辑和刻印出版。与此同时,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大都市,医药普及程度已相当高,闹市摆摊卖药、走街串巷行医者、医官药铺数量众多。总之两宋时期,经过政府和民间各阶层的努力,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知识得到普遍推广。

    ——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朱瑞熙等著《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18世纪初,英国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大都由教会或救济院完成,虽然有医生得到政府的公共基金照顾贫民,但法定的医疗政策仍未提出。医疗保健主要还是自由市场和民办组织的事情,但无论教会还是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对穷人来说都是相对有限的。这一时期,人们可能把多数医疗描述为“等级社会的市场”。内科医生得到贵族信任,外科医生是有权有势者的随从,也可能为当地贫穷病人或者伤员提供服务的修补工,药剂师出售药物也附带看病。18世纪后期,医疗制度渐趋完善。政府将改善医疗状况作为完善城市工业经济条件的一项方案。信息传播的改善也使报纸上刊登许多医学专利广告。同时医学也被自然哲学和科学原则为基础的社会有序化所感染,医学开始像牛顿的物理学一样具有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私立的医科学校与医科教学制度也被逐步建立。

    ——摘编自罗伊·波特《剑桥医学史》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唐宋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医疗状况改善的原因。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医疗状况改善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试从上图提炼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材料二:(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甘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分析孝文帝汉化措施的特点。

    (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 2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

        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做出贡献。

    ——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

  • 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荀子有著作传世。他重视儒家经典,在《荀子·劝学》中主张“始乎诵经,终于读礼”;又在《成相篇》中写道:“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有设民方知。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他吸取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而否定其中消极无为成分,主张“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志,夫是之谓能参。”“制天命而用之”。清初精研诸子的傅山指出,荀子的思想实际“近于法家,近于刑名家”,而且在一些观点上“又有近于墨家者言”。荀子力图以他在学术思想领域“齐言行”的努力与当权者“一天下”的政治活动相配合,为“一天下”服务。大约公元前285年,荀子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打算说服齐相行“胜人之道”。“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公元前266年至公元前255年间,荀子赴秦。曾向秦昭王建言:“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人迹所到),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公元前253年左右,荀子游赵。曾对赵国君臣说:“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诈欺)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概括荀子提出的基本主张及其思想的突出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思想特点的成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