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58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
    A . 小孔成像、立竿见影都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 .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C . 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 . 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 2. 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则(   )
    A . 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不变 B . 像变小,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C . 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不变 D . 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 3. 对于物体放在一个平面镜前或一个凸透镜前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实像 B .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虚像 C .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放大的像 D .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缩小的像
  • 4. 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B . 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C . 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D . 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 6. 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 .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D .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 7.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情况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1600000µm可能是 (    )
    A . 一座山的高度 B . 一本书的长度 C .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 一个人的高度
  • 9. 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声波具有能量 B .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 .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 10. 如下图 所示,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 . 放大的字 B . 小孔成像 C . 手影 D . 倒影

二、多选题

  • 11. 下图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不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 12.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 . 冬天的早晨大雾弥漫 C . 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 . 深秋的早晨草上的露珠
  • 13.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中正确的是(   )
    A .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B . 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 C . 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 D . 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
  • 14. 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 拉链不好拉时,可在拉链上抹一点蜡    B . 移动较重的货箱时,在货箱的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C . 提起酒瓶时,用手紧握瓶颈    D . 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
  • 15.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 .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 . 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 D . 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16. 对下列四幅图(如图)阐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 .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 .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 17. 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 . 高老师是远视眼 C . 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 . 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

三、实验题

  • 18. 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 如果有5㎜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厚的玻璃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 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原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3) 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1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一个(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 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
    A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 .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 . 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 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 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蜡烛应(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 20. 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 重新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 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四、填空题

  • 21.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m/s.

五、作图题

六、计算题

  • 23. 如图为收费站路边的两个交通标志牌,两牌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根据交通标志牌的内容,求:出租车从此地到机场最快要用多长时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