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46 类型:期末考试
(应势而创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人教版部编教材《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应变而生的经济举措)
材料三:“商鞅变法是其地主经济正式诞生的产婆;就全中国的范围而言,商鞅变法在中国社会经济走向封建统一帝国的变革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四:
(应景而用的思想主张)
材料五: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应时而思的感悟体会)
材料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动荡时代的相遇)
材料一
——摘自百度网
(统一时期的相逢)
材料二 (公元前200年楼敬建议)“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建议……后来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张秀平、王晓明《古代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十五)
材料三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匈奴主力丧失殆尽,残兵败将远循逃命不敢再战”。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分裂时际的相交)
材料四:
材料五: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摘选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复兴时势的相望)
材料六:“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2019年的讲话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