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5-01-13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赏景激乐(18分)

  • 1. 在欣赏山水景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请阅读以下内容,帮助小语完成这一则活动宣传语。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时常身处青山绿水中,并从中获得心灵的滋养。欣赏山水景色,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也是一种情感的酝            (niàng)。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的心情如同山间的清泉,经过岁月的____(zhù)蓄,变得愈发纯净和深沉。春天,山花烂漫,鸟雀冲上云____(xiāo),如同我们心中的喜悦,无拘无束地释放;夏日,湖面波光粼粼,映照着我们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与我们的生命相应。这些美好的景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心灵深处的触动,让我们在欣赏中攫取快乐,也在快乐中得到净化和提升。

    (1) 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niàng)  (zhù)蓄  云(xiāo)

    (2) 请为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A.hé B.hè )
    (3) 写完后,小语仍然觉得不太满意,想找语文老师进行修改,他应该如何礼貌的表述这个想法?请你帮助他选择合适的表达。

    老师,打扰您了。这是我的(A.大作 B.拙作),我仍感不满意却不知如何修改,恳求您不吝(A.赐教 B.领教),万分感谢!

  • 2. 面对美景,小语向课本学习写景技巧,设计了一张“写景技法”整理探究单,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写景技法

    古诗文名句

    出处

    对比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比喻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视角转换

    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想象和联想

    日月之行,

    曹操《观沧海》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触景生情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回顾已学内容并进行了整理和思考,明白学习始终要与思考相联系,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 3. 小文整理完以上资料后,想结合课本内容让活动更丰富,请你帮助他选出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        )
    A .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秦汉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 “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和“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两句都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 .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撰写,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对偶向来为人称道,这首诗属近体诗中的律诗。
  • 4.  阅文生乐。

    遥远的刺槐花开

    田再联

        ①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

        ②暮春初夏的雨丝有了些粗犷,“沙啦啦,沙啦啦”地拍打着村庄。枝叶稀疏的刺槐树依偎在雨帘里,沐浴成一把把翠绿的大伞。雾气填满了村舍的空隙,流动着刺槐的香。

        ③雨声沙沙,催促很紧,刺槐花苞已经在交头接耳了。蜂鸟似的花蕾被雨丝的玉针银线挑扎在花轴上,似一枚枚晶莹的立体绣,藏在枝叶里。槐叶急匆匆地生长,忙着为槐花搭建遮风挡雨的帐篷。

       ④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苞嘬嘴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那淡绿的眼帘里,有一张油布伞下企盼花开的脸蛋。雨丝在槐树枝叶里过滤成粗壮的雨滴,落在鲜黄的油布伞上,滴嗒滴嗒地刺激着我幼小猎奇的耳膜,耳膜里还有雨后天晴,刺槐花苞开裂的声音。

       ⑤阳光是刺槐花开的号角。雨过天晴,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谦让。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

       ⑥不知是谁开启了生吃槐花的先例,先嗅后吃,槐花又成了我们惬意的零食。后来才知道,槐花生吃起来口感非常鲜嫩,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密切相关。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

        ⑦父亲再忙,也得抽出一点时间来采摘槐花。大人们采刺槐花,有自制的工具。在晾衣竹竿的末端,用细绳绑上割稻子的镰刀,便做成了可靠的钩竿。我最喜欢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逐渐向左邻右舍延伸。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槐花全在我迅捷利索的忙碌中归筐。手里握着花香,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心里溢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香了。

        ⑧采花归来,收获满满。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正安静地躺在篮子里,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母亲乐不可支,因为要轮到母亲大显身手了。我和父亲最喜欢吃母亲用麦面粉煎的槐花饼。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薪柴点燃,等铁锅烧热了,顺着锅沿放上些许菜籽油,油烟起时,便倒下和好的槐花糊。母亲用蘸过水的铁锅铲,娴熟地将面糊不紧不慢地摊开。只见面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脆。面饼里夹着的槐花,好似在锅里获得重生,香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吃着槐花饼的父亲曾感叹地说过,一个时代过着一种日子,每种日子都有一种色彩,吃槐花饼就是那时生活的特写。

        ⑨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树也移植成香樟树、桂花树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在城里的菜市场,我见到了刺槐花,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

    (选自《新安晚报》2021年6月23日,有删改)

    (1) 【文脉梳理】文章围绕“刺槐花”写了多件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散学归来, “我”→刺槐花开时,孩子们惬意地吃刺槐花→屋头村陌,父亲→采花归来,母亲→街道上,“我”嘴含槐花遗失旧滋味。

    (2) 【朗读设计】朗读美文,感受汉语声韵之美,需要把握好语气、重音等内容。请你帮助小语,参照示例,给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设计朗读方案,并说明理由。

    示例: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

    我觉得这句话应当重读“浸泡”这个词,因为它写出了槐花与“我”的童年密不可分的关系,用舒缓而又低沉的语气来读,读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

    (3) 【语言品味】在品味文章语言时,小语和小文围绕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句子,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语:我觉得这句话有许多美妙之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我欣赏这句话独特的描写角度,你看“甜蜜蜜”,就从味觉角度写槐花,写出它的滋味香甜,更凸显出我们一群孩子吃槐花时的兴奋、快乐与满足。

    小文:是的,这句话写得太棒了。我欣赏  。

    (4) 【情感体悟】请你结合自身对标题的理解,分析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5) 【经历分享】和文中作者一样,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拥有雪地捕鸟、折腊梅花、按斑蝥看它喷出的烟气等各种各样的快乐。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也有这样承载着丰富情感的故事或游戏吗?请用优美文字分享给你的同学们。(请你运用多种感官和至少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100字左右)
  • 5. 七年级正在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展示活动,你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

    【西游·朋友圈】

    结合原著情节及朋友圈内容,完成任务。

    故事情节: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第二十七回)

    • 尸魔三戏唐三藏

    白骨精的三次变化:美女子→老妇人→老公公

    白骨精的形象特点:     

    • 圣僧恨逐美猴王

    孙悟空凭借自己的火眼金睛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计谋,保证了师父的安全,可他最终却被唐僧愤怒驱逐。造成唐僧“恨逐美猴王”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从不同人物角度分析):

    【西游·人物画】

    左图是同学们为孙悟空所画的一幅画像,同学们想把它插入到某一章回的思维导图中。

    结合原著,你认为最合适的章回是

    A.灵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B.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C.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D.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服熊罴怪

    请你结合相关情节以及孙悟空的外貌、性格,说明理由:

  • 6. 散文集《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读好书,爱读书,让我们走近《朝花夕拾》,读作品写批注,赏人物析内容。

    【朝花·读书乐】

    篇目

    片段

    批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生读书时投入的样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率真又博学的人。

    《琐记》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

    ____

    ____

    ____

    ____

    (1) 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与体验,参考示例,完成对衍太太的批注。
    (2) 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二、鉴古增乐 (19分)

  • 7. 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章让我们在徜徉书海的过程中领悟生活、收获方法。

    【动笔做积累】
    做笔记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阅读资料包中的内容,将笔记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阅读资料包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节选自《论语》)

    【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

    (1) 为加点字标注字义。

    ⑴相而去   
    不习乎?  

          
    ⑷天

    ⑸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温故知新    相委去         
    B.下车引    身自罢

    C.去后至      往         
    D.尊君在    亦说乎

    (2) 会断句(请用/标出两处停顿)
    今 日 饮 酒 乐 天 又 雨 公 将 焉 之?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 三则选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结合丙文内容简要分析。
  • 8. 请欣赏以下诗歌,感受朋友间的情深义重。

    送韩侍御之广德

    李白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注:①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被贬,此时去广德隐居。 ②贳(shì):租借,赊欠。③泉明:即陶渊明。此处将韩待御比作人格高洁的陶渊明。

    (1) 诗歌前两句中“”与“贳酒”两个词最能触发作者今非昔比的情绪。
    (2) 诗歌后两句抒情巧妙,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诗人的情感。

三、叙事述乐(50分)

  • 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鲁迅来说,在百草园中自在玩耍,释放好奇心,就是快乐;对莫怀戚来说,能够和家人散步,让一家人各得其乐就是快乐;对孔子来说,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就是快乐。每个人都能从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乐,那么,你的快乐来自哪里?你对“快乐”有着怎样的理解呢?

    请选择你学习或生活中一次具体的经历,以“    ▲     , 使我无比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