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12-30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热敏电阻 | 甲型 | 乙型 | |||||||||||
温度(℃) | 5 | 20 | 35 | 50 | 65 | 80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阻值( | 200 | 196 | 191 | 185 | 5 | 1 | 0.5 | 1 | 1.5 | 2 | 850 | 920 |
序号 | 海拔(千米) | 大气压强(标准大气压) | 空气密度(千克/米3) |
1 | 0 | 1.00 | 1.29 |
2 | 2 | 0.78 | 1.01 |
3 | 3 | 0.69 | 0.91 |
4 | 5 | 0.53 | 0.74 |
5 | 8 | 0.35 | 0.51 |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初步结论:;
②小明为了计算出大气层的厚度,有如下的推理:
如图所示,设想人将手摊开,手掌面积为S,手掌距大气“海面”的距离为h,手掌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力等于手掌上方体积为Sh的空气柱所受的重力G。则手掌上受到的大气压强为 由表中数据可知海拔0米处大气压强值为1标准大气压,该值约为1.01×105帕。 |
小明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地球的大气层厚度约为80~100千米”,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请写出小明的推理是否合理,并简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的原因。
(1)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p;
(2)容器A中水的深度h;
(3)若通过两种方法分别增大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并测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量△p容、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p水 , 如下表所示。
方 法 |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量△p容(帕) |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p水(帕) |
I | 4900 | 7840 |
II | 5880 | 2940 |
方法a:圆柱体甲放入盛有水的容器A中;
方法b:向放置圆柱体乙的容器B加入质量为5千克的水;
①请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方法a、b与表中方法I、II的对应关系,以及圆柱体的质量m;
②请判断甲在水中的状态并说明理由【提示:漂浮、悬浮、沉底(浸没、未浸没)等】。
序号 | 1 | 2 | 3 | 4 | 5 |
物块体积V(米3) | 1.0×10-4 | 1.5×10-4 | 2.0×10-4 | 2.5×10-4 | 4.0×10-4 |
压力增加量ΔF(牛) | 1.0 | 1.5 | 2.0 | 2.0 | 3.0 |
现象 |
①观察序号1~3中的实验现象并比较ΔF与V的关系,可得初步结论: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
②观察序号1或2或3或4中的实验现象并比较ΔF与G的大小关系,可得初步结论:当时,物块沉底;
③观察序号1~4中的实验数据及现象,发现:ΔF与物块排开水的体积有关,物块排开水的体积越,ΔF越;
④进一步分析序号5中的实验现象并比较ΔF与G的大小关系,发现:当物块漂浮时,。请根据所学的压强、浮力知识,简述上述结论的原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