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卷

修改时间:2021-12-24 浏览次数:122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实验探究题

  • 1. 小段在家中找到一圈细钢丝,他想测出钢丝的直径。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 实验器材:细钢丝、铅笔、
    (2)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将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如图所示,钢丝绕圈的总长度为cm;

    (3) 通过计算得,钢丝的直径约为mm;
    (4) 如果在绕圈时没有注意,使得绕出的线圈有重叠,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 如果在绕线圈时没能做到线圈与线圈紧密靠拢,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 某中学初二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2) 实验时,应调节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3) 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4) 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填“大”或“小”)。
    (5) 测出了AC段的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以后,聪明的小社发现了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觉得可以用公式直接推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 , 则v2=。(用v、v1表示)
  • 3. 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 请根据图 1 中信息回答:vAC= m/s。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选填“大”或“小”)。
    (5) 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 B . C . D .
  • 4.      
    (1) 如题图甲所示,物块的长度为cm;如题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s。

    (2) 如题图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选填“A"“B"或“C")会使测显温度偏低;按照正确方法读数,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3) 小明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横梁平衡时如题图甲所示;小明接着将金属块放在左盘,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再一次平衡,这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题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g。如题图丙所示,用细绳将金属块系好后慢慢放入装有60cm3水的量筒中,金属块的体积为cm3 , 密度为kg/m3

  • 5. 在学习声音的有关知识时,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 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用鼓槌敲击鼓面时,既能听到鼓声,又能观察到。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2) 纸屑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3) 若实验过程中加大敲鼓的力度,则小明根据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现象,他还可以得出的结论
  • 6.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 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 本实验物理研究方法是
    (4) 分别用大小不等的力敲打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7.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如图6所示的四根钢丝和一台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1) 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
    (2) 为了探究钢丝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两根钢丝。
    (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在探究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填实验方法)
  • 8. 在探究声的特性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1) 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过,(填“改变”或“不改变”)纸片划动的速度,观察纸片振动,可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2) 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边,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的一端,听其响度;(填“改变”或“不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填“改变”或“不改变”)手拨动锯条的力,观察锯片振动,可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
  • 9. 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 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在BC阶段物质处于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3) 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J的热量(c=2.1×103J/kg•℃,c=4.2×103J/kg•℃);
    (4) 图丙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的C段数据有问题,老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  .
  • 10.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如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此时温度如图乙所示为℃;图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选填“左”或“右”)图。
    (2)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若其他条件不变,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1.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且将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便于确定像的
    (2) 小明先在玻璃板前面2cm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A侧观察,直到观察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
    (3) 在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
    (4) 接下来,小明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cm,B蜡烛应与A相距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过程中,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 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 做实验的时候,小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时的实际时间是
  • 12. 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平面镜水平放置,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以绕接缝ON翻折。

    (1) 选择的白色纸板表面应尽可能(光滑/粗糙),且在实验过程中光束要纸板照射,这样做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 当A、B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在B上可看到反射光线,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得出实验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合理/不合理),原因是
    (3) 接着,在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小明应(操作方法),观察到纸板F面上(能/不能)呈现反射光束。
  • 13.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图乙是做了多次实验记录的蜡烛(A、B、C是蜡烛的位置)和对应像(A1、B1、C1是像的位置)的位置。

    (1) 实验时选用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字母),且垂直放置在水平;
    A . 平面镜 B . 5mm厚的透明玻璃板 C . 2mm厚的透明玻璃
    (2) 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3) 小明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4)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或“实”)像;
    (5) 汽车抬头显示系统 (如图甲)简称HUD。HUD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等,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①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度;

    ②为了使挡风玻璃所成的像离人眼距离达2米以上,甚至更远,以便避免观察数据时眼腈的疲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将显示器上的字体变大

    B.将显示器安装在后挡风玻璃上

    C.让显示器上的信息通过多面平面镜多次成像

  • 14.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 要使像成在光屏上,在蜡烛和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光屏就向移动(选填“左”或者“右”),直到屏上的像为止。
    (2) 在完成(1)基础上,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不动,光屏上得到一个实像。
    (3) 从实验可知,在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下,蜡烛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越。还可得到规律,点是成虚实像的分界点,点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4) 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的向移动。
    (5) 换用另一块凸透镜,再次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15. 小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如下几次试验:

    (1) 由图甲可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要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 在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3) 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0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不完整的像”、“完整的像”、“完整的像但较暗”);
    (4) 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在50.0cm刻度值不变,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则蜡烛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适当移动光屏;

    (5) 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图丙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在图中(选填“A”、“B”或“C”)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
    (6) 图丁中,点燃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不改变眼镜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填“光屏远离透镜”或“蜡烛靠近透镜”)。
  • 16. 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于是小丽同学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小丽的做法不对,不对之处是没有把游码向左移到标尺的
    (2) 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 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放入20g、5g砝码各一个时,天平横梁刚好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
    (4) 然后用一细棉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是 2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5)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kg/m3
  • 17. 小刚使用一种医用免洗洗手液对手部进行消毒时,闻到浓浓的酒精味。瓶上商标显示这种洗手液主要成分是浓度为75%的酒精。于是,小刚对其密度进行测量。

    (1) 实验前,将天平放在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0”刻度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位置,小刚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若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没有调到“0”刻度处,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 将盛有适量洗手液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烧杯和洗手液总质量为g;将部分洗手液倒入量筒后,测得烧杯和剩余洗手液总质量为42.4g;若量筒内液面如图丙,则量筒内洗手液体积为mL,其密度为g/cm3
  • 18. 小珠想利用天平、标有“50mL”的烧杯测量一未知液体样品的密度。

    (1) 为了减少实验中液体样品的用量小珠受到“乌鸦喝水”故事的启发,将一长、宽、高分别是6cm、3cm、2cm长方体放入空烧杯中,如图甲所示,长方体体积是 cm3

    ①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游码放在 处,若观察到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②如图乙所示,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物块的总质量为 g。

    ③如图丙所示,在烧杯中倒入被测液体直到液而达到“50mL”刻度处,并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的质量为93.2g。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 g。

    ④液体的密度是 g/cm3

    (2) 若倒入液体时,物块的放置方式如图丁所示,其他步骤不变,则测量结果将会 (选填“偏大”、“不变" 或“偏小”)。

  • 19. 小军发现外婆家的咸鸭蛋咸味适中,他猜想这可能与腌制咸鸭蛋的盐水密度有关,于是他决定测量外婆家用来腌制咸鸭蛋的盐水密度。

    (1) 小军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的刻度处,他观察到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天平平衡。
    (2) 接着,小军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为g。然后,他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为mL。
    (3) 最后,测得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0g,则盐水的密度为kg/m3
    (4) 小军测出盐水的密度之后,想进一步测量一块放不进量筒的矿石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o

    ②测出烧杯装满水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将矿石缓慢放进装满水的烧杯中,矿石能完全没入水中,待水不再溢出,擦干烧杯外壁的水,测出此时烧杯、水和矿石的总质量为m2

    根据上面的数据,可知矿石的密度ρ=。(用mo、m1、m2 来表示)

  • 20. 为确定某种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 调节天平平衡。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
    (2) 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为 g;
    (3) 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V为 cm3
    (4) 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5) 若实验中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某同学用烧杯代替量筒继续做实验,其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把一个质量为m0的金属块放入烧杯中,发现金属块沉入水中,如图丁所示,用油性笔记下此水面位置M;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金属块的总质量m1

    ③将金属块从水中取出,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处,如图戊所示;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⑤已知水的密度为ρ,则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为:(请用m0、m1、m2和ρ等符号表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