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39 类型:期末考试
【风云变幻的北京】
材料一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历史风云。近代史上的北京曾饱受列强欺凌三次沦陷;北京人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材料二如图
【百年沧桑的上海】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 ……《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材料四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的召开地点都是在上海。作为中共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开的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材料五大上海镜头回放:①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了第一部电话;②上海创办了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A;③上海创办了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④上海最早创办了文化出版机构新文化运动的刊物《青年杂志》;……
【抗争探索】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過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追梦历程
【浴血荣光】
材料三: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一路走来,走过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了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走过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如下图示
次旨在谋求“制度变革”的尝试。这次尝试指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发生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材料三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悔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家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阐发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一一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四: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意见》指岀,“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新华网》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