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7-2018学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课外阅读专项练习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590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

        春天是个魔术师,谁比她更神奇,谁比她更美丽?

        她用魔杖拍拍天空的脸庞,天空顿时露出了笑颜,明媚的阳光给云朵镶上金边,她用魔杖碰碰大山的肩膀,群山马上睁开惺松的睡眼,脱去灰色的冬装,换上鲜艳的衣裳,她用魔杖点点大地的胸膛,花儿草儿赶紧钻出被子,仰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她用魔杖敲敲河流的琴弦,河流立刻发出优美的潺潺,情不自禁唱出心中的喜悦,春来了!春来了!

        春天是最神奇、最美丽的魔术师!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的笑脸              的衣裳             的阳光

    的睡眠              的冬装             的魔术师

    (2) 第二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她的魔杖都碰到了什么?
    (3) 用下面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①情不自禁——

    ②明媚——

    (4) 下面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河流开始唱起了快乐的歌。 B . 大山每天都睡懒觉,要有人才会起床。 C . 这是些魔术师的文章。
  •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枝头上:

    春天的风微微吹,

    柳条跳舞,桃花儿脸红。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草地上:

    春天的雾轻轻细细,

    草儿醒过来,换上了绿的新衣。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竹林里:

    春天的雨一阵又二阵,

    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田野里:

    春天的太阳那么暖,

    那么亮,麦苗青,

    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1) 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 春天在哪里?

    短文中写了春天在

    (3) 诗歌中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4) 春天的景物可真美!请画一画吧!
  •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发现

        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面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写出近义词。

    著名——   观察——   非常——   逐渐——

    (2) 填空。

    达尔文初到小岛,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要么就,感到

    (3) 读读短文,用横线画出写“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的原因的句子。
  •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囊萤映雪

        古时候,有两个穷苦人家的孩子__一个叫车胤(yìn)__一个叫孙康__他俩都非常好学__

        白天他们要下地劳动,晚上才有空读书。可是因为他们家里都太穷,常常买不起灯油。

        夏天,车胤看见萤火虫在空中飞,一亮一亮的,心想,把许多萤火虫放在一起,也许能顶得上一盏灯呢。他就找来一块薄纱,缝了个小口袋,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里面。看书的时候,就用这个口袋照着。

        一个冬天的晚上,刚下过一场大雪。孙康站在门口,觉得雪地里亮堂堂的。他想,雪地这么亮,也许能看清书上的字呢。他拿出 一本书,映着雪一看,果然看得清。于是他顾不得天寒,就蹲在雪地上看起书来。

        车胤和孙康后来都成了有学问的人。

    (1) 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量词。

    灯     一薄纱     一书      一

    (2) 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

    古时候,有两个穷苦人家的孩子 一个叫车胤(yìn) 一个叫孙康 他俩都非常好学

    (3) 车胤和孙康买不起灯油,分别想出了什么办法读书?
    (4)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向车胤和孙康学习什么?
  •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快乐如此简单

        从前有个国王,整日郁郁寡欢。于是他派大臣四处寻找一个快乐的人,并把快乐的人带回王宫。

        大臣四处寻找了好几年,终于有一天,当他走进一个贫穷的村落时,听到一个快乐的人放声歌唱。寻着歌声,他找到了那个正在田间犁地的农夫。

        大臣问农夫:“你快乐吗?”

        “我没有一天不快乐!”农夫回答。

        大臣喜出望外地把自己的使命和意图告诉了农夫。

        农夫不禁大笑起来。为了表示感谢,农夫又说道:“我曾因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一个没有脚的人。”

    (1) 国王派大臣去寻找(    )
    A . 一块金子 B . 一个快乐的人 C . 一颗珍珠
    (2) 大臣们找到的快乐的人是(    )
    A . 一个农夫 B . 一个富商 C . 一个大宫
    (3) 农夫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
    (4) 听了农夫的话,大臣们会怎么做?
    (5) “快乐如此简单”,你认为什么才是快乐?把它写下来吧!
  •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孩子们在地上玩耍(shuǎ),云朵在天上玩耍。

        白白的白朵,玩起来花样可多了。它们有时候玩追(zhuī)人,一朵追一朵,蓝蓝的天空成了运动场。它们有时候和太阳捉迷藏(cáng)。有时,云朵还会变,先由一朵云变成一只“大狗”,再由一朵云变成一只“白兔”。“白兔”在前面跑,“大狗”在后面追。有时候,天上连一朵云也看不见了。那是云朵玩累了,回家去了。

    (1) 这段话共有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的是第自然段。
    (2) 按短文内容填空。

    在地上玩,在天上玩。

    ②白云有时玩的游戏.天空成了

    ③白云有时和玩捉迷藏的游戏。

    ④白云会变成

    ⑤有时,天上没有白云了,那是因为

    (3) 把你认为短文中最有趣的地方写下来。
  • 7.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个为什么,还特别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边玩,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这种声音响了多少年谁也没注意过,可是却引起了帕斯卡的思考。他想,要是敲打发声的话,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

        他跑到厨房中自己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他发现盘子被敲打后,声音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但只要用手一按盘子边,声音就立刻停止。帕斯卡高兴地发现,原来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这样,帕斯卡11岁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后来不断有发明创造,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1) 短文有个自然段。
    (2) 用下面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不但……还……

    (3) 当帕斯卡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的时候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找到的答案又是什么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 你认为帕斯卡是一个怎样的人?
  • 8.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鲁班造锯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巧匠。木工用的锯,传说是鲁班发明的。

        有一次,他承建一座大宫殿,需要很多木材,用斧子砍伐,费工又费时,怎么也供应不上。他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砍树。试知山高路陡,鲁班只好攀登而上。突然,什么东西划了一下他的手,血立即流了出来,鲁班低头查看,原来是他抓住了路边的丝茅草。鲁班根本没有想到丝茅草这样柔软的叶子会把他的手割破。他又仔细找,总认为有什么锋利的东西,但除了丝茅草以外,实在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了。突然他注意到丝茅草长长的叶子两边呈齿状。会不会是这齿状的叶子作怪呢?他试了试,啊?柔软的齿状叶竟又把鲁班的手割了一道口子。柔软的齿状叶竟会如此锋利,那么齿状的铁片不是更锋利吗?以齿状的铁片割树,岂不可以加快进度?

        鲁班想到这里,高兴得顾不上手痛,立即跑回去,想啊想,试啊试,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改进,终于制成了锯子。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精疲力尽:

    (2) 鲁班受什么启示发明了锯?
    (3) 读了这个小故事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 9.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谁最美

        今天,森林公园里召开“谁最美”的比赛(sài)大会。一清早,大家向赛场走去。

        忽然,大家发现小山羊家失火了。梅花鹿怕烧坏它的花衣服,吓得躲了起来。小狐狸怕烧坏它的皮大衣,悄悄地溜走了。

        大熊猫急急忙忙地跑过去,勇敢地冲进屋里,救出了小山羊。它自己的眼圈儿却被烟火熏(xūn)黑了,身上烧出一块块黑印子。

        大会上,大象当着大家宣布:大熊猫最美。

        从这以后,大熊猫不管走到哪儿,人们都十分喜爱它。

    (1) 短文中有个自然段。
    (2) 参加森林选美大赛的小动物有:
    (3) 把句子补充完整。

    森林公园里召开了

    ,他真勇敢。

    ,都

    (4) 小山羊家失火,小动物各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5) 为什么大熊猫不管走到哪儿,人们都非常喜爱它?
  • 10.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个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也有大红枣儿,他在路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有个过路的医生看见了,对他说:“喂,小伙子,梨不能多吃呀!这东西对人的牙齿虽然有好处,但吃多了会伤脾的。”这人就问:“那么,大红枣呢?”

        医生回答道:“大红枣儿倒是补脾的,可惜又伤牙齿,也不要多吃。”

        这个人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拿起梨看了看,放下了,拿起红枣看看,也放下了。想了想,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样吧,我吃梨只用牙齿嚼,不咽到肚子里去,吃大红枣就不用嚼,整个儿咽下去。”

        于是他拿起一颗枣儿往嘴里一扔,用舌头拨了拨,一仰脖就吞了下去。他哪里知道,整个儿的枣到肚里也没法消化,对脾当然也没有好处。

    (1) “这个人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为什么会左右为难?
    (2)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古时候那个人囫囵吞枣的原因是什么?

    A.那个人听了医生的话才这样做的。

    B.那个人听了医生的话,片面理解才这样做的。

    C.那个人由于知道枣的吃法才这样做的。

    ②医生对那个人的劝告的意思是什么?

    A.梨和枣对人体健康不利,都不要吃。

    B.梨和枣对人体健康各有利弊,应该有不同的吃法。

    C.梨和枣对人体各有利弊,不能多吃。

    ③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

    A.那个人非常傻。

    B.那个人片面理解别人的话,自作聪明,做了蠢事。

    C.那个人只知道枣的好处,不知道梨的好处。

    (3)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 11.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祖国的宝岛──台湾。

        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岛,它像一片叶子盖在祖国大陆的东南海面上。这就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

        晴天,站在大陆海边,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岛上的云雾。台湾有“米的世界”、“东方糖库”、“水果之乡”等美名。它的山岭上,林木茂密,四季长青;地下有几十种矿。台湾四周还有丰富的海产品和海底矿藏。它真是祖国的宝岛。

        勤劳勇敢的台湾人民是我们同心相连的骨肉同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的日子一定会来到。

    (1) 文中一共几个自然段。
    (2) 台湾岛是我国的大岛。
    (3) 台湾人民是我们的
    (4) 台湾是我国一部分。
    (5) 台湾有哪些美名?
  • 12. 阅读短文,完成问候习题。

    美丽的日月潭

        日月潭在台湾的中部,四周被群山环绕着,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光华岛。因为岛的北面像日,南面像月,所以人们便称它为日月潭。

        日月潭简直是人间仙境一样。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有散去,隐隐约约地还看得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处的几点灯光。这时候,清风吹来,顿时使人清醒了许多。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像害羞的小姑娘的脸,多么好看。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使人胸襟顿时开朗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它又好像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感。

        日月潭永远是那么清新,那么美丽,难怪它是台湾岛上的一颗明珠了。

    (1) 日月潭就是
    (2) 因为,所以人们叫它日月潭。
    (3) 找出描写日月潭早晨的景象和傍晚景象的句子。
    (4) 为什么日月潭是台湾岛上的一颗明珠?
  • 13.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冼(xiǎn)星海在巴黎

        一九二九年,二十四岁的冼星海,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了。他在远洋轮船上找了一个工作,就趁(chèn)这个机会到法国巴黎去,实现他学习音乐的愿望。

        在巴黎, 冼星海的生活很艰难(nán)。他在饭店洗碗,在理发店扫地,还给别人看孩子、守电话、抄乐谱(pǔ),甚至拉着提琴到街头和咖啡店去卖艺(yì)。

        在那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他好几次在楼梯上晕(yūn)倒,在马路上饿倒。但这都动摇不了他学习音乐的意志。

        后来,冼星海的音乐天才和苦学精神,得到了巴黎音乐家的赏识,他们给冼星海很多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冼星海终于考进了巴黎音乐高级作曲班。他是第一个考进这个班的东方人。

    (1) 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 填空。(动词)

    工作     地(dì)      孩子

    电话     乐谱        提琴

    (3) 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艰难”的“难”:先查音序,再查音节,在短文中的意思为(①不容易;②不大可能;③使人不好办;④不好。)

    “卖艺”的“艺”:先查音序,再查音节,在短文中的意思为(①才能、技能;②限度。)

    (4) 找出写冼星海生活艰难的句子。

    (5) 你认为冼星海是个怎样的孩子?写一写。
  • 14.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hǎo  hào)绘画,想当美术家。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两个孩子非常伤心,痛哭流(tì  dì)(mái  mán)怨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画着说:“你的耳朵______坏了,______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两个孩子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觉得失明反(dào  dǎo)有利。因为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成了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留下另一条道路。”

    (1) 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hǎo  hào)        痛哭流(tì  dì)

    (mái  mán)怨        反(dào  dǎo)

    (2)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你的耳朵坏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

    (3)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抱怨——        闻名世界——          感谢——

    (4) 为什么耳聋的孩子觉得耳聋对绘画更好,眼瞎的孩子觉得眼瞎对弹琴更有利呢?
    (5) 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它”指什么?
    (6) 找出老人告诉两个孩子的道理的句子,并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 15.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大禹治水

        虞(yú)舜(shùn)听说大禹贤明能干,便命令大禹负责治水。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后,毫不犹豫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涂山氏,启程赴任。

        大禹到任后,就积极着手制定治水措施。他认为,应该用疏导的方法,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入大湖和大海,这样才能根治洪水。

        于是,大禹便带着成千上万的民工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他沿途测量地形地貌,查清何处需要开山,何处需要挖河。他不辞辛苦,日夜苦干,带着治水的人疏导了9条河道,劈开了9座大山,修治了9 个大湖,筑起了无数堤坝。洪水终于被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入大湖、大海。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在治水期间,大禹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可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看一下。传说,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十分想念丈夫,常常到高山上眺望, 盼望丈夫回来,最后竟化为一块石头。这石头的形状酷似涂山氏,仿佛在翘首远望,人们称之为“望夫石”。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疏导——      认为——      修治——     方法——

    (2) 大禹的治水措施是什么?
    (3) 找出大禹治水的成果。

    (4) 你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
  • 16.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种金子

        阿凡提借来几两金子,骑毛驴到野外,坐在黄沙滩上细细筛起来。不一会儿,国王打猎从这儿经过,问道:

        “喂,阿凡提,你这是干(ɡān、ɡàn)什么?”

        “陛下,我正忙着在种金子哩!”

        国王听了感到诧异,又问道:“快告诉我,聪明的阿凡提,金子咋个种法?”___您怎么不明白呢___阿凡提说___现在把金子种下去___到秋天就可以来收割___我已把头10两金子收回家去了___

        国王一听,眼睛都红了,连忙陪着笑脸跟阿凡提商(liánɡ、liànɡ)起来:“阿凡提,你种这么点金子,能发多大的财?要(zhǒnɡ、zhònɡ)就多种点。(zhǒnɡ、zhònɡ)子不够,到我宫里拿好了!要多少有多少。那就算是咱俩合伙种的,长出金子来,十成给我八成就行了。

        “那太好啦,陛下!”

        第二天,阿凡提就到宫里拿了2斤金子。过了一个星期,他给国王送来10来斤金子。国王打开口袋,一看金光闪闪,简直乐得闭不上嘴,他立刻吩咐手下,把库里存着的好几箱金子都交给阿凡提去种。

        过了一个星期,阿凡提空着一双手,愁眉苦脸地去见国王。国王问道:“驮金子的牲口都来了吧?”

        “真倒霉呀!”阿凡提忽然哭了起来,说道:“您不见这几天一滴雨也没下吗?咱们的金子全(ɡān、ɡàn)死啦!别说收成,连种也赔了。”

        国王顿时大怒,从宝座上直扑下来,狂呼大吼道:“胡说八道!我不信你的鬼话!你想骗谁!金子哪会干死呢?

        “这就奇怪了!”阿凡提说,“您要是不相信金子会干死,怎么又相信金子种上了能长呢?”

        国王听了,再也说不出话来。

    (1) 选择文中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liánɡ、liànɡ)          (zhǒnɡ、zhònɡ)

    (zhǒnɡ、zhònɡ)子          (ɡān、ɡàn)死

    (2) 将文章空缺的标点补上。

    您怎么不明白呢阿凡提说现在把金子种下去到秋天就可以来收割我已把头10两金子收回家去了

    (3) 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写序号。

    我已把10两金子收回家去了。

    ①脑袋;②事物的起点或尖顶;③以前,在前面的;④量词。

    长出金子来,十给我八就行了。

    ①做好了,办好了;②可以,能行;③已定的,定形;④十分之一;

    (4) 描写人物可从神态、语言、动作等角度着手,下列句子都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①国王一听,眼睛都红了。

    ②国王问道:“驮金子的牲口都来了吧?”

    ③国王顿时大怒,从宝座上直扑下来。

    这样写的好处是:

    (5) 你能将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的启示用一句简短的话写下来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