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01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然而,当资本纷纷相中这块热土,一股脑儿涌入,共享单车也就火过了头,________________乱象丛生( );单车数量骤增,管理却跟不上,难以约束用户,也无力调度和维护,这又加剧了堆积和毁弃问题。

        共享单车乱象该怎么治?专家介绍,北京建设电子围栏,上海划出专门区域,杭州发动环卫工人、市政养护员、停车收费员等多支队伍以规范单车停放;南京、成都、昆明等地或实行总量控制,或实行配额管理。专家们还呼吁,政府和企业应携手打造用户信用体系,敦促使用者将单车停放好、爱护好。共享单车具有公共性,使用者、管理者多,难免各行其是、各“甩”其责。把规则立起来,各方才能有所_______________ , 避免造成破窗效应。

        然而,规则有_______________。如果一种新鲜事物方兴未艾,很难立出合理的规矩,因为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等充分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要总结经验教训,汇聚众智,凝聚各方意见,建立规则。当然,规则应该有一定弹性,也需要_______________ , 根据情况的发展,再进行补充、修正。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以致        遵守        修正性        与时俱进 B . 以至        遵循        修正性        随机应变 C . 以致        遵循        滞后性        与时俱进 D . 以至        遵守        滞后性        随机应变
    (2)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造成了“单车围城”,企业圈地,无限投放 B . 造成了“单车围城”,无限投放,企业圈地 C . 无限投放,企业圈地,造成了“单车围城” D . 企业圈地,无限投放,造成了“单车围城”
    (3) 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B . 共享单车优点突出,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C .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优点突出。 D . 共享单车优点突出,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 2. 下列对《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中的古代女子的妆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山: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 B . 贴金:唐代女子好在额部涂上黄色,谓之“贴金”,过夜后其色有明有暗。 C . 蛾眉:飞蛾触须般细又弯的眉毛。多指美人之眉。《离骚》里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的诗句。 D . 花面:指花和女子的容颜,“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
  •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50篇,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C .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是伯、仲、叔、季。 D .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跽”:两膝据地,挺直腰股,表示庄敬。由于上身显长,所以叫长跪。 B . “黄昏”:指晚饭后的一段时间,相当于19至21时。 C . “白”:元杂剧术语。指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的舞台指示。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为《诗》,因其共收录了305篇,故而又称为《诗三百》。
  • 5.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B . 巡按: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巡按御史”的简称,负责考核吏治等事务。 C . 太傅:东宫官职,负责教育太子,一般作为实权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肱骨。 D . 盐引: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官盐的凭证。
  • 6. 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惜 B . 耿耿星河欲曙天,耿耿:烦躁不安 C . 雪肤花貌参差是,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D . 珠箔银屏迤逦开,迤逦:曲折绵延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B . 与嬴不助五国也 C . 惜其用武不终也 D . 战败

二、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网与新浪网络新闻专题比较分析

    ——以“神舟九号”专题为例

    材料一

        人民网将神九新闻专题名为“神舟九号全景报道”,新浪专题则为“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二者相较,人民网“全景”两字着力体现报道的全面、深入,意境更胜一筹。

        专题主页色彩方面,人民网以白色为底色,加以主色天蓝色。蓝色作内容为神九升空专题页面的主色,可谓锦上添花之笔。新浪神九升空专题主页为蓝紫色,且底色里夹杂闪烁星辰,亦有太空之意。网页感官层面上人民网与新浪都将网页色彩的运用与专题内容紧密结合,简单用色之中不乏深层用意,且兼顾视觉冲击力。

    材料二:

        神九专题主页感官方面人民网与新浪不相上下,都注重网页的简洁,但简洁中不乏冲击力。但在栏目设置方面,二者差异渐现。

        人民网神舟九专题的栏目设置较少,内容分明,从主要新闻、今日看点到幕后英雄、幕后故事一应俱全,就栏目板块看,科班出身的人民网注重新闻及新闻报道的专业性与全面性。新浪的神九专题栏目繁杂,栏目设置较为重复。由独家策划——寄向太空的微祝福等栏目板块看出,商业起家的新浪在报道新闻时重趣味性。

        神九升空新闻专题中,人民网和新浪不约而同采用3D动画技术为网友解释说明神九升空过程、自动交接手动交接程序及航天员的任务状态等。如泛义把3D动画也看成新闻报道中的一部分,这种新的报道形式可列于解释性报道之类别。部分3D动画能由网友点击鼠标进行操作,富有半体验式意义,帮助网友更充分认知和理解神九升空。

    材料三:

        互联网为媒体发展提供了空前广袤的土地。相比广播、报纸、电视的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的单一性,互联网可兼容声音、文字、图片和影像。报道新闻时,各大网站既能进行文字、图片报道,又能进行视频报道,甚至可选择音频报道。就信息与受众的传发、接收方式而言,互联网涉猎新闻报道的所有类型,囊括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的全领域。

    材料四:

        与受众的良好互动是媒体了解受众心态、赢得受众信任、树立自家威信并维持受众忠诚度的不二法宝。

        就神九新闻专题的报道而言,在互动性设置方面新浪做得比人民网好。新浪每条新闻后紧跟“我要评论”环节,网友可进行评论,也可将新闻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MSN等平台。

        较之新浪,人民网则一条新闻结束后紧随大量“相关新闻”,“我要留言”环节往往在大量相关新闻的后面,因与网友所读的新闻相离甚远而易被忽视。分享链接方面,人民网的视频新闻有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等分享环节,但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部分都没出现分享环节。

        互动性是人民网在神九新闻专题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然而人民网肩负着引导舆论的重任。我国网络新闻业的主要力量——传媒网站具有“阵地”意识,这是我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又一特点,这同外国那些作为私营企业的传媒公司创办的网站一味只想扩大市场、赢得“眼球”和经济效益的情况迥然不同。今后的新闻专题报道中,人民网应更注重微博方面的策划,借力新浪微博,辅之人民微博,抓住网络舆论中心,甚至可在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时尝试利用微博,让网友加入新闻写作者、传播者的行列,调动网友积极性,实现与网民的充分互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民网——主页感官层面上——网页色彩运用和专题内容结合——有深层用意和视觉冲击力 B . 人民网——采用3D动画技术——为网友解释说明神九升空过程等环节——更好的帮助网友了解神九升空 C . 新浪网——新闻后紧跟“我要评论”——网友评论——或将新闻内容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等平台 D . 人民网——新闻后紧跟“我要留言”——网友评论——或将新闻内容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等平台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民网与新浪网在网页感官上,几乎没有相似的地方,人民网缺乏视觉冲击。 B . 人民网和新浪网在神九专题栏目的设置上各有特点,各有侧重。 C . 网友点击鼠标操作部分3D动画,有一定程度的半体验式意义,更好认知和理解神九升空。 D . 相比报纸、电视,互联网的兼容性更具优势,互联网为媒体发展提供了广袤的土地。
    (3) 和新浪网相比,人民网有哪些突出的优点?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东润自传

        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②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③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④《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⑤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⑥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⑦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⑧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⑨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⑩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⑪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 . 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C . 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D . 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2) 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三、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乾隆丙子,湖州徐翼伸之叔岳刘民牧作长洲主簿,居前宗伯孙公岳颁赐第。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徐拍床喝之,见床上所挂浴布与茶杯飞出窗棂外。窗外有黄杨树,杯触树碎,声铿然。徐大骇,唤家奴出现,见黑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

    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湿软如妇人乱发,恶臭不可近,冷气自手贯,臂直达于肩。徐强忍持之。墙角有声,如出瓮中者,初似鹦鹉学语,继似小儿啼音,称:“我姓吴,名中,从洪泽湖来,被雷惊故匿于此,求恩人放归。”徐问:“现在吴门大瘟, 汝得非瘟鬼否?”曰:“是也。”徐曰:“是瘟鬼, 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人。”鬼曰:“避瘟有方, 敢献方以乞恩。”徐令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胜其臭,且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惧为祟。家奴在旁,各持坛罐,请纳帚而封焉。徐从之,封投太湖。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七·瘟鬼》)

        相关链接一: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胔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俞樾《曲园笔记》)

        相关链接二: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四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说疫气》)

    【注释】①街:zì带有腐肉的尸骨:也指整个尸体。②汉末这次瘟疫造成至少3000万(一说5000万)人死亡。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此疫。

    (1) 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录毕,不其臭  胜:忍受 B . 于道者无算    踣:走路 C . 此者        罹:遭遇 D . 悉被褐藿之子  茹:吃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白如麻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B .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C .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D .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乾隆丙子年间,湖州徐翼伸妻子的叔父刘民牧作长洲主簿,住在以前礼部孙公岳的赏赐宅第,徐回湖州拜访他。 B . 瘟鬼吴中,因为避雷而躲在徐翼伸的居处,并化身为鸡毛帚,被徐翼伸捉住,并被逼令说出了针对瘟疫的救治药方。 C . 同治年间的疫病,先是家中老鼠无缘无故死掉,死鼠腐败后散发的气味会让人染上疾疫,但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 D . 曹植认为瘟疫的产生与爆发不过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普通百姓如果借“悬符”来避瘟疫,就太可笑了。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

    ②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四、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 . 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 . “鼓角”是军中用来发号施令的,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 . 作者听到野外传来的哀哭声,也听到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
  • 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A . 首联紧扣题目,点明题意,但又蕴含着奔忙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 B . 颔联中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淡淡的流连欢悦之情溢于言表。 C . 颈联是用典抒情,用西汉时的贾谊被贬长沙和初唐时的褚遂良被贬潭州来抒发情怀。 D . 这首诗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的艺术意境。
  • 13.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瘟神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释】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虏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B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巡天”,正如作者的想象飞腾。从全诗的结构来说,这两句是一个转折点,一个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飞跃。 C .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红雨”指桃花,这句话是用比喻手法,把千百万群众的高涨热情,比作到处掀起的红色高潮。 D . 本诗思想深刻,意气豪迈。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也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
    (2) 从表现手法上,哪些地方体现了伟人是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气质?请结合全诗进行简析。

五、情景默写

  •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诗句是“”。
    (2) 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3) 《逍遥游》中“”两句,形象地阐述了何为“小年”。
    (4) 李白的《蜀道难》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一句是“”。
    (5) 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起笔便抒发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6) 李商隐《锦瑟》中,“”一句化用宝玉埋在地下时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的典故。
    (7)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酒祭莫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

六、材料作文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大量以戏虐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xx”,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思维”等等,于戏虐中表达着自嘲和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另一方面,“中国速度”、“中国改革”、“中国力量”、“中国信心”、“中国创造”、“中国梦”、“最美中国式”正式变成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