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2.2溶解度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48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第九单元2.2溶解度

  • 1. 下列措施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是( )。
    A . 搅拌 B . 增加溶剂 C . 加热 D . 把溶质研细
  • 2. 20℃时,将18.6g硝酸钠放人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则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
    A . 37.2g B . 18.6g C . 9.3g D . 无法计算
  • 3. 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则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
    A . 1:2:3 B . 2:3:1 C . 3:2: 1 D . 1:3:2
  • 4. 广东佛山市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魔水”会自动喷出,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 .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 .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 .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 5. 如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 . 130g B . 140g C . 160g D . 180g
  • 6.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 . 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C . 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 D . 36gNaCl溶于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 7. 如图所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用a、b表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 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采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D . 在t℃时,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 8. 如图所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用m、n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 . 点P表示1C时M、N的溶解度相等 C . M、N都是难溶物质 D . 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 9. 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 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由瓶口逸出,这是因为。由此可以得出,增大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因此食品工业上在常温下制汽水、啤酒时常采取 的方法增大CO2的溶解度。
  • 10. 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则在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约为g,水的质量约为g。另有20℃时氯化钠固体18g,则需加入水才能配制成饱和溶液。
  • 11. 如图所示的曲线a、b、c分别表示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变化,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时,A、B、C三种物质按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2) t3℃时,A,B,C分别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3) 点M表示在℃时,A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 点N表示在℃时,物质和物质的相同。
    (5) 为了从混有少量C的A物质中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
  • 12. 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b。

    (1) 当温度为℃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3)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 , 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