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02 炎帝和黄帝

修改时间:2020-12-08 浏览次数:188 类型:复习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A . 大禹陵 B . 黄帝陵 C . 秦始皇陵 D . 中山陵
  • 2. 下面的发明与其发明者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 炎帝——煮盐 B . 隶首——算盘        C . 仓颉——乐谱 D . 嫘祖——缫丝
  • 3. 孙中山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制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其中“平定蚩尤乱”的地点是(   )
    A . 涿鹿 B . 牧野 C . 长平 D . 阪泉
  • 4.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我们一般认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传说中的(    )。
    A . 炎帝和黄帝 B . 盘古与女娲 C . 元谋人和北京人 D . 尧、舜、禹
  • 5. 黄帝和炎帝原本是两个部落的首领,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            
    A . 白族 B . 蒙古族 C . 满族 D . 华夏族
  • 6. 有学者认为,黄帝的名称实际反映了原始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因崇拜黄土地而表达的一种特殊感情,以下属于黄帝部落活动区域的是 (     )
    A . 长江流域 B . 黄河流域 C . 漠北地区 D . 珠江流域
  • 7.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这一传说反映了(    )
    A . 农业的起源 B . 手工业兴起 C . 商业的发展 D . 畜牧业繁荣
  • 8. 《史记》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挥师诸侯,与蚩尤战于□□之野,遂擒杀蚩尤。”文中的“□□”应该是(    )
    A . 阪泉 B . 涿鹿 C . 阳城 D . 牧野
  • 9. 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 . 他的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 . 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 . 他被尊为人文初祖
  • 10.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耕文明 B . 海洋文明 C . 城市文明 D . 游牧文明
  • 11. 海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 华人是黄皮肤的黄种人 B . 曾经在中国生活过 C .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两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 . 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 12. 漂漂亮亮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
    A . 黄帝 B . 仓颉 C . 嫘祖 D . 伶伦
  • 13. 五岭广场的神中农雕像是郴州人民为纪念传说中炎帝的丰功伟绩而树立的。下列属于炎帝功绩的是(   )
    A . 发明算盘 B . 教民冶铁 C . 教民耕种 D . 创造文字
  • 14.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考古发现能为传说提供佐证。根据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如下图),我们能推断出下列炎黄传说中,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是( )

    A . 炎帝教民种植五谷  B . 炎帝能制作陶器 C . 黄帝能制造船只  D . 黄帝时期乐官制作音律
  • 15. 《中国上古演义》中有一句名言“千古文明开涿鹿”,得到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的肯定。下面人物和这句名言有关的是(   )

    ①黄帝 ②炎帝 ③蚩尤 ④禹 ⑤尧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③
  • 16.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 .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 17. 相传,黄帝能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等。上述发明不能反映(   )
    A . 炎帝和黄帝是考古实证的人物 B .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化身 C . 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D .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18. 小明是个军事迷,学习了涿鹿之战后,他对该战役做了如下总结,其中有一处是错的,该错误是(    )
    A . 作战时间:五六千年前 B . 作战双方: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 C . 战争结果:蚩尤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取得胜利 D . 战争影响:扩大了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的影响

二、判断题

  • 19.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20. 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一位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他就是黄帝。
  • 21. 炎帝部落联合黄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从此,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三、填空题

  • 22. 黄帝及其妻子、属下的发明

    衣食住行

    黄帝

    建造,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嫘祖

    发明

    文化艺术

    仓颉

    发明

    伶伦

    制定

  • 23. 五六千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族。这之后,黄河流域的三个部族结成联盟,、舜、禹依次成为联盟首领。
  • 24. 传说部落和部落联合在涿鹿打败了蚩尤部落 ,形成了日后的华夏。
  • 25. 距今四五千年前,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 26. 黄帝时期:创造了文字,制作音律,隶首发明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四、材料分析题

  • 27. 阅读书籍、识别文物、参观古迹都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今天让我们探究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组 图中历史

    图1

    第二组 书籍

    第三组 名人遗迹

     

    (1) 远古时期华夏部落主要活动在什么地理区域?华夏族是在哪两个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的?
    (2) 根据图2中的人物名字,说说传说中他有哪些贡献。
    (3) 图3和图4分别是谁的陵墓?请各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两个人物。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 这句话中的“轩辕”是指谁?他和谁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 “平定蚩尤乱”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哪一个战役?
    (3) 材料中轩辕有哪一项重大发明,是什么?
    (4) 除了材料所述,轩辕还有哪些贡献?请举一例。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孙中山曾有诗曰:“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 依据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 材料中的“平定蚩尤乱”指哪一历史事件?
    (3) 写出被孙中山称为“轩辕”的人对中华文明有哪些主要贡献。
    (4) 上述材料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什么?
  •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某地区举办轩辕黄帝祭祀活动,来自社会各界共1000余人来到当地的黄帝祭祀广场,共同祭祀轩辕黄帝……诵读祭文、行祭祀礼,百余人着汉服颂歌乐祭,还有轩辕车会、舞狮等民俗表演活动,民众纷纷敬献花篮和鲜花……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较大的战役。战争结果如何?
    (2)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3)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什么?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人们举办祭祀黄帝的活动的现实意义。
  • 31.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黄帝以上,穴居而野处”,“及至黄帝,为筑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帝王世纪》

    材料二:“赫赫始祖……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毛泽东《祭黄帝文》

    材料三:近年来,名人故里争抢频频发生:抢完了李白,抢赵云;抢完了赵云,抢武松;抢完了武松,抢西门;抢完了西门,抢黄帝;抢完了黄帝,抢炎帝。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相传黄帝的主要发明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个可与该传说相互印证的史实。
    (2) 材料二中的“始祖”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作者对“始祖”怎样的情感?每年的清明时节,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会赴陕西黄陵县拜祭“始祖”,这又说明了什么?
    (3) 你如何看待材料三所述的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的现象?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