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2-02-22 浏览次数:214 类型:单元试卷
(“会”或“不会”)发光;此时通过该人体的电流是安。
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我国就有司南(指南针)的记载。
材料二: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开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同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受到奥斯特理论的启发,通过设计9个实验总结出了安培定律。
材料三:1831年,英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第二次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以后,晶体管的发明和集成电路的制造成功,实现了电子器材小型化,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分析上述科学史,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________。(可多选)
根据安全用电要求,住户家里必须安装如图所示的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检测元件、中间放大环节、操作执行机构,其工作原理是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线路中,一次线圈与电网的线路相连接,二次线圈与漏电保护器中的脱扣开关控制器连接,当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时,线路中电流呈平衡状态,互感器中电流矢量之和为零(电流是有方向的矢量,如按流出的方向为“+”,返回方向为“-”,在互感器中往返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负相互抵销),由于一次线圈中没有剩余电流,所以不会感应二次线圈,漏电保护器的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运行,当设备外壳发生漏电并有人触及时,则在故障点产生分流,此漏电电流经人体-大地-工作接地,返回变压器中性点(并未经电流互感器),致使互感器中流入、流出的电流出现了不平衡,一次线圈中产生剩余电流。因此,便会感应二次线图,当这个电流值达到该漏电保护器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自动开关脱扣,切断电源。排除漏电故障后,重新合闸即可恢复供电,为确保使用安全,漏电保护器上设置了试验按钮,需要每月试按一次,如果试验按钮按下漏电保护器无动作,说明洞电保护器需要更换。
实验次数 |
1 |
2 |
3 |
|
电流(安) |
0.8 |
1.8 |
1.5 |
|
吸引大头针数目(枚) |
无铁芯(50 匝线圈) |
0 |
0 |
0 |
有铁芯(50 匝线圈) |
3 |
5 |
8 |
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按电路图接好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插入大铁芯,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②取下大铁芯,再更换为小铁芯,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③两者进行比较。该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请指出不足之处:。
已知电线圈两端电压大小与受电线圈的匝数有关。小安用相同规格的漆包线绕制了多个匝数相同、直径不同的线圈进行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送电线圈直径为70.0mm)
实验次数 | 受电线圈的直径D/mm | 两线圈之间的距离r/mm | 受电线圈两端的电压U/V |
1 | 70.0 | 22.0 | 8.6 |
2 | 70.0 | 11.0 | 14.1 |
3 | 70.0 | 5.5 | 20.5 |
4 | 145.0 | 5.5 | 10.3 |
5 | 105.0 | 5.5 | 16.9 |
6 | 45.0 | 5.5 | 13.9 |
7 | 32.0 | 5.5 | 5.4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