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慧德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878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刚刚过去的亚运会上,活跃着我国100多家新闻媒体派出的500多名记者,这与1982年时仅有十几家单位的几十名记者前去采访不可________

    ②作为派拉蒙重金打造与《变形金刚4》________的好莱坞巨制,《忍者神龟》获得如此之高的期待亦是情理之中。

    ③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决不容许分割,两岸之间属于一个中国内部的相互观光交流,怎么可以与外国________ , 也要求双方签订一个“国与国”之间的协定呢?

    A .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B .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C .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D .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那里蕴藏着我们需要的大量营养,堪比我们的“文化母乳”,它可以使我们同本壮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积累丰厚的底蕴。 B . 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 .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D . 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③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⑥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 . ①③②⑥⑤④ B . ①③⑤④②⑥ C . ②⑥①③⑤④ D . ②⑥⑤④①③

二、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微时代”,读什么?

        ①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 亿。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②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帐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③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帐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 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④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帐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

        ⑤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对于读者来说,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心理,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而对于微信公共帐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来说,则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⑥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帐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信阅读人数众多,多到可用亿计,已经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 B . 读者订阅的都是其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内容,这决定了其阅读必然是极其舒服的阅读。 C . 读者的口味被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他们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D . 微信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问题多多,需要正视并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 下列对现阶段“微信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信阅读很可能令读者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固化,使一些读者获得的精神享受是肤浅的。 B . 对看不懂、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订阅、不看,长此以往,读者自然难以拥抱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 C . 微信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爆料”“有染”等饭局上的谈资,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D . 微信阅读多涉及没有多少营养的劝诫、感悟等,读的时间久了会让读者患上精神营养不良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现在的微信阅读提供的产品虽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为读者健康成长着想的产品不多。 B . 作为读者,如果能够主动去欣赏那些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表达,那么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C . 微信阅读的提供者,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就是一味迎合读者阅读趣味的表现。 D . 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帐号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真正的幸福。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在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上,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子,递给老铁匠。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后天我来取刀!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日本人早在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一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小说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但老铁匠的失踪、小铁匠的组织暴动,来得太突然了,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B . 小说一开始写老铁匠得知自己被村人说成是汉奸后仍面无表情地打铁,说明老铁匠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反抗,而是逆来顺受想要忍气吞声躲过这一劫。 C . “刀抦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这句话文字简练,系点睛之笔,对主题进行了阐释与深化,使标题的匠心得以彰显。 D . 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用爱国主义者的鲜血和骨气让一块普通的铁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内涵,老铁匠与小铁匠互相映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E . 作者运用悬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父子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大形象。
    (2) “铁”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中的老铁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老铁匠说“能屈能伸才是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 “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上悟,夺其官。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乃祖安童世祖克成善治也                      相:辅助 B . 以金谷细务之                                  责:责罚 C . 铁木迭儿复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          引:推荐 D . 拜住以海运粮世祖时顿增数倍                    视:观察
    (2)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B .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C .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D .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拜住是元初名相安童的孙子。早年在朝廷官袭宿卫长,后虽然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宁可得罪太子,也不愿为其招来祸端。 B . 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使张养浩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C . 右丞相铁木迭儿在朝中打击异己,滥杀大臣。拜住暗中进言,使王毅、高昉得以保全。张思明因忌恨拜住方正而密谋陷害时, 拜住则不予计较。 D . 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于左右,咸称拜住贤。

    ②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

四、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氓》中“”两句诉说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态度的不同,提出了对“氓”的控诉。

    ②《氓》中“”两句回忆了少年时一起玩耍,尽情地说笑的美好情景。

    ③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的名句是“”。

五、诗歌鉴赏

  •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 本词与《迢迢牵牛星》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2) 本词与《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 10. 仿照下面句子,自选描写对象写一段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近,修辞与示例相同,不要求字数相同。字数不超过80字。

    示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七、作文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他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请以“心中有阳光”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