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936 类型:期中考试
溶质 | NaF | Na2CO3 | NaClO | NaHCO3 |
pH | 7.5 | 11.6 | 9.7 | 8.3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 1 | 2 | 3 |
滴定体积/mL | 19.98 | 20.02 | 19.00 |
(i)在盛有废液的锥形瓶中先加入5mL 2mol•L﹣1 H2SO4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和语言叙述解释)
(ii)上述过程中涉及的反应:①2Fe3++2I﹣═2Fe2++I2②.
(iii)根据滴定有关数据,该废液中I﹣含量是 g•L﹣1 .
(iv)在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滴定前平视读数
B.锥形瓶水洗衣后未干燥
C.滴定管未用标准K2Cr2O7溶液润洗
D.盛标准K2Cr2O7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1 | 向10mL 3mol/L KNO3酸性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Ag丝,并滴加NaCl溶液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2 | 向10mL 1mol/L AgNO3溶液中滴加2mL 0.1mol/L FeSO4溶液,振荡,再滴加酸性KMnO4溶液 | 紫红色不褪去 |
3 | 向10mL 1mol/L Fe(NO3)3酸性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Ag丝,并滴加Na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请回答:
(i)设计实验①的目的是.
(ii)实验③可得出结论是.
(iii)写出实验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v)根据以上实验,Fe3+和Ag+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与离子有关.
已知:2CO(g)+O2(g)═2CO2(g)△H1=﹣566kJ•mol﹣1
2H2(g)+O2(g)═2H2O(l)△H2=﹣572kJ•mol﹣1
CH3CH2OH(g)+3O2(g)═2CO2(g)+3H2O(g)△H3=﹣1366kJ•mol﹣1
H2O(g)═H2O(l)△H4=﹣44kJ•mol﹣1
①△H=kJ•mol﹣1
②若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从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tC(填“>”、“<”或“﹦”).
③若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此时在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④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S),是用煤气(CO+H2)格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用一定比例Li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以金属镍(燃料极)为催化剂制成的.负极上CO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①请在图中绘出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②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曲线Ⅱ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
A.c(Na+)=c(HCO3﹣)+c(CO32﹣)+c(H2CO3)
B.c(OH﹣)+c(CO32﹣)=c(H2CO3)+c(H+)
C.c(Na+)+c(H+)=c(HCO3﹣)+2c(CO32﹣)+c(OH﹣)
D.2c(Na+)=3c(HCO3﹣)+3c(CO32﹣)+3c(H2CO3)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②已知Z和Y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则Y与Z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填“离子”、“共价”)化合物.
③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 则该晶体中Z原子和Y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pm(只写计算式).
已知:
Ⅰ.RCOOR′+R″18OH RCO18OR”+R′OH(R、R′、R″代表烃基)
Ⅱ. (R、R′代表烃基)
a.⑦为酯化反应
b.B和D互为同系物
c.D的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烷烃高
d.1mol 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4molNaOH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