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营头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771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 促进民贞观之治 C .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 结束了分裂局面
  • 2.

    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 . 扬州、北京 B . 杭州、北京 C . 杭州、扬州 D . 广州、北京
  • 3.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4. 唐太宗的政绩中,最受后人称道的是(  )

    A . 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B .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 .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 . 节用戒奢,力倡节俭
  • 5. 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
    A . 任用魏征等贤臣 B . 重视人才的培养 C .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 . 创立科举制度
  • 6.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  )

    A .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 . 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 . 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 .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极盛时期
  • 7. 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唐中宗 D . 唐玄宗
  • 8. 下列关于唐朝“羁縻州”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主要针对中原汉族地区 B . 长官由中央政府委派 C . 行政设施与内地相同 D . 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的特色
  • 9. 今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  )

    A . 玄奘 B . 文成公主 C . 郑和 D . 戚继光
  • 10. 唐都长安规划严整,宫殿宏伟,市容壮观,功能完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在安城中,政府机关的所在地是(  )

    A . 宫城 B . 皇城 C . D .
  • 11. 今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A . 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 . 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 . 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 . 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12.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的“东瀛”指的是(   )

    A . 天竺 B . 朝鲜 C . 日本 D . 印度
  • 13. 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塞上飞圣火,祥云映湖城”,2008年7月1日8时10分左,北京奥运火炬开始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的传递。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府,它曾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

    A . 吐蕃 B . C . 西夏 D .
  • 14.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请根据诗歌的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

    A . 南北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南宋
  • 15.

    如图,比较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


    A . 绍兴和议 B . 辽宋和议 C . 夏宋和议 D . 金灭辽
  • 16. 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 北人南迁补充大量的劳动力 B . 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C . 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D . “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
  • 17.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

    A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 B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诗) C . “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 . “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 18. 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 . 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 . 他发现市场使用的货币全部都是统一的纸币 C . 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 . 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 19.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下列你可以看到的有(  )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由于实行“夜禁”大街上空无一人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人们的肉类副食中以羊肉为主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0. 描绘了宋代万千气象社会生活的名画是(  )

    A . 《步辇图》 B . 飞天壁画 C . 《清明上河图》 D . 秦兵马俑
  • 21. 南宋后期,江南人们的生活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是(  )

    A . 开始以面粉为主食 B . 丝绸衣服开始出现 C . 纸币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 D . 副食肉类中多食鱼
  • 22. 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23.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军机处
  • 2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了解回族形成的历史,最早应追溯到(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25. 2008年5月30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关系现在可以说是“拨云见日,雨过天晴”,我们要好好珍惜,“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两岸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早在元朝时,元政府就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那时候台湾称为(  )

    A . 夷洲 B . 直沽 C . 琉球 D . 大都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见新考中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1) 秦始皇与隋炀帝虽是有名的暴君,但又是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都曾主持修筑了伟大的工程,请各举一例。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项制度?请写出该制度的积极影响。

    (3) 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在民族关系上执行什么政策?

    (4) 据材料四说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5)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繁荣的原因。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常引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贞观政要》

    材料三: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王谠《唐语林》

    材料四:  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抒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陆贽《陆宣公翰苑集》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性问题?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 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盛世局面?结合材料二,说一下此盛世局面与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关系。

    (3) 材料三中的“开元初”是指什么时期?“上”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4) 材料四主要反映了武则天采取的哪一政策史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这与材料中“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关系?

    (5) 结合四则材料,说一说唐朝前期的三位皇帝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共同政策。

  • 28.

    我国的历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相对衰弱,这使汉族政权在处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时只能依靠岁币等方式。

    材料二:  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回。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1) 请你举出两宋时期“中原汉族政权”给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的史实。

    (2) 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个朝代?

    (3) 结合元朝疆域图归纳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

    (4) 纵观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