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学情评估试卷

修改时间:2024-10-12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在一些老苹果树和茂盛的醋栗丛之间,长着一棵棵圆圆的浅绿色白菜;金银花弯弯绕绕地缠在高高的杆子上;菜畦上密匝匝地插着桅杆似的小枝条,上面缠着干枯了的豌豆藤;一个个扁平的大南瓜宛如一个个金灿灿的灯笼;在那些沾满尘土的叶子下露出黄灿灿的黄瓜;高高的荨麻依傍着篱笆摇曳着……我的邻居拉季洛夫站在门口,他确乎有点像棵橡树,健壮、沉默……夕阳西下,附近的空气不知怎的变得分(   )外清新;远处出现轻柔的雾气,呈现出一派融融暖意。火红的落日余huī____伴着露水落在不久前还洒满淡金色阳光的林边空地上;树木、灌木丛、高高的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尾巴,那是它们的影子……这一切都让人心生感慨……“好,咱们就到客厅去吧,”拉季洛夫亲切地说,“让您会会家母。”

    (1) 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 用下列词语替换语段中的画线词,其中语义会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感叹 B . 慨叹 C . 感恩
    (3)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 . 菜畦上密匝匝地插着桅杆似的小枝条。 B . 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C . 一个个扁平的大南瓜宛如一个个金灿灿的灯笼 D . 树木、灌木丛、高高的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尾巴,那是它们的影子。
    (4) 和语段中加点词“家母”称谓性质一致的一项是(  )
    A . 高朋 B . 贤弟 C . 令堂 D . 鄙人
  • 2. 古诗文默写填空。

    暮春时节,“,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助特定的意象,抒发无尽的离愁,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年老病衰的杜甫在江南暮春时节与故人重逢,“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尽显深沉的悲哀与感慨。秋日,“,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满目凄凉之景,令马致远为之断肠。“水何澹澹,,百草丰茂。秋风萧瑟,”(《观沧海》),曹操在秋日勾画登山临海所见的壮丽景象,展现自己的豪迈气概。秋去冬来,一片银装素裹,谢道韫吟咏“”(《咏雪》),句中的比喻贴切传神,意境优美,显示出其才气……

二、阅读(4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足食 

    去食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人不知而不愠 博学而笃志 B . 曲肱而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5) 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甲】文中曾子的话与【乙】文共同强调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一价值观在人成长中的作用?
  • 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实用主义”的花园

    坚 妮

    ①夏令时节,我花园里的豆角、丝瓜、黑莓、醋栗、无花果和玫瑰花、薰衣草以及各种时令花草该开花的开花、该结果的结果,红橙黄绿青蓝紫,看起来五彩缤纷。邻居们遛狗遛娃经过时,大概没见过如此混杂种植的花园,纷纷驻足欣赏。他们的花园多半按照传统习惯布置,玫瑰是玫瑰、杜鹃是杜鹃,错落有致,干净整齐,没有杂草,更没有时令瓜果蔬菜和竹架子混杂其间——我这个搬过来才两年的人的实用主义,让他们开眼界了。

    ②附近树林中的鹿也发现了这块“宝地”,它们常在黎明时分“搞偷袭”:第一天将外围的一圈金针花全部消灭,第二天把豆花、豆叶、瓜花啃掉一行,第三天连攀上竹架子的丝瓜和毛瓜的叶蔓也都咬去,我的瓜豆收获季因此推迟了半个月。我只好砍下后院围墙边许多带刺的灌木枝,插在花园的各个入口处和中间的竹架子上,让鹿们无处下脚、无从入口。这又是我的创举,因为邻居们都会买一种专门对付鹿的喷雾剂,将它喷在花木上。我和他们解释,我不能给瓜豆喷上化学药品,所以他们得包涵我花园里越发古怪的景观。

    ③我绝对是玩票性质,豆角、丝瓜、番茄、黄瓜、苦瓜、西葫芦、苋菜……每样只种一两棵,根据高矮穿插种在伏地生长的草莓、醋栗和向空中生长的香椿、樱桃、苹果、无花果之间。外围种上玫瑰花与金针花,因为它们的植株低矮,不挡阳光;还有黑莓,因为它既不遮阳光又带刺,还可以挡鹿。里面再相间种其他春夏开放的花,豆角棚和瓜架则藏在中间,紫色的豆角花和金黄色的西瓜花顺藤绽放,从而形成一个花、果、菜、豆、瓜的“四维空间”。至于收成嘛,不仅要跟鹿抢,还要同鸟分、和松鼠争,它们“嘴下留情”剩下来的,仅够我自己吃着玩,有时还轮不到我。就像今年,几个苹果和少许樱桃尚未变红,就不知道是被鹿吃掉了,还是被松鼠或鸟叼走了。

    ④我种花种菜,纯粹是为了给自己制造一个离开书桌的诱惑,一天十几小时的伏案工作,常常到站起来的时候才觉得腰梗脖子硬。记得四月,我从窝了一个冬天的屋子里走出去,清掉秋天没有扫净的落叶,敲开冻硬的土地,掺入新买的土和牛粪,为小盒子里正在发芽的种子备床。每天早上开完网络会议,我会出门看果树枝头冒出的嫩叶,再摘几枝樱花或桃花插进花瓶,这种迎春的喜悦,是住在四季分明之地、经历过冰雪严寒的人才会有的特别感觉。待到小盒子里的种子破土而出,一天天长高,我再将它们搬到地里,找个合适的位置种下。这时,樱花、桃花不知不觉地谢了,轮到房前屋后的杜鹃一丛一丛地盛开,粉红、淡紫、深红、雪白……樱桃树、苹果树也开始挂满花苞。此时要是连下几场春雨,窗外的鹅黄嫩绿就会很快变成深绿,如果没有倒春寒,当年的果树就会丰收。

    ⑤一早一晚,我到花园里抬头清点果树上出现的小果,计算当年的收成;低头研究每一棵豆、每一蓬瓜的走向,顺手将它们飘离的须茎绕到附近的竹竿上。第二天再来看,那些细细的“小手”不仅紧紧抓住竹竿,还绕上了一圈,这让我不禁为它们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而微笑。有时邻居家的黄猫也会来凑热闹,在一旁追小花鼠,爬上樱花树抓抓鸟、扑扑蝴蝶,让我知道它也喜欢这座花园。每次出来哪怕仅有十分钟,再回到书桌前,先前我脑子里的浑浊之气被悉数留在门外,会上发生的人际纠纷也可一笑忘之。

    ⑥等到香椿长芽的时候,我学着北方人吃香椿炒鸡蛋。到了夏天,种在花盆里的栀子花、茉莉花陆续开放,傍晚时分,香气飘进屋,让我生出一种回到广州老家的感觉。此时,如果花园里的长豆角和苦瓜可以摘收,煲一锅苦瓜排骨汤,炒个苦瓜牛肉、豆角香肠,再配上一碗白米饭,连乡愁也暂时忘记了。(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中“玫瑰是玫瑰、杜鹃是杜鹃”,突出了邻居们的花园布置得规范整齐。 B . 文章不厌其烦地列举了作者所种的多种瓜果蔬菜的名称,表现了其种菜的专业性。 C . 文章第③段中的“嘴下留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又风趣幽默。 D . 文章第⑤段中“低头研究每一棵豆、每一蓬瓜的走向”,表现了作者种菜的用心。
    (2) 如何理解文章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实用主义”的含义?
    (3) 文章第②段写鹿的“偷袭”有什么作用?
  • 5.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雪落菘叶

    高 方

    ①第一次听说白菜的别名叫“菘”时,我心里跃起一个激灵。这让我想为新认识的“菘”写点什么。

    ②中国是白菜的原产地。古老诗集《诗经》中曾唱道:“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葑”逐渐变身为“菘”,是为白菜的古称。千百年来,当园圃里的菜蔬们渐次退场,只有白菜坚守到小雪时节,它更像是大地的呼吸,与松一般有不畏霜寒的傲骨。

    ③当第一场冬雪覆盖大地,白菜便已整理好行李,准备要离开土地了。虽然最外层的叶子依然舒展如裙摆般松散,但内层已包裹紧密,捏一捏顿感踏实。如此瓷实便可承受长途运输之颠簸。

    ④别看白菜窝在垄间其貌不扬,叶子并无精致讲究的姿态,但是从离地几米的视角俯视它们,却有令人震撼的观感。一朵朵花芭葱葱翠翠、圆圆滚滚、层层叠叠,像浸染了青汁,颜色顺着鼓胀的曲线,由浓而淡滑落。

    ⑤每年收白菜的季节,奶奶伛偻的腰更弯了。她将背拉成一道弓,面向泥土蓄力,拢起白菜外层散乱的叶子,拉住根部轻轻一拽。片刻前还直挺挺的白菜,立刻倒在一旁。

    ⑥爷爷有时会抡起锄头,把白菜根从泥土里钩拽出来,白菜顺势在地垄里打个滚,被爷爷的大手一把捉住,丢进柳条筐。在手推车上摞起、坐稳,白菜们便跟着农人回了家。

    ⑦带着泥土的白菜要先晾晒三四天,直到外层的绿叶萎蔫,变得像纸一样皱而干,形成一层天然的保护膜。那些秋虫的浅吟低唱、寒生露凝、弯月银霜等自然风物统统封进心里,从此缄口。

    ⑧晒过的白菜可以在室外任一处背风的地方堆放,不论放在何处都不需用纸张、棉被、塑料膜等物覆盖。它喜欢与自然天生天长,风、雪、寒霜才是它愿意接受的披风。

    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入冬后家家户户都要存上百余斤大白菜。它在最寒冷的季节受命,承担起果腹之重任。年幼正在长身体的我,总是不满足单一食物的摄入,于是在奶奶弯腰拾起一棵白菜时,便开始嘟囔着抗议:我不想吃炖白菜。

    ⑩拢上套袖,奶奶横起面板,竖起擀面杖,烧旺炉火。双手交错间,便烙好一张酥香的葱油饼。有了饼的加持,炖白菜果然又变得别有滋味。有时,奶奶也会把肥肉炼成脂渣,和着白菜做成包子、饺子、烙饼,味道各有不同,味蕾再次沦陷。

    ⑪大白菜味甘性平,它与谁搭伴都可以。它愿意为任何一场厨房大戏充当配角,这不失为白菜迷人的部分,也是它的可贵之处。

    ⑫小小白菜,清白而淡雅,深得文人墨客的偏爱,始终占据一方纸墨。

    ⑬北宋文学大家苏东坡也是资深美食家,曾作诗云:“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能从清淡的大白菜中品出如此美味,不失为阅尽繁华后的回归,表里澄澈,怎么都自在。

    ⑭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过大白菜:“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如今在大白菜的重要产地——山东胶州,刚收割完的白菜也用红绳捆绑,绳子上还挂着二维码,扫码可以看到它生长和运输的过程。

    ⑮又是一年雪落时,雪霰排成长队降落人间,或随旋风急流而泻,或循着光线升腾。相比之下,白菜笃定多了。陈于墙角、铺于集市,不卑不亢地候在那里,为大地隆冬的洗礼而揭幕。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3日,有删改)

    (1) 【散文·画面】

    通读全文,概括出文章中与白菜有关的画面。

    (2) 【散文·语言】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读下面的语句。

    ①一朵朵花苞葱葱翠翠、圆圆滚滚、层层叠叠,像浸染了青汁,颜色顺着鼓胀的曲线,由浓而淡滑落。(连用叠词,有何妙处?)

    ②爷爷有时会抡起锄头,把白菜根从泥土里钩拽出来,白菜顺势在地垄里打个滚,被爷爷的大手一把捉住,丢进柳条筐。在手推车上摞起、坐稳,白菜们便跟着农人回了家。(从修辞角度赏析)

    (3) 【散文·构思】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诗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 【散文·情思】标题《雪落菘叶》特别值得回味,请从标题出发,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读到作者怎样的情思。
  • 6. 假如《朝花夕拾》中的人物也有微信朋友圈,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是最近疯传朋友圈的图片(见下图)。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人物的性格,猜测A是谁。

    鲁迅

    今日通宵写作业,眼睛像极了大熊猫。

    日本留学路漫漫啊,唉,今日又得喝芋梗汤了。

    长妈妈:通宵不好的,招鬼啊!明天起来用红布洗脸,这样去邪!

    寿镜吾:没想到当年调皮的娃儿如今有出息了,居然去日本留学了!可要好好学习啊!

    范爱农:现在才写作业,临时抱佛脚.将来怎么能成大器!还发朋友圈,不怕被先生责罚?

    鲁迅回复范爱农:没事儿,我屏蔽他了。

    A:通宵好啊!沾福气!你在日本若见到了喜欢吃的、玩的,就多享受享受,不用担心钱,你妈一定帮你办好!

    鲁迅回复寿镜吾:我一定不负您的期望!

    (1) A是

    理由:

    (2) 《朝花夕拾》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除了本题中已出现的人物,请再举一例来说明这种“理性的批判”。

三、综合实践(10分

  • 7. 近日,班级推选出几位同学组成班刊编辑部,作为编辑部的一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下面是同学们推荐的班刊封面题字,你认为哪个合适?说明理由。

    (2) 为进一步丰富班刊内容,增强其可读性和趣味性,使其成为凝聚班级精神、展现集体风貌的载体,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并对板块内容进行说明。

    例:美文精选 刊登老师、同学们创作的美文

    幽默语录 收集、展现班级生活中老师和同学们的趣味话语

    (3) 编辑部成员计划在班刊的最后一页留下寄语,送给同学们,勉励大家激扬青春,不负年华。下面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 尔我翩翩俱少年,飞扬意气生云烟。 B .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C . 纵有狂风拔地起,我亦乘风破万里。 D .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4) 编辑部向全体同学征集美文,下面是小敏同学写的征集邀请,其中有一处词语使用不恰当,请你找出并改正。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班级正在创办以“恰同学少年”为主题的班刊,其中包括“美文精选”板块。在此,我代表编辑部全体成员诚挚邀请大家积极参与到美文创作中,期待大家的拙作。

    班刊编辑部

    2024年12月

四、写作(50分

  • 8.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请以《最美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史铁生告别了暴怒无常、自暴自弃的昨天,才明白了母亲的期望与生命的意义;鲁迅告别了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昨天,开启了求学生涯,最终学有所成;海伦·凯勒告别了寂静、冰冷、痛苦的昨天,于是收获了希望与快乐。告别昨天,收获成长。刚刚步入中学校园的你,一定也有不少成长故事想与大家分享。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