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0-09-21 浏览次数:115 类型:单元试卷
材料一: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时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二:
——《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切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请回答:
材料一:上海白渡桥通行工具变化表
年份 |
行人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自行车 |
摩托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1889 |
11770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1926 |
50823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材料二: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
材料三: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鸦片战争后,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逐渐传入。
材料二: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
一个筑路高潮。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