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

修改时间:2022-02-12 浏览次数:107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其中,借鉴汉字草书,创造了日文“平假名”的高僧是(    )
    A . 空海 B . 鉴真 C . 玄奘 D . 阿倍仲麻吕
  • 2. 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
    A . 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 . 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 . 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 .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 3.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 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C .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 .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 4. 日本宗教学家山折哲雄曾说:“玄奘有四张面孔,第一张面孔是世界上著名的佛学家,第二张面孔是伟大的旅行家,第三张面孔是伟大的翻译家,第四张面孔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辟人文学科的专家。”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
    A . 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交流 B . 去天竺取经,口述《大唐西域记》 C . 远赴日本宣扬佛学,传播文明 D . 远航亚非三十多国,宣扬国威
  • 5.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日本晁衡(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下列与诗中人物一样,都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 6. “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那烂陀寺相遇的机缘……把自己淹没于三千佛经的精义……独的灵魂,却在万众的仰慕中升腾。你,才是真正的行者!”材料中的“你”是(    )
    A . 崔致远 B . 弘法大师 C . 玄奘 D . 阎立本
  • 7. 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 . 基督教 B . 伊斯兰教 C . 道教 D . 佛教
  • 8.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该对联称颂的一代高僧是(    )
    A . 玄奘 B . 孙思邈 C . 鉴真 D . 李春
  • 9.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文成公主人藏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新罗音乐传人中国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①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0.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1. 在中国新冠肺炎严重时期,日本援助中国的物资上印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体现了中日两国的深厚友谊,下列人物在古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是(  )
    A . 文成公主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 12. 印度史学家阿里说:“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玄奘的这部著作是(     )
    A . 《大唐西域记》 B .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C . 《徐霞客游记》 D . 《西游记》
  • 13. 如果给下图——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 .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 . 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 14. “以诗证史”是现代史学家颇为推崇的一种治史方法。下列唐代诗作中,体现了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
    A .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B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C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15. 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都去过日本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6. 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遗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7. 唐、宋、元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中央帝国,万邦来朝 B . 交通发达,通往各国 C . 开放政策,吸引外商 D . 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 18.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融合和中外交往的过程。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孝文帝迁都洛阳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②④③
  • 19. 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D . 统一国家的建立
  • 20. 如下图①、图②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 . 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 . 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 . 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 . 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二、填空题

  • 21.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高僧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唐朝高僧西行天竺取经。
  • 22. 玄奘西行归国后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 23. 唐朝时,高僧玄奘西行至,将大量佛经带回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 24.   如图人物是,为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材料分析题

  • 25.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忆昔(节选)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注:纨、缟指的是山东一带生产的丝织品。)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材料三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去)。

        ——《日本书纪》

    材料四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 “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述“开元盛世”时期的社会状况。
    (3) 材料三写到日本认为应“常须达” “大唐国”,日本派遣使节到唐朝,当时把使节称为。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鉴真盲目航东海”的历史意义。
    (4) 综合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
  • 26.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 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2) 图二中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记载其西行过程的

    著作。

    (3) 日本在唐朝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4) 图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 图一、二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