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71 类型:月考试卷
材料一:清军在鸦片战争中使用的火器,主要是仿造明代引进的“佛郎机”“鸟铳”“红夷炮”等西方火器样式制作的,射程短,射速慢,且无定期修造、报废、更换的制度……1825 年,歇夫列里已经提出黑色火药的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 2KNO3+3C+S=K2S↓+ N2↑+3CO2↑,据此,最佳火药配方的硝硫碳配比应为 74.84%、11.84%、11.32%,但关天培的火药配方仍是传统的硝硫碳 8:1:1, 也无法像英国一样在工厂中生产高纯度硝和硫,使原本就落后的枪、 炮实战效能更减。
材料二:邓廷桢认为水师船炮不敌英国的主要原因不是偷工减料, 而在于乾隆年间就对船的形制、设施有明确规定。由于没钱制造更大更好的军舰,为保持水师战船对民船的优势,朝廷强制规定民船的大小尺寸,限定民船出海携带的火器、粮食和淡水的数量。根据当时清军的编制,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主要负责缉拿海盗,维护沿海治安。面对这一情况,清朝官员大多主张陆战,在海岸广修炮台防御工事。
材料三:当时清朝有军队约 80 万,英国远征军最多 2 万人,英清人数为 1:40.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每遇战事,需要从各驻扎地抽调兵丁。清朝的调兵速度大致为:邻省约 30﹣40 天,隔一二省约 50 天,隔三省约 70 天,隔四省约 90 天以上。清军并非全员作战,比如在 1841 年 8 月厦门防御战中,4300 名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参战者不足 2000 人。
——以上材料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4-16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旧观念,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材料一:【生产关系的革新】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集中的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租地农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它存在的目的是要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
材料二:【一个时代的标志】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摘编自候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三:【会合的世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眼睛看向海洋】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被编排在礼仪秩序里,他的身份可以是某个人的亲人、朋友、君臣、师生,礼制唯独没有安排他作为自己应当怎样生活。在中世纪的西欧,人生而为洗脱原罪,在教会规定的一系列繁文缛节中祈求与上帝契合,禁欲、苦修,将一切节省下来奉献给上帝。
材料二:贝亚特丽丝是但丁青年时期的梦中情人,可惜过早病逝。她是银行家的女儿,生活里受到贵族和教会阶层轻视。但丁在《神曲》中将其复活,二人在天堂门口相遇。这位世俗美女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成为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神曲》一经面世,贝亚特丽丝的形象感动了当时众多的平民读者。
材料三: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痛斥古代社会逼迫女性节 烈的陋习,“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节烈不仅是对人性的残害,更是不道德的行为。“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现在所谓节烈,不特除开男子,绝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体都遇着这名誉的机会。所以决不能认为道德,当作法式。”
回答问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