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7月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修改时间:2024-12-18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货车装载有规格相同的质量均为m的两块长板,两长板沿车行方向错开放置,上层板最前端到驾驶室的距离为d,上、下层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下层板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5µ。该货车紧急刹车时的最大加速度为a=3µg,重力加速度为g。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空气阻力,要使货车在紧急刹车时上层板不撞上驾驶室,则货车车速不得超过(  )

    A . B . C . D .
  • 2. 如图所示,两段轻绳A、B连接两个小球1、2,悬挂在天花板上。一轻弹簧C一端连接球2,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A与竖直方向、轻绳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0°,弹簧C沿水平方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 球1和球2的质量之比为1:2 B . 在轻绳A突然断裂的瞬间,球1的加速度方向沿B绳由1球指向2球 C . 在轻绳A突然断裂的瞬间,球2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 . 在轻绳A突然断裂的瞬间,球1的加速度大小为g
  • 3. 如今网上购物非常流行,快递公司把邮件送到家里,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想要的商品。如图是某快递公司分拣邮件的倾斜传输装置:传送带A、B间长度为L =10m,倾角为θ =30°,正以恒定速率v =5m/s顺时针运转。现将一质量为m =1kg的邮件(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底端A点,则邮件从A运动到B过程中,传送带对邮件的冲量大小为(已知邮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 , 重力加速度g =10m/s2)(  )

    A . 5N·s B . 20N·s C . 15N·s D . N·s
  • 4.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斜面的倾斜角为θ,边界AB和CD之间粗糙,其余光滑,且AD=BC=3L。有两块相同的矩形滑块E和F,每个滑块质量分布均匀且大小均为m,长度均为L,与粗糙区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tanθ。两滑块紧靠在一起(不粘连)以初速度v0垂直于边界AB冲入粗糙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系统进入粗糙区的过程,当位移为L时,EF体系的速度最大 B . 系统进入粗糙区的过程,E对F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C . 滑块E的下边缘滑出边界CD的瞬间,滑块E和F分离 D . 要保证两个滑块都滑出粗糙区域,v0
  • 5. 如图所示,物体a与b通过轻弹簧连接,b、c、d三个物体用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滑轮连接,系统处于静止状态,a恰好和地面无挤压。已知a、c质量均为m,d质量为2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与滑轮相碰,不计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将c与d间的线剪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的质量为m B . 此时b的瞬时加速度为 C . b下降时的速度最大 D . b下降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大
  • 6. 某时刻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大小为的初动能沿倾角恒定的斜面向上运动,然后返回到原位置,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的动能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的其中一条线段与轴平行。已知物块质量为 , 重力加速度为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 . 物块运动过程中始终受摩擦力作用 C . 斜面倾角的正弦值 D . 斜面倾角的正弦值
  • 7. 如图甲所示,一滑块置于足够长的木板上,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滑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1kg,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现在木板上施加一个(N)的变力作用,从时刻开始计时,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合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k=0.6 B . C . , 滑块的位移大小为337.5m D . 当t=15s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二、多选题

  • 8.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滑块M、N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在拉力F作用下沿着固定光滑斜面匀速上滑。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已知斜面倾角为θ,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斜面足够长。从撤去拉力F时开始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滑块M的加速度始终大于滑块N的加速度 B . 滑块N的加速度大小最大值为 C . 滑块M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小于滑块N的平均速度大小 D . 滑块M的速率始终大于滑块N的速率
  • 9. 传送带广泛的应用于物品的传输、分拣、分装等工作中,某物流公司利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传送带进行物品的分拣。传送带以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 ,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现有两个货箱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货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货箱B先到达传动带底端 B . 货箱B在传送带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 C . 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路程货箱A小于货箱B D . 下滑过程中,两货箱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相同
  • 10. 如图,轻质的光滑滑轮K与质量为M的物块A由一硬轻杆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物体,物块A放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B与跨过滑轮的轻绳一端相连,轻绳另一端固定在墙上且水平,物块B与物块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A静止,则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 B . 若水平地面光滑,则A、B的加速度大小关系为 C . 若水平地面光滑,则A的加速度大小 D . 若水平地面光滑,则轻绳的拉力

三、实验题

  • 11.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木块与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已知小木块与固定斜面和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因数相同.小木块由斜面上的A点静止下滑,经过B点到达水平面上的C点静止.A、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x.小木块可视为质点.回答下列问题:

    (1)小木块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滑动摩擦因数为μ,由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W1=

    (2)为尽量筒便的测量小木块与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下列哪些物理量需要测量?.

    A.小木块的质量m

    B.斜面倾角θ

    C.A、B两点间的距离l

    D.A、C两点间的竖直高度差h

    E.A、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x

    (3)利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写出测量的滑动摩擦因数μ=

    (4)小木块运动到B点时,由于与水平面的作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将损失,将导致测量的滑动摩擦因数与实际摩擦因数相比,其值将 (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 12. 如图所示是可用轻杆、小球和硬纸板等制作一个简易加速度计,粗略测量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在轻杆上端装上转轴,固定于竖直纸板上的O点,轻杆下端固定一小球,杆可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将此装置固定于运动物体上,当物体向右加速(减速)运动时,杆便向左(向右)摆动。为了制作加速度计的刻度盘,需要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操作:

    (1)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较理想的纸带,在纸带上取7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根据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g=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后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小球的质量m                    B.轻杆的长度L

    C.小球的直径d                    D.轻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3)写出加速度与被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四、解答题

  • 13. 如图,一长度的均匀薄板初始时静止在一光滑平台上,薄板的右端与平台的边缘O对齐。薄板上的一小物块从薄板的左端以某一初速度向右滑动,当薄板运动的距离时,物块从薄板右端水平飞出;当物块落到地面时,薄板中心恰好运动到O点。已知物块与薄板的质量相等。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物块初速度大小及其在薄板上运动的时间;

    (2)平台距地面的高度。

  • 14. 如图所示,长为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右端与竖直固定装置A的最下端平滑相切,装置A的下表面未与地面接触且能使长木板从其下方穿过,A的左侧面是半径为的光滑半圆轨道。现让一小物块从长木板左端以大小为的初速度滑上长木板,经半圆轨道后落在长木板上。已知小物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均为 , 小物块与长木板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装置A的下表面与长木板无作用力,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 , 求:

    (1)小物块运动到半圆轨道的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小物块落到长木板上时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15.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直角三角形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均为θ=30°,斜面体顶端均固定相同的轻质滑轮。两根等长的轻细线均绕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质量均为m的物块A、B相连,另一端与质量为2m的物块C连接。一开始用外力托住物块A、B、C,细线处于拉直状态,此时物块C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0 , 同时撤去外力后,物块C开始向下运动。已知物块C触地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物块C被提起时,细线瞬间绷直,绷直瞬间细线上的拉力非常大,从细线绷直到物块C再次落地前,细线均保持拉直状态,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细线始终不会脱离滑轮,物块A、B不会与滑轮相碰。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C第一次触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物块C第一次触地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1

    (3)物块C从开始下落到最终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时间t。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