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57 类型:期末考试
材料一: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唐蕃再度和亲,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尺带珠丹)迎娶了唐朝公主。……730年,赤德祖赞(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合同(为)一家”。
——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一: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左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四: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3),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回首唐宋)
材料一: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绕。
——李处权《士贵要予赋水轮》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南宋社会生活史》
(对话明清)
材料三: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人口1920万人,康熙九年(1670年)全国人口1939万人,乾隆八年(1743年)全国人口15000万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全国人口31000万人。
——摘编自高王凌《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
材料四: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