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5-02-25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①被太阳光直射 ②昼长大于夜长 ③出现极昼现象 ④处于盛夏时节
①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②推动低空飞行器产业发展
③丰富对宇宙的认识 ④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资源
①了解海洋地质历史 ②探索海洋自然资源
③监测海洋环境变化 ④加大填海造陆建设
①全年高温 ②冬季寒冷 ③全年干燥 ④夏季多雨
【从板块看变化】
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过程中,某学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简易实验。图左为模拟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图右为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目的
通过简易板块运动模拟实验,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实验过程
(1)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实验器材与模拟过程。
实验器材 | → | 模拟过程 |
盛满水的盆 | ①模拟各大板块 | |
防水的海绵纸 | ②模拟地底动力 | |
吸管 | ③模拟地球表面 | |
… | … |
盛满水的盆:模拟________;海绵纸:模拟________;吸管:模拟________(填写序号)
(2)读图右可知,地球表层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大致由________(五/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3)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向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的________(内部/边界),海绵纸与海绵纸________(保持静止/开始运动),冒出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火山喷发/海平面升降)。
(4)上述实验现象主要发生在图右中的________(甲/乙)地,板块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张裂/挤压),反映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相对________(活跃/稳定),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________(活跃/稳定)。
实验应用
(5)结合实验过程和图右,用文字描述或画图形式解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表示出板块名称和运动方向)
【从气候看特征】
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气候息息相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课后开展了气候相关内容的探究。图1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世界局部地区人口密度示意图,图3为①、②、③三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表为①地部分气温和降水数据。阅读图文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 … | 10月 | 11月 | 12月 |
气温(℃) | … | 26.4 | 26.0 | 23.3 |
降水(mm) | … | 286 | 290 | 245 |
(1)根据表中所给气候资料,补全①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从①地和②地中选择一地,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我选择地点________(①/②),该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
油橄榄是地中海沿岸③地的重要农作物,油橄榄在生长的过程中喜欢温暖且阳光充足的环境,具有耐寒的特点且早春阶段需水量较多。
(3)结合材料,说明③地适宜油橄榄生长的条件。
(4)读图2比较①②③三地,人口密度最低的是________(①/②/③),②地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________。
(5)根据所给气候资料,解释②地人口密度较低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2023年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报告显示,在2021年到2022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2%。
(6)请你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至少写出两点)
【从分布看规律】
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世界人口增长图,下表为世界人口垂直分布数据。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________,B地区人口密度约为________。
(2)据图1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衡,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________(中低/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
(3)图1中C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选项),D地区属于人口________(稠密/稀疏)地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填选项)
A.极端干旱 B.地势高峻 C.过于湿热 D.终年严寒
海拔(米) | 0~200 | 200~500 | 500~1000 | 1000~1500 | 1500~2000 | 2000~2500 |
占世界人口比例(%) | 56.5 | 24.0 | 11.6 | 4.4 | 2.3 | 1.2 |
(4)从表1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填选项)
A. 丘陵 | B. 平原 | C. 高原 | D. 山地 |
(5)据图2可知,年平均人口增长率约在________年达到峰值,2020年以后预测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将________(缓慢/快速/趋缓)。
(6)人口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填选项)
A. 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 | B. 国防兵源充足 |
C. 劳动力资源过剩 | D. 就业压力大 |
【从地铁看生活】
北京地铁15号线是北京市第十条建成的地铁线路,于2014年全线开通运营,全长41.4千米,全线共设20座车站。图左为地铁15号线示意图,图右为北京地铁15号线站点示意图与沿线景观图,表为北京地铁15号线工作日部分时间段发车频率。阅读图文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地铁15号线(俸伯—清华东路口)发车频率
工作日部分时间段 | 发车频率 | |
① | 早上5:32—6:12 | 每6—7分钟一车 |
② | 早上6:12—6:26 | 每4—5分钟一车 |
③ | 早上6:26—9:28 | 每3—4分钟一车 |
④ | 早上9:28—9:56 | 每5—6分钟一车 |
⑤ | 早上9:56—12:55 | 每7—8分钟一车 |
(1)根据图文资料,补全北京地铁15号线的信息和沿线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023年,北京地铁15号线顺义段全年的客运量6844.09万人次,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38.41%。全线日均客流量近40万人次,工作日早晚高峰人流量很大。
(2)读表,从发车频率看,________(填序号)发车频率最高,原因是该时段________。
2023年初,北京地铁15号线马泉营车辆段的顶棚加装了光伏面板,并且成功全容量并网发电。该发电站采取无人值守、自动运营模式,进一步减少了人工成本。该项目预计每年平均发电量约125万千瓦时,结合全线电动智能机车组的运行,据测算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96吨,推动北京打造“绿色地铁”。
(3)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光伏发电项目对北京地铁发展的有利影响。(至少写出两点)
(4)读图右,从俸伯站出发,游览地铁15号线周边的一个特色景观,请为此设计一个地铁出行计划。
出行计划 目的地:________(景观名称) 选择理由:________ 上车站点:俸伯站——下车站点:________ |
新国展二期位于顺义区,紧邻首都机场,整体建筑呈现“紫金丝带”造型,寓意共建“一带一路”。
(5)说明交通运输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