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修改时间:2024-12-30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共6题,12分)

  • 1. 上海的南北高架道路,在穿越住宅区的路段两旁,常设置数米高的塑料档板,这是为了(  )
    A . 提示驾驶员安全行车 B . 防止车辆冲出车道,起护栏作用 C . 防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逸 D . 减少对居民的噪声污染
  • 2. 在几何光学中,人们把光看作是光能量传播的几何线,这种几何线称为光线,用来表现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其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A . 等效替代法 B . 建立理想模型法 C . 放大法 D . 控制变量法
  • 3. 物理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 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 B . 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 . 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 D . 课本受到的重力和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 4. 如图所示,飞天航天服有两个特别的设计:手腕上的小镜子和胸前反印的汉字。航天员穿上舱外航天服后,在头盔里看不到航天服上的按钮及汉字。工程人员想了个办法:在手腕处安装了小镜子,来看衣服上的字和准确操作按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汉字通过镜子所成的是实像 B . 航天服胸前的字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C . 当镜子靠近汉字时,汉字通过镜子成的像会变大 D . 当镜子靠近汉字时,汉字到镜子的距离小于像到镜子的距离
  • 5. 小向同学陪妈妈去超市买厨房用品,他发现超市中同一品牌、同一种类的酱油,有两种规格:第一种是袋装450毫升,售价5元;第二种是瓶装500克,售价6元。已知袋装酱油的密度均为1.2克/毫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B . 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C . 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D . 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 6. 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中央,如图所示。从顶点A沿虚线将M部分截去,关于剩下N部分对桌面压强与截去角度α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º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随α的增大而增大 B . 当截去角度α大于45º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随α的增大而减小 C . 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º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D . 当截去角度α大于45º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共6题,24分)

  • 7. 古希腊科学家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大量实验,得到结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
  • 8. 我国科学团队研制出的一款柔性显示玻璃,厚度仅有0.03毫米,创造出的新的世界纪录,这种玻璃常应用于折叠屏手机。如图所示,手指用力压这种玻璃会使其变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手指压力越大,玻璃弯曲程度就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有关。

  • 9. 物理探究活动中,小庆发现反复弯折铁丝后,铁丝的弯折处会很烫,这个过程是通过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如图为小庆自制的气压计,将该气压计从教学楼的一楼移至五楼,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将会

  • 10. 我国的094型战略核潜艇,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超声波是由物体产生的,利用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
  • 11. “热敏电阻”是用某些特殊材料制成的元件,当热敏电阻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其电阻值会随之缓慢变化;当温度达到某一特定值时,其阻值会突然骤增或骤降。下表中记录了甲、乙两种不同类型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部分数据。

    热敏电阻

    甲型


    乙型

    温度(℃)

    5

    20

    35

    50

    65

    80


    0

    20

    40

    60

    80

    100

    阻值(

    200

    196

    191

    185

    5

    1


    0.5

    1

    1.5

    2

    850

    920

    (1) 分析表中两种类型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缓慢变化时的关系分别是
    (2) 我们把热敏电阻的阻值出现骤增或骤降时的温度叫做“开关温度”,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判断:甲型热敏电阻的开关温度在℃区间。有一种用热敏电阻制成的“自恢复保险丝”串联在电路中,当电流增大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它的开关温度发挥作用,从而保护电路,这种热敏电阻应选用型热敏电阻。
  • 12. 如图甲所示是便携式封口机,工作时利用电流的效应,使发热电阻温度快速升高,熔化塑料包实现封口。如图乙所示是其原理电路图,封口机的电源电压是3 V,发热电阻R的阻值为1 Ω,闭合开关,则10s内产生J的热量。若封口时总是把塑料袋烫坏,应将发热电阻换成阻值更(选填“大”或“小”)的电阻。

  • 13. 如果把空气比作海洋,我们就生活在这层海洋的底部。由于大气也受到重力作用,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我们称它为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空气密度随海拔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

    海拔(千米)

    大气压强(标准大气压)

    空气密度(千克/米3

    1

    0

    1.00

    1.29

    2

    2

    0.78

    1.01

    3

    3

    0.69

    0.91

    4

    5

    0.53

    0.74

    5

    8

    0.35

    0.51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初步结论:

    ②小明为了计算出大气层的厚度,有如下的推理:

    如图所示,设想人将手摊开,手掌面积为S,手掌距大气“海面”的距离为h,手掌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力等于手掌上方体积为Sh的空气柱所受的重力G。则手掌上受到的大气压强为。若空气密度为ρ,则

    由表中数据可知海拔0米处大气压强值为1标准大气压,该值约为1.01×105帕。

    小明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地球的大气层厚度约为80~100千米”,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请写出小明的推理是否合理,并简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的原因

三、作图题(共2题,4分)

四、简答题(共5题,30分)

  • 16. 将体积为2×10-4m3的物体浸入水中,求:物体所受到的浮力F
  • 17. 一个普通成年人每只脚的底面积约为0.03米2 , 质量约为70千克;我国最新的99式主战坦克的重力约为5×105牛,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2.5米2 , 求:

    (1) 普通成年人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对地面施加的压力F
    (2) 该坦克对水平地面产生的压强p坦克
    (3) 请通过进一步计算、比较,判断如图所示 “坦克没有陷入泥地,而人却陷入泥地” 的情景是否科学。
  • 18. 小红同学家买了新房,要在6m2阳台上铺设地砖,她仔细测量了阳台地面和某型号地砖的一些数据,发现每块地砖的面积是0.1m2(铺设时不考虑地砖损坏和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她家位于离地6m高的三楼,将所需地砖从地面搬至阳台过程花费了300秒,小红干活时功率为12W。
    (1) 求:小红从地面搬到阳台所做的功;
    (2) 求:每块砖的重力是多少。
  • 19.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积为110-2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A、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足够高),另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甲、乙,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容器底面积的一半。A中盛有质量为5千克的水,B中放置圆柱体乙。求:

    (1)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p;

    (2)容器A中水的深度h;

    (3)若通过两种方法分别增大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并测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量△p、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p , 如下表所示。

    方 法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量△p(帕)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p(帕)

    I

    4900

    7840

    II

    5880

    2940

    方法a:圆柱体甲放入盛有水的容器A中;

    方法b:向放置圆柱体乙的容器B加入质量为5千克的水;

    ①请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方法a、b与表中方法I、II的对应关系,以及圆柱体的质量m;

    ②请判断甲在水中的状态并说明理由【提示:漂浮、悬浮、沉底(浸没、未浸没)等】。

  • 20. 物块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会增大。为了研究放入物块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力增加量ΔF的情况,小杨选用了五个重力G均为3牛的柱形物块,分别将物块放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相同柱形容器中,待到物块静止后,将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4

    5

    物块体积V(米3

    1.0×10-4

    1.5×10-4

    2.0×10-4

    2.5×10-4

    4.0×10-4

    压力增加量ΔF(牛)

    1.0

    1.5

    2.0

    2.0

    3.0

    现象


    ①观察序号1~3中的实验现象并比较ΔF与V的关系,可得初步结论: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

    ②观察序号1或2或3或4中的实验现象并比较ΔF与G的大小关系,可得初步结论:当时,物块沉底;

    ③观察序号1~4中的实验数据及现象,发现:ΔF与物块排开水的体积有关,物块排开水的体积越,ΔF越

    ④进一步分析序号5中的实验现象并比较ΔF与G的大小关系,发现:当物块漂浮时,。请根据所学的压强、浮力知识,简述上述结论的原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