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20 类型:期中考试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聘(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间第十四》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园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材料一: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重,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编自《资治通鉴注》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摘编自《史记》
材料四: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