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十五中教育集团2016学年下学期3月学力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018 类型:中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面语段中加下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漫步在乡村林道,踩着绵软的错杂蓬 , 听着或的婉转莺啼,我深吸一口气,不小心又嗅到绿树庇之处,野花出的袅袅芬芳,渐渐醉了……

    A . gǎo   jiàn   yīn   dìng B . hāo   jiàn   yìn    zhàn  C . gǎo   jiān   yīn   zhàn D . hāo   jiān   yìn    ding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魔兽》代表了一代人的青春,随着影片的热映,影迷们热血沸腾,迫不急待地前往影院一睹为快。 B . 新媒体时代,远离断章取意之风,培养务实求真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内心的坚守和担当。 C .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D . 在离他不到二十英尺远的两块巉岩之间,他看到了成堆的骸骨,阴气缭绕,几乎要让他窒吸了。
  •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晨曦乍现的时候,我站在操场上瞰望火红的天际,心中所有的不快立刻烟消云散。 B . 全球首座“垃圾场上的图书馆”,荣膺资源循环利用和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最高奖项。 C . 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中恪尽职守、奋力一搏,力克东道主卫冕冠军巴西挺进四强。 D . 过多、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在黑暗的环境中看手机,都给视力带来无与伦比的伤害。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如果特朗普宣布全面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和销售禁令,将可能进一步加剧南海的紧张局势。 B . 杭州开展“两整一治”专项行动,切实减少和预防道路安全事故,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 C . 庆春东路新塘路交叉口的首座生态树形天桥,突破常规,造型奇特,主设计师为沈亮达的创意灵感。 D .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子商务有着广阔空间和巨大优势,他们正努力打造共生共赢的生态化电商。
  • 5. 古诗文名句填空。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②予独爱莲之。(周敦颐《爱莲说》)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④夫战,勇气也。,三而竭。(《曹刿论战》)

    ⑤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坚定的两句诗是:

    ⑥中考在即,大家纷纷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两句诗“”来勉励自己要用昂扬的斗志迎接人生的考验。

  • 6.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光彩夺目,时间的尘埃永远无法掩盖他们的光芒。比如《》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刻画了一位善于反思、关心国事的谏臣;俄国的契诃夫在《变色龙》中,描绘了一位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警官(人名);英国的(作者)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位贪婪吝啬、冷酷狠毒的吝啬鬼。

    (2) 阅读下面片段,完成题目。

    【甲】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本文段选自名著《水浒传》,这个官人是 

    【乙】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下面几位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来说明理由。

    A.虎妞     B.简·爱     C.孙二娘    D.鲍西亚

  • 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

        张同学家在文一路上,每天上下学都由她父母汽车接送。今天杭州市交通部门在《钱江晚报》上告知市民,因杭州地铁地下通道工程施工需要,文一路部分路段由双向通行改为单行,这个改变从明天10点钟开始,到2018年6月30日结束。请你仔细阅读下图,把具体的情况简要告诉张同学。(100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虚无的宴席

    王大盆

        ①我奶奶,过年前,雷打不动,会办两场宴席,一场敬菩萨,一场敬祖宗。两场宴席都充满了仪式感,很荒谬,但是看多了,却感觉已不像是迷信活动,而要上升到行为艺术的档次了。

        ②这两场宴席都是有规矩的。宴席一般都在中午,相隔一天,今天敬菩萨,明天敬祖宗。敬菩萨的肉都必须是生的,是的,在我奶奶的宴席上,菩萨也爱吃肉的。

        ③敬菩萨的宴席会摆一桌子菜,有荤有素。鸡杀完以后不烹制,直接上盘;鱼不杀,活的躺在干燥的盘子上,苟延残喘;生的五花肉整块上桌,整条的立在盘子里,不切。每一道菜上都会贴着一小块红纸。鱼的小红纸就贴在鳃边,应着呼吸翕动着,有时鱼还会在宴席的当中再挣扎跳跃几下。菜品摆齐以后冷淡又丰盛,呈现着某种奇怪的反差。

        ④菜上桌以后就点上蜡烛,开始吃饭。

        ⑤那么客人从哪里来呢?

        ⑥从阳台来。

        ⑦我奶奶会把阳台门窗都打开,招呼着菩萨进门小憩用餐,口念佛号,神色虔诚。于是一个个透明的菩萨顺着我奶奶的指引,随着空气流进我家客厅里的饭桌,我奶奶拉开椅子,一一请他们坐下。这场宴席里,菩萨也喝酒的,奶奶会在每个座位前的杯子里倒点酒。他们会在我奶奶和我的想象里吃点东西,留下一点庇佑。

        ⑧菩萨的用餐时间,就是人类的祷告时间。我奶奶拜佛很有一套。她拿出软垫放在地上,对着一桌子菜开始叩拜。她说要先报出自己的生辰和姓名,不然芸芸众生,菩萨不知道你是谁。然后快速念着自己的愿景,无非是家人健康、生活顺利、子女成材。或者一些具体的事件,比如我考大学,我毕业的去向。她不仅为自己求,还为我爸求,为我姑求,为我求。求完以后就磕三个头,手心向上,代表着对菩萨五体投地。

        ⑨她拜完以后就是我拜,套路和她相似。我小时候很好使唤,拜就拜了。十几岁的时候理智觉醒,觉得这些事荒唐透顶,根本毫无道理,所以坚决不拜。如今,没有机会参与了。

        ⑩拜完菩萨,这场宴席就匆匆结束了。我奶奶送客的理由很简单:菩萨很忙的,这个时候家家都需要他们,表完心意,不要久留,别不识相。说到底,菩萨终究是属于芸芸众生的。

        ⑪说起祭祖宗,那就更有意思了。同样是中午,同样是一桌子菜,同样有蜡烛,同样从阳台入席。

        ⑫但这回奶奶则热情多了。拜菩萨的时候她虔诚而少言,祭祖宗的时候她多了许多真切的情感。她给每个位子都假想了一位祖宗,我爷爷的爸爸妈妈、我奶奶的爸爸、或者一些别的人,他们大多在我出生前就过世了。我奶奶招呼他们吃东西,叫他们的名字或者称谓,介绍菜色,又给他们倒酒。她记得谁喝酒谁不爱喝酒,黄酒咕咚咕咚地流进玻璃酒杯里,烛影恍惚,刹那间仿佛真有一个老人坐在那里,笑眯眯地盯着。有时候还会和他们攀谈一两句,“保佑阿拉屋里平平安安哦,难得来一趟额,慢慢切,不要着急。”

        ⑬风从阳台灌进来,吹动了某个座位前的烛火。她对我爷爷说:“你看,阿爸吃的多开心,蜡烛动得多欢快。”然后又转头对空白的座位说:“吃吧阿爸,慢慢吃哦。”她在这一刻里,从一个退休老妇人,变成了一个慈祥殷切的巫女。

        ⑭祖宗的饭局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祖宗是自己家的,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慢慢吃,不用着急。我上高中时,家里的老太太——我奶奶的妈妈过世了。从那以后她也会出现这场饭局上,和她的两个丈夫、一对亲家们一起吃吃喝喝,享受人间烟火。老太太不止喝酒,还爱抽烟,我奶奶就会放一根烟在她的餐具旁,让她念头来了自取。

        ⑮祖宗的宴席,光伺候他们吃也是不行的,依旧得拜。拜的规矩就不太一样了,不用自报家门,只说一下这是谁的儿子,这是谁的女儿。祈祷的愿景和拜菩萨时的基本相同,之前请神佛护佑的,祖宗再护佑一层,多多益善。除了拜,还要烧纸。我奶奶把亲手折的锡箔元宝在家门口点燃,祖宗们酒足饭饱,临走时拿点钱,又统统回到阴间,等待着来年再次聚首。

        ⑯这两场宴席,没有食客,请的却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两方势力——神佛和祖先。我们可以忘,老人忘不了。每逢过年前我奶奶必定都会张罗一番,已经是年节固定内容。

        ⑰我奶奶年轻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晚年炒股上网打太极,照顾她自己和我爷爷。她不愚钝,至今喜欢从朋友圈给我分享文章。平时喜欢到处走,去过越南,到过台湾。她迷信,也信中医,也信科学,生了病就去医院。她是我见过最硬朗的老太太。

        ⑱然而除了在奶奶家,网络上、现实中,我都没遇过这么虚无的宴席,像是一场荒诞剧,又像是一种神奇的仪式。祭祖、拜佛,各人各地有各自的方法习俗,但是从来没有人能把它们变成如此行为艺术的,除了我奶奶。

        ⑲今年我奶奶换了新房子,不知道从旧屋到新居,祖先们会不会迷路,菩萨会不会嫌弃新盖的小区没人烟,不肯来。

        ⑳来不来,我们都会知道的。因为蜡烛总是不会骗人的。

    (选自《视野》2017第4期,有删改)

    (1) “我”认为奶奶请菩萨敬祖宗的宴席是一场“行为艺术”,请根据全文分点概括回答其理由。

    (2)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于是一个个透明的菩萨顺着我奶奶的指引,随着空气流进我家客厅里的饭桌,我奶奶拉开椅子,一一请他们坐下。(“透明”“流”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她在这一刻里,从一个退休老妇人,变成了一个慈祥殷切的巫女。(“巫女”在文中有何含义?)

    (3) 文章⑰段为何要写“我奶奶”的经历和晚年生活?

    (4) 文章的标题为“虚无的宴席”,结尾却说“来不来,我们都会知道的。因为蜡烛总是不会骗人的”,矛盾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小麦物语

        “二月初二龙抬头”,在刚刚过去的农历二月初二,大部分的中国北方家庭,都会全家共吃意喻“龙耳”的饺子。或许跟饺子里喷香的肉馅相比,饺子皮不太像是主角,但是没了用面粉做的饺子皮,又怎么能够称作饺子呢?它是安安心心地将一切包裹起来的基础。我愿意把“神奇”二字赋予面粉的来源—小麦。

        大约一万年前,在中东黎凡特新月地区、约旦河谷的某个好奇的人类,在土地里有意或无意地播下了一些野麦的种子。后来,在这片土地丰饶肥沃、气候干爽的冲积平原上,这些种子萌发并生长起来,结出了野麦粒,人们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劳作,掌控播种和收获,定居下来,不必再逐水草而生,原始农业就此应运而生,农业和耕作使人口开始有了稳定增长,土地、私产的概念出现并强化,随后有了社会分工和统治层级;一言以蔽之,人们通过耕种早期作物,向更高层次的文明迈进。而小麦,就是早期作物的一种。

        我们食用的,其实是小麦的颖果,淀粉主要来源于给胚芽提供营养的胚乳。和其它主食不一样,我们一般不把小麦的果实用来直接食用,而是将它磨碎成面粉,在面粉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其中,未去除表皮麸质、粗糙且颜色较深的,就是我们说的“全麦”,而去除麸质的白面粉则更加细腻。当然,白面最初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起的。小麦的英语单词wheat来自古日耳曼语,意为“发光的、洁白的”,可见早期白面粉在人们餐桌上的崇高地位。18世纪以后,白面才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食,在这之前,多数人吃的面都是带麸质的全麦、黑麦和燕麦的混合物。

        需要深加工的小麦,之所以能够打败可以直接吃的同行,成为当仁不让的主食,也是有其神奇之处的。首先,是小麦中蕴含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能够和它匹敌的就只有水稻和玉米,这也是为什么玉米、水稻、小麦分居全球主食产量前三甲。小麦强大的适应能力,则是它的另外一个优势。只要在日照充足的季节,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就能够生长,凭借发达的根系,小麦甚至可以在高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顽强生存。

        小麦的另外一个神奇之处是面筋蛋白。在过去,肉可是稀罕东西,人们需要从天然的作物中获取蛋白质,小麦以仅次于大豆的蛋白含量(大约10%-15%)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此外经过磨碎处理的小麦面粉,含水量可以很低,不易腐坏,所以可以长时间贮存。

        占据西方人餐桌的主食面包,是小麦最为常见的面目之一。烤面包的时候,面粉和水形成的面筋蛋白像一张充满弹性的网,把酵母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裹在它的怀抱里,这种由古埃及人最先研发出来的烤面包技艺,让面粉变身成蓬松而富有韧性的食物。也难怪“面包”一次又一次地被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提及,“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在天主教圣餐礼时使用的“圣餐面包”,则代表着耶稣基督的身体和圣意。在过去,面包甚至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从小麦到面包,需要磨坊磨面,需要大型的炭炉烘烤,需要面包房师傅的手艺。因此,在欧洲许多村镇和城市,面包房往往位于公共区域的中心。吃这件小事,从而也和社会经济融为了一体。

        小麦的另一个分身,则是面条。有了面筋蛋白,面条的“变型”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容易地揉搓、拉成长条。不同的地方小麦,品种不同,面筋蛋白的含量也不同,不同的加工技术让面条呈现出不同的口感。除了面包和面条,小麦的其他分身也让人眼花缭乱,新疆的馕、阿拉伯的皮塔饼、墨西哥卷饼;饺子馄饨包子油条披萨饼干曲奇蛋糕等等等等,简直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创造力的非凡体现,把各式各样的风味和文化,以恰到好处的方式,融入小麦的蛋白和淀粉赐予我们的生命建筑原料中,人类的文明才得以延续。

        诞生于新月地区的小麦,通过人类的迁徙、交换和贸易,走向世界各地,并扎根在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大部分的地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小麦作为一种食物,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也见证着人类走向繁荣的脚步。“我们驯化了小麦,小麦也驯化了我们”。

    (选文有删改)

    (1) 请分点概括小麦能成为人们主食的原因。

    (2)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在这之前,多数人吃的面都是带麸质的全麦、黑麦和燕麦的混合物。(“这”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②因此,在欧洲许多村镇和城市,面包房往往位于公共区域的中心。(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 选文开头描写北方家庭二月初二吃饺子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4) 下面语段是介绍中美洲最早文明的相关资料,请运用文中的相关知识分析。

    “新石器时代,中美洲丛林里生活着古老的印第安人。他们学会了种植玉米等作物,一些农业部落逐渐形成,这里的农业聚落发展成了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

三、古诗文理解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氏终,服阕 , 复以洗马征至洛。

        尝与司空张华共事,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比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华善之。出为温令,从事奸佞,密憎之。从事以之白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武帝忿之,于是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醮:改嫁。 ②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文官。③阕:停止,完毕。   ④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

    ⑤用竖刁而虫流: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竖刁,春秋时齐国的奸臣。  ⑥内转:转回朝廷做官。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自抚养(亲自) B . 之(认为……好) C . 从事以之司隶(禀告) D . 于家(最终)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B .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C .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D .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②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4) 李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 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

    [唐]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一说天宝年间,李白被逐出长安,到金陵游历时写下此诗。

    ②三山:山名,在南京市长江边。   ③一水:指秦淮河。

    (1) 颔联中的,可以看出写的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遗迹。

    (2)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丰富的思想情感?

四、写作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服装品牌优衣库每年会雇佣大约8%的有身心障碍的人士。而政府规定企业内身心障碍人士雇佣率是1.8%,优衣库大大超过了这一标准。优衣库的董事长刘井正先生认为,通过与这些身心障碍的人一同工作,员工们的心更开阔了。职员之间能互助互利,懂得体谅他人,更因此发现了自身价值,变得更有自信了。走进优衣库,顾客们看到了笑意盈盈、热情洋溢的店员,最终企业的销售额也因此上升。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