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西省高三第三次联考测试历史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386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

    A . 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 . 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 . 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 . 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 2. 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承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

    A . 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 B . 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 C . 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 D . 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 3. 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 . 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 C . 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D . 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业手工业发展 B .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C . 大一统局面形成 D .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 5. 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都一心一意向往着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在皇帝面前也侃侃而谈,俨然以政治主体自居,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对照之下,王守仁除了正德元年《乞宥言官去权奸》一疏,因而被放逐龙场之外,其余奏疏多关具体事务,极少涉及朝政。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

    A . 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 B . 心学实践方向的变化 C . 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D . 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
  • 6.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

    朝代

    秦汉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次/年

    1.7 次/年

    2.7次/年

    5.31次/年

    18.5次/年

    19.9次/年

    A .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 .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 . 明清农业生产面临倒退危险 D . 明清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 7. 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他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摘为“顽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明初(    )

    A . 政府注重宣传宗族自治的思想 B . 乡村管理追求民主 C . 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 D . 统治重心转向乡村
  • 8. 美国人白齐文生性喜欢冒险,少年时就有到东方创立一个帝国的梦想,青年时开始周游世界。后来到中国时参加华尔组建的“洋枪队”,后与李鸿章屡有激烈冲突,被李免职。白齐文忿忿不平,投奔了太平天国。1865年,白齐文在厦门海关被清军逮捕。依据当时法规,清政府将把白齐文(    )

    A . 就地正法 B . 交美国领事审理 C . 无罪释放 D . 交国际法庭审判
  • 9.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

    A .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 . 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10. 下表为近代某一思想与传统观念的比照表,据此判断该思想主张最可能是(    )


    近代某一思想

    传统观念

    权力来源

    “天赋人权”说

    君权神授

    权利主体

    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君权至上

    经济政策

    经济自由

    重农抑商

    人性

    个性自由、个人自由

    “克己复礼”、“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A . 民主主义 B . 自由主义 C . 人文主义 D . 理性主义
  • 11.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业原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业人士等进行调查研究。后增设“计划部”,并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此举(    )

    A . 利于抗战时期的资源调配 B . 探索苏式计划经济体制 C . 导致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D . 改变了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 12. 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作出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

    A . 南京临时政府 B . 武汉国民政府 C .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D .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 13.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

    A . 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 . 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 C . 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 . 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
  • 14. 1984年,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说:“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 . 有助于缓解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 B . 有利于解决国营企业的雇工问题 C . 肯定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 D . 标志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 15. 罗马法规定:丈夫是他妻子的法官。假如妻子犯了错误,丈夫可以惩罚她;假如妻子喝醉了酒,丈夫可以谴责她。后来,又规定对妻子的处理要得到由夫妻双方家庭所有成员参加的家庭法庭的批准。上述规定的变化反映出(    )

    A . 罗马法鼓励身体暴力和家族内部惩罚 B . 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 C . 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 D . 罗马妇女与男子的家庭地位逐步平等
  • 16.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希腊的生活》中写道:“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亦是最充实的,最狭隘是指其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之少。”那么,与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相比,雅典民主政治“最充实”的特点是(    )

    A . 人民主权 B . 法律至上 C . 轮番而治 D . 议会选举
  • 17. 宗教改革后,有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    )

    A . 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 B . 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C . 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 D .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 18.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    )

    A .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 .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 .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D .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 19.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

    A . 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 B . 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 C . 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 D . 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 20. 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抬头,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一现象表明(    )

    A . 英国责任内阁体制的出现 B . 首相取代国王掌握行政权 C . 行政制衡立法的机制形成 D . 国王丧失对立法权的控制
  • 21. 美国建国之初,宪法制定者们逐渐形成了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两大派别,前者主张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后者主张维护州权。两派在时而斗争、时而妥协的谈判中,宣告了美国宪法的诞生。这说明美国(    )

    A . 两党达成了轮流执政的意愿 B . 两党的治理方式趋向一致 C . 宪法满足了不同阶层的诉求 D . 两党拥有共同的政治利益
  • 22.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

    A .  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 . 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 . 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 . 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 23. 大危机刚爆发的时候,胡佛总统立即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保持工资和物价的稳定。此外,他还建议国会对公共工程增加拨款,联邦政府提高了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材料表明胡佛(    )

    A . 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开创者 B . 对危机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 C . 固守自由放任,拒绝任何形式的干预措施 D . 干预经济的措施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 24. 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 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

    A . 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 . 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C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 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 25.

    下图是西方某位美术大师的代表作《亚维农少女》,该作品打破了传统绘画所谓“理性”的束缚,在表现技法上强调抽象、变形和夸张。下列作品在创造风格上与它一致的是(    )

    A . 《马拉之死》 B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 . 《向日葵》 D . 《格尔尼卡》

二、综合题

  • 26. “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与近代主权国家一同产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

    材料一: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这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

    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l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退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美]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等著作

    材料二: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思潮。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5年2月,雅尔塔,尤索波夫官:“当我说我们把斯大林元帅的健康视为我们大家的希望和心中最珍贵之物时,这丝毫没有夸大,也决非词藻华丽的恭维。历史上有过许多征服者,但其中极少政治家,大多数都在战后的纷扰中丢掉了胜利果实。……发现自己与这样一位不仅在苏联闻名而且誉满全世界的伟人保有友好和亲密的关系,使我走在这个世界上勇气和希望倍增。”

    ——丘吉尔为斯大林祝酒词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对丘吉尔为斯大林祝酒词进行解读。

  • 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盆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湗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陶湗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城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因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湗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湗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