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修改时间:2024-12-09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26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 潮平两岸阔,,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峨眉山月半轮秋,。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4) 《论语》是一部孔子及其弟子用其一生来践行的誓言。为学,他说:“。”就是说若一味学习,而不思索其中深意,便如入宝山却空手而归。一味思考,而不学习,思绪就似无根之萍,在虚空中飘荡。同时,还要注重旧学重温,这并非简单重复诵读,而应深入思索、探究。这样就有成为老师的资格。所以,他又说:“。”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日的集市,热闹非凡。女孩子们____的,仿佛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一个小女孩手捧着自己zhù xù了好久零花钱买来的糖果,站在人群中,她看着周围新奇的小玩意儿,忍不住nì xiào。突然,不远处的声音打断了女孩的思绪。

    一个卖花的摊位前,顾客正和摊主讨价还价,语气有些duō duō bī rén。摊主耐心解释着价格的合理性。最终,顾客买到了心仪的花,摊主也收获了利益,____。看到这一幕,小女孩拿着糖果,蹦蹦跳跳地离开,她那____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洒在集市的每个角落,为这集市的烟火气增添了一抹纯真与美好,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心生暖意。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chǔ xù        nì xiào        duō duō bī rén

    (2)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花枝招展     各得其所    烂漫 B . 花枝招展    各取所需    浪漫 C . 浓妆艳抹    各得其所    浪漫 D . 浓妆艳抹    各取所需    烂漫
    (3)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为这烟火气的集市增添了一抹纯真与美好,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心生暖意。 B . 为这集市的烟火气增添了一抹纯真与美好,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心生暖意。 C . 为这集市的烟火气增添了一抹纯真与美好的画面,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心生暖意。 D . 为这烟火气的集市增添了一抹纯真与美好的画面,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心生暖意。
  • 3. 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校举办以“明是非,交益友”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朝花夕拾》是中国的一部经典名著,下面是一张阅读《朝花夕拾》的读书卡,请你根据提示补充读书卡片的内容,向你的好友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句话是鲁迅在《朝花夕拾》的一篇文章中为怀念他的保姆①(人名)写的,她善良、真诚,关心鲁迅,为鲁迅买来一本渴盼已久的一本书②(书名)。

    关注情节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发生反感的,是A和B两件事。(《二十四孝图》)

    这两件事A.B分别是③“”和④“

    关注评价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而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还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个人的感受。

    《狗·猫·鼠》一文表现了对⑤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多交益友,七年级一班班委会准备召开“明是非,交益友”主题班会。班委会集思广益,设计了下面一个具体活动项目,请你紧扣这次班会主题,并参照示例,帮他们再设计两个具体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畅谈交友之道

    活动项目二:

    活动项目三:

    (3) 班级准备邀请团委王老师来参加此次活动,下面的邀请函中在内容与结构上各有一处错误,请改正邀请函中的错误。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我班将于11月8日下午两点在701教室举行“明是非,交益友”主题班会,诚邀您参与,届时请莅临指导,期待您提出拙见。

    七年级一班

    2024年10月7日

    内容上:

    结构上:

二、阅读(4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刘义庆编《世说新语》)

    【乙】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 , 俱委而窃听,炊忘著 , 饭落釜中。太丘问:“坎何不馏?”元方、李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fǒu)?”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南朝刘义庆编《世说新语》)

    【注释】①进火:烧火。②著:放。③箅(bì):蒸锅中的竹屉。“箅”的作用是使米不漏到锅中。④馏(liú):把米放在水里煮至水开,再捞出蒸成饭。⑤糜(mí):比较稠的粥。⑥志:记忆,⑦更相:互相。

    (1) 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含义。

    文言词句

    推断词义方法

    字词释义

    宾客陈太丘宿

    字形辨析法:(言,询问)+(旨,想法、思想)

    拜访,拜见

    而窃听

    课内迁移法:相委而去

    饭落

    联想成语法:破釜沉舟、釜底抽薪

    有所识不

    查阅词典法:a.偏差,不平正;B.好邪,邪佞;C.略微,稍微;D.很,甚

    更相易夺

    联系语境法:“易夺”本意为“改变,夺取”,这里可以联想两孩子互相争辩情形,联系下文“他们说的话合在一起,没有一点遗漏”来理解词义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大 人 与 客 语 乃 俱 窃 听 炊 忘 著 箅 饭 今 成 糜

    (4)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36篇,【甲】文与【乙】文分别选自《方正》《夙慧》篇。请结合两文分析陈元方“方正”且“夙慧”的表现。

    《世说新语》门类

    提示

    方正

    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夙慧

    早慧,幼童聪慧过人

  • 5. 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材料二】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摘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三】

    A.当田野上一层金黄 , 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B.雨,似乎不再有春的娇媚和夏的粗犷 , 而显示出秋的端庄而与沉静了。C.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D.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摘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1) 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前三句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没有用一个动词,营造出别样的氛围。 B . “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C . 呼应题中“秋”字最直接的意象是:枯藤、老树、昏鸦,“夕阳”与“西风”呼应。 D . “断肠人在天涯”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断肠人情感的触发物。
    (2) 下面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朗读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又是秋天”中的“又”字重读,表明时间的转换,强调这两个秋天的意义非凡。 B . “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一句语调下降,读出菊花的凄凉和“我”精神持续的萎靡。 C . 材料二朗读的感情基调是达观释然的宁静,材料三则是轻松热烈,饱含赞美的深情。 D . “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句子中短停顿,强调产生的情感,读出悠远的感觉。
    (3) 下面对材料三画线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染”字原指用染料着色,在文中写秋天田野里颜色的变化。这样写仿佛田野是一幅画,没有用“涂”字,显得色彩更匀称美丽。 B . 这句话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秋雨活泼欢快的特点,蕴含着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C . “不大出门”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雨人格化,把秋天雨少的特点写得生动而活泼,又呼应了前面的“端庄而又沉静”。 D . 用天空的暗表现雨的光泽,用田野的静突出雨的声音,这是对比衬托的手法,同时用整齐的句式,使得行文富于变化,读来富有节奏美。
    (4) 三则材料都写秋天,试比较它们的内容和作用,看看对于写景你会有怎样的启发。阅读三则材料,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材料文体

    秋的内容

    写秋的作用

    材料一

    落日下的秋景

    材料二

    叙事散文

    盛放的菊花

    材料三

    写景散文

    描绘秋雨的特点景象,表达喜爱赞美之情

    ④根据表格,关于写景,我得到的启示是:

  • 6. “珠海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公众号计划分期推送主题为“人间亲情”的美文,本期选取了《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一文,作为推送编辑,请你完成以下推送任务。

    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山坡上的庄稼地,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燥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因三分之差而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的沉重打击下,我不仅没得到安慰和鼓励,反而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庄稼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这片地浪费了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盛开的荞麦花。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心灰意冷,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很多苦,希望我能有出息,能走出大山。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甲】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发现母亲没在家,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乙】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沉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我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⑪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⑫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⑬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⑭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1) 【文章简介】请结合全文内容,根据文本内容,补全“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让读者对文章有初步印象。

    (2) 【朗读录音】公众号计划在文章中插入朗读音频,请参考示例,从重音及语气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朗读卡1

    【甲句】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朗读设计】应该用缓慢低沉的语气来朗读。要重读“驱逐”“没有用”“仍然”,突出了作者想要用劳累改变心灵的空虚,但希望落空了,要读出作者的无力感和失望之情。

    朗读卡2

    【乙句】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

    【朗读设计】应该用语气读,要重读,突出了,(内容分析)要读出作者(情感表达)

    (3) 【写推荐词】请你根据要求,将下面的推荐词补充完整。

    推荐词

    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文字清新质朴,简洁而不失韵味。作者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无论是描绘荞麦花盛开的田野,还是刻画人物的一颦一笑,都栩栩如生。那些优美的语句仿佛带着自然的芬芳,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比如“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盛开的荞麦花。”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再比如,“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②(从人物的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总之,《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它能让你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片宁静的心灵港湾,在书中人物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汲取前行的力量。

    (4) 【回复评论】小文在读完文章后发表了评论(如下),你赞同她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在“小编回复”一栏中谈谈你的理解。

    小文:天下的母亲都是相似的。这篇文章和《秋天的怀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位母亲的经历虽然不同,但是情感与作者刻画母亲的手法却很一致。

    小编回复:

三、作文(5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我们听到的万物之声,也可以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各种信息。这些声音中,最令你难忘的声音是什么?是亲人的一句叮嘱,师长的一句提醒,朋友的一句安慰,还是校园里上课的铃声,运动会上的加油呐喊声……这些声音一定在你的心中留下了痕迹。

    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