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科学考点专练第33讲物质的分类和有机物

修改时间:2025-02-25 浏览次数:1 类型:一轮复习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考点专练

  • 1.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证确的是( )
    A . 结构观: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组成元素不同 B . 分类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混合物 C . 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D . 变化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2. 下列各选项中四个科学术语分别表示图中的甲、乙、丙、丁,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 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 . 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C . 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D . 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 3. 分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 混合物:五水硫酸铜晶体、医用酒精、石灰石 B . 单质:硫磺、生铁、氢气 C . 化合物: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 D . 氧化物:水、二氧化锰、干冰
  • 4. 我校在国庆之后将全面落实“垃圾分类”,使用过后的餐巾纸属于 ( )
    A . 其他垃圾 B . 可回收垃圾 C . 有害垃圾 D . 易腐垃圾
  • 5. 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为探究水的组成,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Fe和的质量比为28:9 B . 产物X是一种单质 C . 反应后,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6. 大气臭氧层是地球的太阳镜,能吸收紫外线,保护生物。大气平流层中同时发生氧气与臭氧(O3)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经过漫长时间形成臭氧层。关于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 . 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C . 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D . 原子总数保持不变
  • 7. 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原子论,用一些圆圈再加上各种点、线和字母表示不同的原子,如图是道尔顿当时采用的某些原子符号。根据这些符号,下列选项中表示一氧化碳分子模型的是(    )

    A . B . C . D .
  • 8.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取用固体药品    B . 倾倒液体药品    C . 过滤泥浆水    D . 蒸发食盐水
  • 9. 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查阅资料:物质A由硫元素与氢元素组成,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质A的化学式为H2S,其水溶液中含有H+ B . 物质B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 C . 物质C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D . 实验室常用物质E的稀溶液做干燥剂
  • 10. 某工厂利用废硫酸和足量废铁屑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流程如下:

    (1) 反应前需对废铁屑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
    (2) 流程a的操作名称是
    (3)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 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指含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及碳酸盐等化合物的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归类于无机物。
  • 12.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1和图2可知,甲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 图2的曲线图中,点时,溶液中数量相等。
    (3) 小组同学初步讨论出溶液中数量随加入甲溶液体积的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他们认为V的值是12,理由是
    (4) 取图2中b点所得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