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题

修改时间:2024-12-30 浏览次数:7 类型:开学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 1. 根据生活经验,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仙女山最高处的大气压强约为 B . 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40cm C . 人体正常温度约为 D . 考试用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 2. 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 壶口冰瀑 B . 黄山雾海 C . 天池白雪 D . 长城雾凇
  • 3. 如图所示,下列工具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食品夹 B . 螺丝刀 C . 钳子 D . 瓶盖起子
  • 4. 如图所示,下列四种场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铁轨铺在枕木上,主要是减小火车对地面的压强 B . 图乙:用力F压着物块静止在竖直墙上,现增大力F,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也变大 C . 图丙:用手指托住乒乓球,从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气,同时手指移开,乒乓球不会掉 D . 图丁: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玻璃管中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 5. 关于水加热至沸腾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看见锅上冒“白烟”,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 . 使用高压锅煮饭易熟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液体的沸点高 D . 停止加热,沸水变凉后分子热运动停止
  • 6. 如图所示,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选手李雯雯在举重项目女子81公斤以上级比赛中获得冠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举起杠铃站立时,杠铃没有惯性 B . 运动员举起杠铃站立时,运动员正在对杠铃做功 C . 运动员提起杠铃过程中,运动员没有对杠铃做功 D . 运动员举起杠铃站立时,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
  • 7. 如图所示是水上乐园飞行表演,表演者双脚站在向下喷水的踏板上,水柱将人向上顶起,人在空中时而加速上升,时而急速翻滚,时而加速下降,还能在空中竖直悬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踏板向下喷水,人向上升起,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B . 匀速上升过程中,人的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C . 加速下降过程中,若其所受力全部消失,人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人在空中竖直悬停时,人受到的重力和踏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8. 如图所示,已知滑轮组在400N的拉力F作用下提升重750N的物体,使它在10s内匀速上升1m。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滑轮的质量为50kg B . 拉力在这10s内做的有用功为800J C .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75W D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9.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体积均为V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交换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和 ,  则(   )
    A . B . C . D . 都有可能
  • 10. 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体积相同而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现将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A、B两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受到的浮力 B . 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C .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D .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 11. 如图所示,盛有液体甲的轻质圆柱形容器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现从容器中抽出部分甲并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乙后,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若甲、乙减少的质量分别为m , 则( )
    A . m一定等于m B . 一定大于 C . m可能小于m D . m一定小于m
  • 12. 水平桌面上有一盛水的圆柱形容器,用细线将两个材质不同的实心小球A、B系在一起放入水中,状态如图甲所示;剪断细线后A、B最终状态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剪断细线后,小球A所受浮力变小 B . 剪断细线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C . 剪断细线前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 D . 向乙图容器加入足量食盐溶解后,小球A、B所受浮力都变大
  • 13. 如图甲所示,某工厂为了给立方体工件表面均匀地涂上某种保护膜,需要用竖直向下的力F把漂浮在液面上的工件缓缓地压入液体内,工件的下底面与液面的距离为与力的大小关系如图 乙所示。小科觉得图乙中CB的延长线BA段(图中虚线段)是没有意义的,老师告诉他,力F为负值时,表明它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即力F的方向竖直向上。根据题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工件受到的重力为600N B . 工件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1250N C . 液体的密度为 D . C 点对应状态下, 工件下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 14.  某同学将底面积为、高 30 cm 的柱形薄壁水桶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水桶中盛有 28 cm 深的水, 如图甲所示。他将底面积为的圆柱体 A 从离水面一定高度处缓慢浸入水中,直到 A 刚接触水桶底部为止,然后撤去绳子及弹簧测力计。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不计绳重及绳子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 A 下降的速度为 B . 图乙中 C . 整个过程中水对水桶底部的压强一直增大 D . 与 A 浸入前相比,时, 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增加了 200 Pa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7个小题,21小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 15. 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如图所示,铸造青铜钟时,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
  • 16. 如图所示,为某次军事演习中执行深海作业的潜水艇。要使潜水艇下潜,应对水舱水(选填“注”或“排”),在下潜过程中,忽略海水密度变化,海水对潜水艇上下表面的压力差(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7.  如图 所示, 轻质杜杆 OB 可绕固定轴 O 自由转动(。将棱长为 10 cm 的正方体合金块,用轻绳挂在 A 点处, 在 B 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时, 杜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合金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为0,则合金块的重力为N , 若只改变大小, 使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强为 ,  则力F的大小为N。
  • 18. 如图 所示,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物块 A(不吸水)漂浮在液面上,已知 A 的密度为 ,  体积为 ,  则物块 A 的质量为kg; 现用力压A,使其缓慢向下,直到恰好浸没在液体中(水未溢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大了80Pa,则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
  • 19. 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部是边长为20cm 的正方形,容器重 10N。将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坚直放在容器底部, 其横截面积为 ,  如图 甲所示。然后, 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圆柱体始终直立且在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注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圆柱体的重力为N;该液体密度为
  • 20.  如图 所示, 现有一底面积为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正方体物块 A 的棱长为下方用细线连接重 4 N 的合金球的体积是 A 体积的 0.1 倍。当 A 体积的浸入水中时, 悬线处于松弛状态,则此时 A所受的浮力为N 。已知悬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6 N (不计细线的体积和质量,细绳不可伸长),现打开容器底部阀门 K ,使水缓慢流出,当悬线断裂的一瞬间关闭阀门 K ,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  再剪断细线 ,  待 A 再次婙止漂浮时,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  则的差值为Pa。

     

  • 21. 如图所示,作出物体对斜面压力F的示意图;

  • 22. 如图是一个搬花盆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O是支点,请在图中画出杠杆平衡时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22小题7分,23小题7分,24小题8分,共22分。)

  • 23. 小星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

    (1) 图甲所示装碎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2) 小星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一边认真观察现象,一边记录温度计A和B的示数。图乙是温度计A在某时刻的示数,其读数为
    (3) 小星将实验中记录的温度计A和B的温度数据分别绘制了图20丙和丁所示的图象。通过分析图丙中温度计A的图象可知该冰的熔点是
    (4) 通过分析图丁中温度计B的图象可知,当地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戊中两幅图,图(选填“”或“b”)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5) 通过观察 A、B 温度计的图象,小星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有相同规律是:
    (6) 小星发现 A 温度计对应的丙图在时刻以后,与丁图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律一样,所以他认为这时试管中的水沸腾了。你是否同意他的想法,请写出理由:
  • 24.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液体压强让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其调节的方法是(选填序号),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①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②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 图甲所示实验通过观察来比较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下面列举的与此研究方法相同的是。(选填序号)

    ①物体所受的合力作用效果替代两个分力的作用效果;

    ②根据温度计中液柱上升的高度来反映物体温度的高低;

    (3) 下面操作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选填序号)
    ①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小的液体;
    ②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③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4) 图乙A、B、C、D四个位置中,观察到现象最明显的是位置;探头浸没在A、B两位置所受浮力(选填 "<"、""或 ");
    (5) 该同学自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A侧下部蒙有一层张紧的橡皮膜。向A侧加水,再向B中加入密度未知的液体, 直到橡皮膜水平。分别测出水深 ,  橡皮膜到 B 底部距离 ,  未知液体深度。则未知液体密度(用测得量的符号和*表示)。

     

  • 25.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鹅卵石、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和小桶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 如图所示,进行测量前,应在(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并便于操作,最合理的步骤顺序应为(用图22中的序号表示);

     

    (2) 实验过程中发现测出鹅卵石所受浮力F比排开水的重力G更大,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____;(选填序号)
    A . 小唐:有可能是②过程中鹅卵石触底了 B . 小元:有可能是鹅卵石放入水中要吸水 C . 小宋:有可能是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没有调零
    (3) 在成功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后,小刚同学利用已经调节平衡的天平、烧杯、水和细线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①在测量鹅卵石的质量时,天平达到平衡后,右盘硅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g

    ②如图乙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调好的天平测得其总质量为68g;

    ③如图丙所示,用细线吊起鹅卵石,使其浸没在水中(不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且不溢出),天平平衡时,祛码和游码的示数之和为103g。

    (4) 该同学求出鹅卵石排开水的体积为 ,  鸺卵石的密度为
    (5) 若在实验时,先进行步骤丙再完成步骤乙,则所测得的鹅卵石的密度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6) 若在实验过程中,鹅卵石要吸水,且每的鹅卵石要吸水1 , 吸水后鹅卵石体积不变,则干燥鹅卵石的密度应该为

四、计算论述题(本题共3个小题,25小题6分,26小题8分,27小题8分,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得分。)

  • 26.  如图是某工地叉车抬升石材的情景,叉车参数如下表。若叉车将质量为2t石材提升至最大起升高度用时10s,求:
    项目参数
    满载载重(t)2.5
    最大起升高度(m)3
    空载行驶速度(km/h)18
    空载质量(t)1.5
    轮胎接地总面积(m20.2
    (1) 起升过程中叉车对石材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2) 满载的叉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 27.  如图所示,体重50kg的小磊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将质量是48kg合金块匀速提高2m。(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 物体所受的重力;
    (2) 此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小磊利用此滑轮组能提起的最大物重。
  • 28.  如图 甲所示, 不吸水的密度为的长方体 A 用轻质硬杆固定在杜杆的一端并悬空于容器 C中,杠杆另一端用轻质硬杆固定一质量为6kg的长方体物块B,B放于水平地面上,其高为20cm, 底面积为。现缓慢向容器 C 中注入适量的水, 水对容器 C 底的压强与注入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杠杆始终保持水平静止。求:

     

    (1)  当时, 容器中水的深度;
    (2) 物块A的重力G;
    (3) 当时,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3600 Pa ;当容器 C 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900 Pa 时停止注水。将沿竖直方向切走并竖直放入 C 容器中(B 切去的部分保持直立,不与 A 接触),此时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