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科学考点专练第17讲压力与压强

修改时间:2025-02-25 浏览次数:1 类型:一轮复习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考点专练

  • 1. 小明周末做家务时,发现家里的许多现象涉及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风沿外窗吹过,窗帘将飘向窗外主要是因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 . 卫生间地漏的“U”形反水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 . 拖地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摩擦力,帮助清除污渍 D . 使用高压锅煮饭更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低
  • 2.   如图所示,小科一只手握住胶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在下管口附近撒上碎纸屑,另一只手抓住管的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观察到纸屑从上管口飞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 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上管口的压强小于下管口的压强 B . 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上管口的压强大于下管口的压强 C . 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下管口的压强小于上管口的压强 D . 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下管口的压强大于上管口的压强
  • 3. 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a和b中,待木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容器盛的是甲液体,b容器盛的是乙液体   B . 木块在a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 . a、b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D . a、b两容器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不相等
  • 4. 下列关于压强的实验中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 . 图甲,“纸片托水”实验,证明了液体压强的存在 B . 图乙,把乙图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面将下降 C . 图丙,将该相同的小桌和砝码放在木板或海绵上,海绵比木板受到的压强大 D . 图丁,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沸点降低
  • 5.  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 . 覆杯实验 B . 热气球升空 C . 吸盘吸玻璃上 D .  堵住上孔,水停止流出
  • 6.  如图所示为项目组同学自制的气压计,将气压计从一楼拿到六楼时,细玻璃管中液面会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以通过减少玻璃管的直径来增大气压计的精确度 B . 细玻璃管中液面升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大 C . 玻璃管中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D . 用玻璃瓶和细玻璃管自制气压计时,瓶中的水不能装满
  • 7. 如图所示,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台秤,其中央有一个盛水平底柱形烧杯,现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实心铝块逐渐浸入,直至刚浸没于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台秤的示数不变 B . 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变大,台秤的示数逐渐变小 C . 水对杯底增加的压力等于铝块浮力的变化量 D . 浮力逐渐变大,台秤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不变
  • 8. 如图所示,是一种便携式“碘伏棉签”,塑料管内装有碘伏消毒液,它的上端封闭,使用前消毒液在作用下不会从下端流出,使用时将封盖掰开,消毒液会在作用下自动向下流入药棉中。

  • 9. 已知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密度、底面积、高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求:                                                                                                                                      

    物体

    密度(千克/米3

    底面积(米2

    高度(米)

    5×103

    2×10-3

    0.6

    8×103

    5×10-3

    0.5

    (1) 乙的质量m=
    (2) 圆柱体甲对地面的压强p=
    (3) 若在甲、乙上方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的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乙的底部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ΔF为49N。求甲的底部对地面的压强的变化量Δp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