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修改时间:2022-02-15 浏览次数:138 类型:一轮复习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 . 禅让 B . 世袭 C . 分封 D . 专制
  • 2. 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山顶洞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3. 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A . 打制 B . 磨制 C . 烧制 D . 炼制
  • 4. 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人遗址 D . 半坡人遗址
  • 5. 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
    A . 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 . 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 .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 .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 6. 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远古传说时代 D . 金石并用时代
  • 7. 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  )
    A . 定居生活 B . 学会用火 C . 饲养家畜 D . 种植粮食
  • 8.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
    A . 北京人的发现 B . 半坡遗址发掘 C . 青铜工艺成就 D . 铁制农具出现
  • 9.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   )
    A . 铁制农具 B . 司母戊鼎 C . 鱼纹彩陶盆 D . 刻有文字的甲骨
  • 10.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

    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1.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
    A .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 . 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 .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 . 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 12.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号称“中国第一城”的城址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山顶洞人遗址 C . 城头山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13. 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北京人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14.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 . 房屋结构样式 B . 农作物的种类 C . 使用火的水平 D . 石器制作技术
  • 15.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 .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  山顶洞人怖用的骨针 C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D . 三星堆青铜面具
  • 16.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 炎帝和蚩尤 B . 炎帝和黄帝 C . 尧和舜 D . 舜和禹
  • 17. 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 . 盘古和女娲 B . 后羿和夸父 C . 炎帝和黄帝 D . 尧舜禹
  • 18. 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 19. 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一位著名部落首领。与他并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 炎帝 B . 蚩尤 C . D .
  • 20. 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   )
    A . 饮食文化丰富生活 B . 农历节气指导农耕 C . 祭祀礼仪追思先祖 D . 种植技术推陈出新
  • 21.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 22. 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
    A . 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 . 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 . 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 .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 23. 下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经测定,其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丁村人 D . 半坡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